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临海市2021学年朱海霞专帖 [复制链接]

1#

小学科学作业设计与管理交流研讨活动有感


一、《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


     1.聚焦


      (1)学生展示带来的厨房里的用品


      (2)教师展示自己带来的白醋,倒出一部分在透明杯子里,提问:白醋有什么作用?


      (3)教师出示一种红色液体,将白醋倒入其中,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提出液体的体积发生了变化,有泡泡产生,液体好像发生了变化。


     (4)教师总结:白醋不再是白醋,发生了变化。出示课题。


     2.探索


      (1)什么是物质?出示资料,学生自主阅读。


      (2)教师提问:筷子属于物体还是物质?追问:木头属于物体还是物质?


              教师提问:世界由物质构成这句话是否正确?


      (3)小活动:请举起含有陶瓷/铁/塑料这种物质的物体。


      (4)教师提问: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质?学生回答:硬度、颜色、光滑粗糙等。


              教师总结:可以从感官方面,还有以前学习的导电性、导热性等。


      (5)描述白醋的特征,出示记录表(物质名称、特征、发生的变化)


             利用教师准备的材料和自带的材料进行实验,描述这些物质的特征、填写发生的变化。


      (6)分享物质的特征/变化,并进行修正和补充。


      (7)物质的变化时刻进行,总是不同。


              火柴折断/点燃,还是火柴吗?学生回答:火柴由红色物质和木棍组成,点然后红色物质消失,只有木头部分留下来,所以不是火柴了。


      (8)播放视频:不同的变化(水沸腾、冰融化、铁生锈、氧化的苹果)


             教师提问:物质的体积、状态、温度、颜色有变化吗?有新物质产生吗?


            生1: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本质上还是小水珠。


            生2:水沸腾变为茶,更干净。


            生3:水还是水,但细菌少了。


      (9)可以根据有没有新物质产生,分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还可以按照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时间进行分类。

     3.研讨


      生活中的变化:烟花、铜钱、泡沫灭火器发生的是什么变化?

分享 转发
TOP
2#

作业设计与交流环节:
1.哲商小学的潘晓芬老师分享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紧扣科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可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实验作业、观察作业和调查作业等。
平时有效利用学具袋等易获取的材料,每教一课就布置相关实验任务。
寒假作业是以观察植物的生长为主,以观看记录片和科学小视频为辅,让学生们乐于参加观察、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种植活动中克服困难,完成预定的任务。
对于作业评价,则要关注、参与到学生的作业中来,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
2.临师附小的蒋敏老师分享作业设计:
作业按照类型不同可以分为实践探究性作业、阅读任务型作业和项目式作业,题目题型则可多样化,画图式、选择过关型、实验归纳......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多方面地落实所学知识。
3.小芝镇中心校的徐小萍老师的作业设计则是围绕着六年级作业设计与管理展开,从作业设计的流程到作业内容、作业的布置与管理,带给我们不少启发,如将作业分为课前、课堂、课后的单课作业和每单元的作业,每单元的作业从基础题到选做题、拓展提高部分,层次分明。对于作业的布置与管理,则从作业检查制度、学生建立错题库、教师建立学生易错题库、单元作业精讲精练等方面入手。
4.永丰中心校的冯晶晶老师让我们感受到了别样的作业管理制度——作业管理制度、作业公示制度、作业展示交流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老师们不再将作业当成纯粹的工具,而是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作业布置由随意变为严谨,作业从割裂变为从系统角度出发追求完整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