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喝着咖啡上课(五年级上) [复制链接]

61#

昨天下午参加了区20学时培训,是新拱墅的第一次教研活动。活动请了市教研员徐春健老师前来讲座,关于新课标的解读,以及新教材中的一些问题。重点讲了五年级前两个单元内容。
    正在进行新教材的教学,所以听起来很有感触。指出的一些教材的问题也是很有针对性,很多地方有同感。一些处理的方法,也正是我所操作的。其实有很多的观点,因为经常在省小科网中讨论,所以并不觉得如何新鲜。但对其他一些老师来说,也许是很新
空空 发表于 2021/9/24 13:50:08 感同身受呀,有实践才有反思
TOP
62#

9.23 本周,阳光正好,带孩子们一起来制造彩虹。昨天在501.503利用了十分钟来玩,虽然孩子们也开心,也制造出了彩虹。但总感觉孩子们不过瘾,体验感没有达到 我的预期。昨天晚上10点钟,突然想到了干脆设计一堂课,于是这张学习单,就形成了。今天在502.503课上一试,效果大赞。
      到室外上课,孩子们很是高兴,和我说,这是五年来,第一次到室外上课。呵呵,想到理解。不管如何,你们和我说了,
空空 发表于 2021/9/24 13:52:12
人造彩虹学生还是很有兴趣,可以拓展增加一些评价标准,比如你的人造彩虹都有哪几种颜色。
TOP
63#

[quote]9.23 本周,阳光正好,带孩子们一起来制造彩虹。昨天在501.503利用了十分钟来玩,虽然孩子们也开心,也制造出了彩虹。但总感觉孩子们不过瘾,体验感没有达到 我的预期。昨天晚上10点钟,突然想到了干脆设计一堂课,于是这张学习单,就形成了。今天在502.503课上一试,效果大赞。
      到室外上课,孩子们很是高兴,和我说,这是五年来,第一次到室外上课。呵呵,想到理解。不管如何
罗海军 发表于 2021/9/25 11:23:29
评价有设计,记录单上有要求。不过我指向的重点是过程和习惯;淡化了知识。
TOP
64#

9.26
        开始准备第二单元的教学,进行备课。备课内容:教材教参作业本、器材及说明、单元教学分析与试教体会、浙江小科网的教学设计及课件及微课。按顺序进行了一遍,材料比较熟悉,大致明确操作方式。
      当然,我也正式的思考,什么是单元备课?要备哪些,备到什么程度?
TOP
65#

                                      第二课中的岩石教学问题
      这一课,安排了岩石的内容。估计很多老师会觉得奇怪,与整课内容不是有搭配。这部分内容,倒是与四年级上岩石的组成时学习更适合一些。
      个人猜测,教材的编写是要严格依据课标的,课标中明确规定了岩石的构成放在5-6年级,所以教材做了处理。所以,大家不用纠结,也不用去抱怨教材的合理性。基于个人的状况去处理即可。如果你在四年级教学的时候,有安排学习,那么这里就可以简单带过(我安排了这个学习);如果没有,就安排这个内容的学习。如果觉得一节课内容里安排不下,那就在其他课时当中挤一点时间。
TOP
66#

在记录中行走,在反思中成长,期待蔡老师的精彩分享
TOP
67#

《时间在流逝》教学设计
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李冬融
【教材简析】
《时间在流逝》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计量时间”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基础和铺垫的作用,是学生研究计量时间的开始。作为单元起始课,一开始就提出了单元研究主题“在时钟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之后通过对日晷等计时工具的介绍,简要了解一些古代计时方法,然后开展“一炷香”时间的研究。这项研究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观测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
【学情分析】
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关于时间及现代计量时间的工具,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直观的认识,但各种计时方法和计时工具是怎样逐步发展的,在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些问题学生可能有所思考,但认识不太清晰。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即引导学生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工具的探究、研讨,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计时工具的探索,激发研究计时方法的兴趣,并初步获得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
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研究燃香计时的科学原理。
难点: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古人计时工具的图文或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小组:香、打火器、IPAD、尺子、沙、杯子、项目学习单。(可按组准备)

