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种子的传播》
临海小学 黄申友
课前谈话:
(语文是充满诗情画意,富有想象的……;科学是注重动手的、观察的、合作的、实事求是的、讲证据的……)(不信,咱们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
【从学生熟悉的语文课入手,向渗透学生语文和科学的不同之处,也暗示本节课的目的是求真,寻找证据。】
一、聚焦
1.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用科学的方式研究种子的传播,首先我们把植物的孩子统一给个名称叫“种子”,把旅行叫“传播”,像借助风、动物传播的形式叫“传播方式”(揭题:种子的传播)(板书:传播方式)
我们用经验来归纳一下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都有哪些?用你们自己的方式取个名?
(师生互动板书:风传播 动物传播 水传播 弹力传播……)
2. 教师引导:种子的传播办法是多种多样的。语文是浪漫的、想象的,可以用比喻、也可以用拟人等等。但我们科学课要尊重事实,要通过观察获取证据来说明,你们觉得适应这些传播方式的植物种子都有哪些特点?
(板书:特征)
(小组轻轻的讨论)生预设:风传播…… 动物传播…… 弹力传播……水传播
二、探索(用科学的方式寻找证据)
活动一:初步探究
(本环节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一个进行探究。或蒲公英、苍耳或豆荚)
(一)蒲公英或萝藦
问题导向 指导观察:
寻找蒲公英或萝藦靠风传播的特征!观察蒲公英或萝藦,寻找证据。
根据预设:轻、有羽毛 (板书:轻 有翅)
2.仔细观察下它的果实和种子的特征。
3.说一说。
(二)凤仙花和黄堇
生预设:弹出去,像豌豆一样,干了裂开。
教师引导: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下视频。
教师布置观察任务:这是凤仙花的果实,它的种子是靠什么传播?说一说你找的证据?(板书:易爆裂)
(三)(苍耳)引导学生等第二环节仔细观察
小结:整理实验报告单:完成蒲公英和凤仙花的特征和传播方式
活动二:自主探究
(材料:苍耳、樱桃、莲蓬
图片)
(表格:苍耳、樱桃、莲蓬,观察要求)
1. 教师布置观察任务:挑战,观察更多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特征,推测传播方式。
2. 教师提出观察要求
(1)多种感官观察(2)有序观察,及时记录
3.学生实验
4.成果分享会。(汇报时提示一个一个有交流,结合完成板书)
汇报方式养成:大家好,我是第____组的发言人,我们用____的方法,发现苍耳的特征是__________,推测它可能是_____传播。
5.教师总结,不同的果实和种子有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适合不同的传播方式。
【把原来的探究活动变成求证活动,在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已经能够根据种子特征判断种子传播方式),有效节约课堂时间。】
三、探讨环节
1、自然界有很多植物的种子,看这些种子它们都属什么传播方式?
(传播方式并不单一)
2、这么多传播方式,而且还不单一,这样有什么好处?
生预设:繁殖,太挤,长不下,阳光,营养,植物多样性,分布广泛性……
过渡:可是,仍然有很多种子不能顺利萌发、生长和繁殖。有时也会死亡,甚至许多在慢慢灭绝。所以我们的科学家在不断地研究、收集、保存种子并建立种子库。
三、拓展
1. 教师介绍植物学家钟杨一生收集种子。
(16年间,在青藏高原行走近50万公里,采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彻底填补了世界种子资源库没有西藏种子的空白)(世界上有37万种植物)
2.活动:制作果实模型。提示 可以利用风、水等来检验一下。
【这个活动很有新意,假如你是植物妈妈,你有办法让你的宝宝传播到远方吗?思考可以用哪些方法,如何检验你方法的可行性,课堂时间肯定是不够的,作为拓展课的内容好像很有趣呢!】
《里面是怎样连接的》教学设计
执教:绍兴市上虞区实验小学 姜小卫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握手游戏
通过4个同学握手,一共需要握几次,如何快速的完成且做到不遗漏不充分呢?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将数学问题迁移到科学课堂中,就是处理的时候是不是让孩子们自己试试,再请最快的小组自己总结得出会更好呢?学生应该在数学方面学到过这个知识的,直接告诉学生感觉学生缺少点思维的参与。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电路检测器。
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
二、科学探索
1.对比两个电路,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揭示课题)
【通过对比两个电路,让学生总结把电线藏起来的好处,直观明了,也让学生明白了家庭电路为什么需要把电线藏在墙里面,这个处理好喜欢。】
2.在不打开接线盒的前提下,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检测各接线柱之间的连接情况?(检测顺序)
3.小组检测。
三、研讨发现
1.小组交流检测结果。
2.根据检测结果,推测接线盒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3.小组讨论,并把可能的连接画在作业本活动记录中。
4.交流各小组的推测。
5.打开接线盒,看看里面是怎样连接的?
