偶尔的一个机会,今晚读书会俱乐部的活动能够遇到徐先生,虽然在学校科研论坛和教师大会上听过徐先生的发言,但毕竟是远观,无法做近距离交流。今天天赐良机,能够与徐先生坐着一起吃饭,面对面交流了许多关于科学的话题。
徐先生对于科学的认识,自然超出晚辈不少,而且徐先生透露出的教育境界更是我等追求的楷模,早在大学读书期间,便对杭二中的名校长十分佩服,从事小学科学教育以来,自然视徐先生为偶像和榜样,今日之见面与交流,更让人有种“听君一言,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本以为徐先生对小学科学的不会很了解,然而交谈后发现其实教材的编写者早就小学科学的编写请教过徐先生,因此自己感到非常之幸运,能够得到大师级人物的指点。
对于目前小学科学的现状,我自身比较关注的是小中教学内容的衔接和教材编写的体系,当然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也是想听听徐先生的意见的。
徐先生认为,小学科学的设置首先要弄清楚一个问题,为什么设置这样一个学科,他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并没有真正接触到科学,科学的定义表明目前基础教育阶段科学的内容主要还是一些科学常识和知识,还不能真正称得上科学,能算得上科学的可能到了高中才会接触一点。小学科学的教育主要是启蒙教育,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让孩子经历这样一些感性的学习过程,有过一些体验与认识。并不一定要形成概念。
对于目前的小学科学概念,徐先生认为教材上的概念问题很多,许多概念的提法和界定都存在问题。(我问道:是不是小学科学的概念界定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而需要浅显一点,因而影响到科学性。)徐先生不怎样认为,他说小学科学概念可以浅化,但却不能不科学。他举了很多例子如六年级物质单元中关于什么是物质?他认为物质的概念分成哲学的概念和一般的科学概念。哲学定义的物质即存在的东西就是物质,显然我们定义的是属于科学概念范畴。徐先生说让孩子去判断火是不是物质,声音是不是物质,显然是教师本身对物质的概念理解不深,就如我们很多教师对于火和声音是不是物质也是有很多模糊之处的。他说曾请教过一位化学老师,火是不是物质?老师回答,火就是火,不是什么物质。徐先生认为,火只是物质在燃烧过程中所伴随的一种现象。让学生来判断这样的问题,纯属无稽之谈。
另外,徐先生对于物质、物体和材料概念的定义也存在看法,他认为材料的定义是属于工程技术层面的,而物质和物体才是科学层面的,把物质和材料混杂在一起,也是存在问题的。
徐先生对于运动和力单元相关概念的阐述最为不满,他认为里面有许多概念错误。比如《我们的小缆车》里面研究拉力大小和小车的运动,让学生经过改变拉力大小,观察小车运动速度的快慢,从而最后得出结论:拉力越大,小车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速度越慢。这个错误的概念在科学发展史上已经出现并被大众所认识,而科学上还在帮助学生形成这样的错误概念。对于其它问题,徐先生没有细细谈来,我想在《运动与力》单元,许多概念的界定肯定还需要细细斟酌。
读书会期间,徐先生还就最近杭州倡导的生态教育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任何教育模式必定根植于一定的文明程度,在工业文明时期,搞生态教育模式,是缺少生长的土壤的,但作为理论与现实的衔接,为今后发展提供借鉴和帮助,这是有利的探索。许多自上而下的教育改革和革新,作为一线教师,需要领会其基本精神,但不必苛求自己达到这样的境界,目前教育理论的思想往往缺少根基,说白了是一种缺少现实基础的前瞻的理想状态。
另外,徐先生还对自己的最初办学想法和自己的一些经历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和沟通,让我觉得要到达徐先生的境地,还有很长很长的路好走,也许永远也到不了这样的高度,我只能在努力中慢慢前行,向着一个高度攀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5 9:51:3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