【教学过程】
一、聚焦:古人计时工具(5分钟)
1.问:同学们,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如果没有钟表呢?
(学生预设:上午九点;利用太阳的位置估计时间)
2.阅读资料,分享古人利用太阳计时的方法。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时间”。(板书:时间在流逝)
二、探究:一炷香的时间(30分钟)
1.在武侠小说和武侠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一些十分有特点的时间单位,比如说一炷香。问:“一炷香”多长时间?(预设:半个小时)一炷香燃烧有什么规律?(预设:燃烧速度一样;从上往下烧)
2.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测量一炷香的燃烧时间?
3.
出示香和材料。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方案,并分享。(学生预设:把香分段。例如分成2段,记录一段的时间,再乘以2,就是一炷香的时间;4段——乘以4;10段——乘以10;分段分的越多,实验误差越大;呈现数学思维)
4.
研讨设计方案:学习单对比。
5.
提问:为了保证准确测量,我们还需要考虑什么?
(学生预设:影响因素 风、刻度量取准确、计时准确等)
出示温馨提示,保证实验准确性。
(1)课堂上较短时间能测量,采用1厘米分段。
(2)香的开头留一段距离,0处开始计时。
(3)微视频讲解用点香和灭香、分段计时方法。
(4)模拟测试分段计时。
6.
学生实验记录、教师巡视。(学生实测、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填写项目实践学习单)
7.
学生研讨:
(1)1厘米、2厘米、3厘米时间比较。
(学生预设:数据大约相同;均匀;数据不同的影响原因 1每组风不同、2每组的香不同;)
(2)一炷香燃烧时间汇总
8.
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无风、香的粗细均匀),每一等份的香燃烧的速度大致均匀,燃烧所用的时间基本一致,可以用来计时。

三、拓展:蜡烛计时(5分钟)
1. 讨论:蜡烛是否可以计时?讲解:蜡烛和燃香一样也可以用来计时,但是这样的计时工具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学生预设:燃香和蜡烛的长短要一样,而且不能有外界因素的干扰。)看来燃香和蜡烛计时也存在着一定不足,因此不能适应人民的生活生产需要,新的更准确的计时工具就出现了。
2. 欣赏视频:计时工具进化。
3. 小结:我们学习了利用太阳、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判断时间,也了解了有关太阳钟和燃香计时的知识,这些都是利用有规律变化的事物来计时。当然它们在使用中有很多局限性,其精准性也不够。在这个单元里,我们会研究更多计时工具,让我们在课后查找更多的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分享。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事物:
太阳  →  
日晷     →
香      →  
圭表
  
滴漏
原理:
有规律、周期性的变化    
均匀
TOP
68#

最近连续在研课,过程记录后面呈现!
TOP
69#

这一课的内容,相对来说,学生是比较了解的。目的杭州地区的教育,对于地震知识及其演练等是很重要的,每年都要进行相应的教育活动。象我的学校,有专门的课程进行相关教育,课堂中就包含有相应的视频等资料。并且第期均按要求进行相应的演练。因此,在进行模拟实验的时候,孩子们自己也在说,这个模拟实验太不象了。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进行这样的实验设计,而是用视频代替了这个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学生更好的了解了地震的成因。同时,加强了对书中两个案例的讲解,同时也结合汶川、唐山地震,进行了一定的情感教育。比如讲唐山以“将从地图上消失的唐山”为题进行讲解。汶川地震,则以堰塞湖的形成与危害,以及当时如何解决这个难题的说起。
        上课的效果也还是较好的。学生对于故事和视频学习,一样很有兴趣,有收获。
TOP
70#

第二课,地球的结构!                              地球结构模型问题
       在前面的电子版教材中,要求做一个较为标准的模型,有比例、颜色、版块结构等要求。在实际教科书中简化了,只要求三种颜色观察剖面即可了。但是在《科学教师教学用书》中还是提到了按比例制作。
      教材中简化并降低要求是合适的。1.要按比例制作的话,其实是很难完成,不要说标准,就是靠近都很难。因为地壳和地幔、地核的数据差距太大了。制作的模型又较小,无法直观体现的;2.又要把地球板块结构放入,知识超标、准度粗糙,不合理到不用解释了。
     这个内容,解决的办法有几种:1.可以按教材要求制作,基本了解主要结构就可以了。然后根据数据引导孩子们分析一下比例问题,形成结构的思考性认识;2.找一个大一点的球剖面,按比例画出结构并标明厚度,给学生直观的印象;3.如果有时间,开发一节项目式课,结合第2种方法进行一下研究性教学。
     这节课,如果还要认识一下岩石的话,教学时间上是一个问题。
TOP
71#


                            关于拖堂的思考
      
      学生A:课上乐于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即使有不会的也会主动问题;
      学生B:课上回答问题较被动,作业速度较慢,正确率偏低,经常要花时间进行订正、纠错。
      这个班级进行预习式教学,问:这两个同学,谁的预习效果好?

      教师A:经常拖堂,认为这是普遍现象;
      教师B:不拖堂,即使偶尔没有上完或者上透,也按时下课;
      你认为哪位老师的备课效果好,教学效率高?

