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月相变化中的下半月月相该怎么画?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请问老师们,在画这样一幅月相变化模拟实验图时,下半月的月相该怎么画?如果按图1画的话,与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实际月相不符;如果按图2画的话,总结规律的时候,月球的亮面始终朝向太阳的规律又让学生迷糊了,该怎么解释清楚?

分享 转发
TOP
2#

月球一般情况下始终是半个亮的,因为它在我们身边的位置不同,有的时候只能看到一部分侧面——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八个月球演示球或者八张同朝向的脸,并画一画可以加深理解!
TOP
3#

如果按图1画的话,与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实际月相不符?哪个地方不符呢?
TOP
4#

这也是个老大难问题,还是喻老师曾经介绍过的晚上亲自带领孩子一块观察这个方法最切实可行最行之有效,可惜不大现实了
TOP
5#

回复 3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从地球上观察,下半月月相应该是亮面在左,也就是图2的形状
TOP
6#

图一内环月相要以地球视角(上下左右),也就是你要假设自己站在对应的地球仪位置上看的。
TOP
7#

实际观测到的月相很多亮面都不是正位的,这也是受地球人不同时间、不为经纬度站立观测视角变化,导致的月相朝向非正位问题。
TOP
8#

考考你:为什么各种月相亮面的朝向角度会不同?(谜底揭晓)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1171.aspx
TOP
9#

月相的变化规律

第一层次,缺——圆——缺的变化规律。这一层次还好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也没问题。
第二层次,朝向规律。师生在教与学中都有一定困难,原因有三
   原因1.缺乏观察感性积累;
   原因2.教材提供的素材与实际观察有差异(由于月相与观察者的位置息息相关,不可能提供符合所有地区月相材料);
   原因3.不同地区得出的月相朝向变化规律也有所不同,甚至相反,造成学习困难是一定的。
第三层次,探究月相规律。由于学生对宇宙空间、月相变化的陌生,模拟实验器材和操作与实际情况可比性比较差(其中的变量太多),小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把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更弱,对于小学生来水这一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其困难度是可想而知
最后编辑王如祥 最后编辑于 2021-05-20 16:33:14
TOP
10#

一直以来月相就是一个难点,现在从六年级下到二年级了,感觉很难理解
TOP
11#

看这2张图画月相,需要极高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高中水平的才行,小学阶段没有这么高的要求。
TOP
12#

前几天有一天傍晚看到了娥眉月,这段时间天气一直不好。
TOP
13#

这是观察者位置或者说方向的问题,观察者处在地球上,就能很好地理解了。
吕坚
TOP
14#

刚上这课,深刻体会是不讲成因又未经历观察一个周期的月相实属太难。所以个人觉得需要有实际观察的经验,模拟实验让学生观察到也是需要的看,不然像数学找规律的方法始终不是科学思维。
TOP
15#

其实是看的角度问题,下半月从地球看月相,亮面是在左的
TOP
16#

20210515(初四)  下午5点左右  拍摄于杭州萧山
TOP
17#

学生确实在课堂上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实际看到的,和我们画的不一致。
这应该是纬度的关系吧。如果是在赤道,弦月就是和地面平行
TOP
18#

跟你所在地方也有关系
TOP
19#

理解月相要有很强的空间思维,这真是小学生最缺少的。
TOP
20#

月相太难了
TOP
21#

按课标要求,不用学那么难。
TOP
22#

月相确实很难,根据实际情况画月相,学生对方位感也要很好,难度挺大的。
TOP
23#

现在放到三年级了,感觉更难了。通过实际月相知道时间,难;但在纸上的月相学生还是会分辨的。
TOP
24#

观察的角度不一样,上弦月正对面看,是右手边亮,观察下弦月时人要转个身,左手边亮。
TOP
25#

学生的确会疑惑。
TOP
26#

回复 1楼顾成宝的帖子

月亮一晚上也在不断移动,位置并不是一定的
TOP
27#

发现月相变化规律可以利用模拟实验或者app来演示。
TOP
28#

月相的知识,个人认为能够了解每个时间段大致的月相,最好能和实际晚上的月相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了。
TOP
29#

月相观察的自制教具很多,加摄像头的,用圆盘选中的,但总感觉学生理解不了,最后还是考口诀记忆。
TOP
30#

是要按照图一的,不过图一的是宇宙视角,是用来讲原理的。真正要画下半月的月相的话,可以这样利用图一:下半月时,把卡片倒过来使用(建议:图一中下半月的文字,倒着呈现。浙江的材料袋中的的月相卡就是这样的)
(图2下半月的不符合太阳光照射实际,建议不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