      我想,答案不问自明。之所以,要这样的问题,是因为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和身边。
    
     这是今天在浙江小学科学论坛上看到个帖子。看到有些老师回复,似乎拖堂也是较为常见的事。幸好,回复尽量不要拖堂的老师是多数的,说明大家的意识还是很高的。在我身边的一些学校里,也有拖堂的现象,拖堂 不只是年纪大的老师,青年教师这样做的也不在少数。学校一再强调,但没有具体的警戒措施,其效果甚微。也许学校领导们也认为这是一件小事,甚至是老师敬业的一种表现。而我对此,却感到悲哀。
    这确是一种悲哀。学校教育方向出现了错误,老师的育人观念出现了问题(更确切的说是老师自身出了问题)。
    拖课主要反映出老师的两点不足:
第一,教师对教育认知不足
   拖课产生的影响,着实很坏。不仅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时间,也会影响下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不仅影响学生正确的喝水或者上厕所等,也影响了学生课间快乐的时光;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心情,也影响老师的心情,等等。可以想象,学生敢怒不敢言,有苦说不出,这样学习的效果能好吗?这种最基本的教育认知都没有,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第二,教师的品德认知不够
    深入的思考一下会发现,拖课,是对学校规则的漠视。学校制订了课程时间表,就是要求全校师生进行教学、学习的标准,所有人都应当遵守执行,拖课,就是在违反教学时间安排的规则;拖课,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学生课课休息或整理物品正确的权利,也符合学习的规律,老师的强行拖课,就是粗暴地限制学生的权利和自由;拖课,也是对其他老师的不尊重。其他老师有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你的拖课直接影响了人家的教学安排,破坏了人家的教学效果。不尊重规则,不尊重学生,不尊重同事,这不就是典型的缺德吗?这样的人如何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者?

    因此,对待拖堂,我们要有三点认识:
TOP
72#

  因此,对待拖堂,我们要有三点认识:
1.底线性认识:不拖堂,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认识和行为准则,不仅是教育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为人处事、个人修养的问题。老师一定要对立这个意识,坚决不触碰。
2.言传身教意识:你要求学生做的,自己要努力去做。虽然不能说,要求孩子们的自己都做到,但至少要真诚的努力去做,给学生一个示范性的引导。不拖堂,也是一种极好的榜样作用。
3.专业性认识:课堂教学是一门技术,要有专业性意识。通过教学中的认真备课、全面准备、精心设计,是可以避免出现时常拖堂的现象。拖堂,说白了就是那些备课不认真,专业技术不过硬的表现。


    不拖堂,是我上课的一个原则,我的要求是,决不能超过一分钟,没有任何理由。即使遇到实验差一点、作业差一点,甚至学生央求我可以拖一点课,也坚决停下来。正如一个学生所说:盼望拖的课不拖,不想拖的课偏偏要拖。
TOP
73#

十月份,组织了喻老师工作师本人学带组的活动,加上个人工作室活动以及承办区学时培训活动,参与了四节课的磨课或指导活动,泡在课堂里,这感觉真的不错。接下来,把材料整理一下,丰富到自己的材料库中。
TOP
74#

回复 2楼空空的帖子

小科人一起加油
TOP
75#

转眼间,到了学期中了。回顾一下:对预想的工作 完成度上,做的不足。与志同者为伍,与正身者而言。
TOP
76#


                            关于拖堂的思考
      
      学生A:课上乐于回答问题,课后作业速度快,正确率高,即使有不会的也会主动问题;
      学生B:课上回答问题较被动,作业速度较慢,正确率偏低,经常要花时间进行订正、纠错。
      这个班级进行预习式教学,问:这两个同学,谁的预习效果好?

      教师A:经常拖堂,认为这是普遍现象;

空空 发表于 2021/11/3 9:09:33
的确不应该拖堂,如果小学科学就开始拖堂,那么学生会感到更大的学习压力,不符合“双减”政策
TOP
77#

今天下午上501班的<时间在流逝>一课,其他班,因为前面的教研活动都上过了公开课。对于公开课的效果,结合看的情况以及对学生的谈话调查,发现了一些问题。这节课,正好基于自己的想法进行教学。
                  香的计时探究引入活动
    香,学生都认为能计时,一柱香和另一种香烧的时间应该是差不多一样的,同时也认为可以计时半柱香。基于学生的认识,设计了一个学生有兴趣的活动引入。
     那么一柱香,到底是多长时间呢?我示范性点了一根香放在了桌子前面,和他们一起来测量一下。看着看着(大约30秒)学生慢慢就笑了起来,有几个学生忍不住了。
      生:“香烧的好慢呀”
     生:“可能下课了也不一定烧完呢”。
     师:“那怎么办呢”?
     生:“我们可以把它分段测量,把它分成三段,然后每一段测出多少时间再乘以3就可以了。” 这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
      生:“分三段,可能需要时间也长,可以分成多一点份数,这样每一份时间就短了”。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师:“你们方法这样测量香的时间,是基于香每段时间是一样或者差不多的,但这是你们的想法,确定是这样吗?
     生:应该是这样的,不太敢确定。
     生:还是得做一下实验,验证一下。
   师:来说说看,你们打算如何来操作?
   生:先分三小段,每段2CM,看看这三段时间,如果一样或者很接近,那么说明想法是对的,然后就可以计算一柱的时间。如果数据差很多,说明这方法不行。香的总时长,也不一定一样,可能也不能计时。
    师:这里有一些材料,基于这些材料,你们商量一下,设计一下你们的实验
     ……
    这个引入性的活动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它是基于学生的认识自然开展任务,通过等待的约30秒种,引出学生要改进的需求,并基于前认识提出改进的需求,然后归结为研究问题进行设计并实验以解决问题。整个一课堂课下来,还是很顺畅的,教学效果也很好。重要的是,学生没有明显感觉到这是一个学习任务,而是一种好玩的活动。
TOP
78#

关于香头的问题

     听了两节公开课,两种上法,但都在香头部分做了细化处理。在香上量出等长的三段,然后进行计时测量。但是第一段因为点燃问题,会出现时间显明短的现象,导致数据分析上产生问题,进而可能影响整个数据的计算。因此,老师们在测试前,引导学生明白开头不算,或者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设计,得到了一些专家或老师们的肯定,表扬了老师的细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这个问题,当然要解决,不过,是告诉学生然后避免,还是让学生做中发现呢?值得思考。
    今天的教学当中,在学生的实验讨论中没有提到这里,我也没有点出。在数据分析及研讨时,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观察整体数据以及自己的实验发现,香可以大致的计时,但不是很准确的认识后,我标出了第9组的数据,问学生,这数据能说明什么?学生发现,这组数据不能说明这个问题,第一段数据差异太大了。这是什么情况呢?于是就有学生发言说:是因为前面部分是点燃的,烧的就会快。有人补充,所以第一段应该不算的。第9组学生马上想到了,点火器点的时候,开始是烧着的。大家再看,发现第3组的数据也是如此。也是这个问题。这个组的同学,马上补充说,我们也发现了,我们后面了测试了第四段,只是没记上---
    多数组出现问题,然后直接的解决问题,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同时,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有些现实存在的问题,没有必要总想如何回避,或者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这些困难,其实也是很好的学习与锻炼机会,应该把这样的锻炼机会呈现给孩子。真实的课堂,真实的能力,就是这样真实的困难,就是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形成一定的能力。
TOP
79#

摆的实验中,摆锤容易撞到铁架台。正好看到了圆凳,可以一用,还可以多用。
TOP
80#

回复 77楼空空的帖子

全班安静观察30秒,实在太有趣了。有时课堂最怕空气突然安静,全班安静观察30秒,学生产生疑惑,“思则变,变则通”,学生自己说出改进实验方法,有趣!
TOP
81#

杭州拱墅:名师引领辟新路 网络研修促成长 ——记张明臣运河名师工作室研训活动
https://www.xxkxjx.net/newsinfo/2126236.html
TOP
82#


用《用水计量时间》一课中,用了百度上的连续三个视频。第一个是介绍水钟的知道,内容还是很好的,可以代替老师的总结了,且效果好;第二个视频是一个水钟的模式,这个视频较为细致地说明了使水均匀流下来的装置及方法,重要是推动表盘的地方,让学生感觉到神奇;第三个是一个同学和家长一起制作水钟的视频,视频中问题挺多,正好是成为正确引导学生家庭开展制作活动的好素材。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设计自己的方案效果效果还真是不错呢。
1.png (, 下载次数:0)

(2021/11/22 15:12:19 上传)

1.png

TOP
83#


基于前认知调查的论证式教学,慢慢感觉这种教学法的实用性很强,关于评价方式需要优化,这样的课堂在自主的基础上达到优学的效果。



TOP
84#

上《用水计量时间》一课的教学,先是出示香的照片,回顾香能计时的原理。
   师:水可以计时吗?
   生:能。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能,有的是预习了,有的认为可以匀速的流动。
      师:如何计时?
      生:一瓶水,流完的时间是固定的,知道了一瓶水流完的时间,下一次流完也是这个时间。
      生:这个和沙漏有点象的。
      师:老师这有一个可以漏水的装置,上面有刻度。如果我现在让水漏下来,会有什么现象呢?这里有四个选项,请你们思考并判断一下。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一样快、均匀
       D有时快,有时慢
     学生进行选择,通过三个班教学来看,选择A的约点27%;选择B的12%;选择C的点60%。
     师:要研究的问题来了,如何来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生:松开后仔细观察
     生:那个容器上面不是有刻度吗,可以先测一下漏水一定量的时间,然后再继续测下一段相同量流出的时间,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师:这个方法可行吗?有需要完善或者补充的地方吗?好,把你们的数据记录在作业本上,老师做一个小提醒,搜集好证据,一会要结合你们的证据,发表观点。开始吧!
    案例2:《空气可以被压缩吗》
   拿出一个乒乓球,一水槽水、一个不透明的杯子。
    师:我把这个乒乓球放在水面上,然后用杯子竖起倒扣在球上,向下到底。请你猜测一下, 水会在哪个位置?
    生:我认为在水面原来的位置;
    生:我认为在水下面
    生:我认为在中间部分
    师:把你的想法,画在记录单上。
    师:谁为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1:
    生2:
    生3:
    师:大家有不同的观点,那我们就要研究一下,乒乓球到底在哪个位置呢?如何一判断到底是哪种可能?
     生:我们要进行实验,求证一下。
     生:换个一个透明的杯子,扣下去,就知道了。
     师:大家都觉得这个方法可行,那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有个要求:标准操作,细致观察,把你侧面观察到的画在记录纸上。然后还要想一想,或者小组轻声讨论一下,为什么?还有其他问题吗?开始吧。
TOP
85#

基于学生的前认知,产生研究问题,然后去进行实验并论证。
TOP
86#

回复 84楼空空的帖子

给孩子们定好框架,任务明确,孩子的积极性会被大大提升。基于学生的前认知,要求对学生要特别了解,提前做好调查。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学到了,加油!
TOP
87#

基于学生的前认知,产生研究问题,然后去进行实验并论证。
空空 发表于 2021/11/26 16:46:49 利用学生的前认知,如果形成冲突,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TOP
88#

回复 83楼空空的帖子

了解学生的认知,很有必要
TOP
89#

《制作钟摆》教学流程设计
复习:我们做实验,一般有哪两种类型?
做对比实验有什么基本要求?
1.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余条件一致;
2.一般操作3次
说明“测量 摆锤重量是否影响摆的快慢” 实验方法
摆的快慢影响因素有哪些?
摆的等时性是谁发现的,机械摆钟是谁发明的?
意大利的伽利略、荷兰的惠更斯

活动一:制作钟摆(时间6分钟,包括讨论+制作)
    1.每组制作两个钟摆,要求1分钟分别摆60次、90次的摆,并记下摆绳的长度。  
    2.如何能快速、准确完成任务,自己商量。
活动二:测试方法(5分钟)
小组交叉检测,每组留下2人分别测试,另外2去检测下一组。检测重复3次。
活动三:作业(3分钟)
     完成作业本作业

课堂思考:



501班课。复习部分效果还不错然后进入进入了学习任务部分。快速明确了任务,介绍了要求,就让学生进行操作了。任务有挑战,且有时间要求,所学生非常投入。



六分钟到了,停了下来,结果第个部分有四个组完成,第二部分2个组完成。和预想的差不多。然后带领同学们反思,为什么完成不成?请完成的同学介绍了经验,得到了一些认识,分工合理、且先用10秒测10次或10秒测15次的方式进行,准确后再尝试一下一分钟。这样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有同学还指出了看到有的组幅度很大,出现撞杆现象,完成可以使幅度小一点。


有了经验,开始了第二次活动。这次效率大幅度上升。测量的数据也趋于准确,而且准确程度有点让我意外。多组数据相同,而且个别组不同,也是说明了摆线长测到钩码底和挂钩上是有区别的的问题。


这节课的咖啡,挺好喝。

最后编辑空空 最后编辑于 2021-11-30 16:44:19
TOP
90#

这一课的设计,复习时间3-5分钟。然后就是三个活动动任务,在一张PPT呈现,多余的话,不讲。然后就是组织活动时间,把大量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这样的方式近两年都没有用了,因为是新教材想的是按规定动作完成一下。现在想想,还是自己舒服的好,当然,学生更舒服。     慢慢恢复一张PPT走天下的课堂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