6.小游戏:一位同学改变接线盒中的导线连接方式,其他同学推测。
小游戏很有趣,别说孩子们,我也很想参与进去,结束的时候是不是需要让学生展示一下他们的推测并且当众打开电路检测器,让这个活动更加完整。
7.出示四个接线盒,根据检测记录继续推测。
【这个环节个人感觉有点和前面的小游戏重复了,让学生拿着其他组的电路暗盒,当众揭示结果感觉效果会好一些,而且能够更好的节约时间,此外,这个环节的处理我认为还是让大家先在本子上画出来,再进行展示更好一些,这样一人画一种可能性不但浪费时间,而且让学生的思维中断,大部分学生一个人就能做到画全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有5个接线柱的接线盒和检测记录,根据检测记录开展推测。
【难度增加,是否能够顺利解决问题?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被大大的激发,大家都很认真的参与着,且大部分能够解决。】
2.出示手机电路图:在一个真正的电路中,各个部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连接的,技术工人只有先想好顺序,理清思路,才能更好地进行检测和维修。
【手机电路是不是也能根据上课的知识解决呢?好可惜这个环节没有看到,我也很想知道手机的电路会怎么展示给学生,这个环节我感觉老师想向学生传达生活中的电路更加的复杂,想要解决生活问题需要更加认真的学习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比较不同的土壤
定海小学教育集团海滨校区
洪松
【教学过程】
课前:1.讲解黏粒和沙粒。(突出土壤颗粒的概念在本课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一、聚焦:土壤有不同的类型
1.图片:讲故事:在我的老家,有一个种西瓜的周伯伯,去年他在舟山的两个不同地方承包了2片西瓜地,用同样的种植方法种同一种西瓜,两个地方的西瓜长得却不一样。
2.出示两张图片:饱满红润的西瓜瓤。不甜的粉白的西瓜瓤。
提问:一样么?
3.提问:你们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西瓜的生长?(两片西瓜地的土壤不一样)
4.教师:和我想的一样。后来我去查了资料,看到了这样的信息。
5.a教师:每年的3,4月份正是播种西瓜的时间,周伯伯给了我3种土壤,到底哪一种适合种西瓜呢?
b要不要先给你们观察一下?
c在观察之前,如何避免弄错?(编号123)
d你们觉得对研究对象编号,有什么好处?(强调编号方法的重要性,可以使我们的观察和记录更有条理。)
【从生活情境导入,为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进行探讨,让整个探究活动在目的的驱动下进行,把枯燥的研究土壤转化成问题的解决,从而让孩子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二:探索:比较三种不同的土壤
(一)活动1:比较3类土壤的外部特征
(材料准备:沙质土标记为1号,壤土标记为2号,黏土标记为3号、记录单)
1. a教师:在拿给你们之前,我很好奇你们想要怎么观察?
b用这种观察方式可以知道土壤的什么特点?
(①仅凭这样的直接观察,能否100%确定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②你的意思是想要知道黏性,先要观察它的颗粒,对么?你知道可以用哪些方式观察土壤的颗粒?(手摸,捻,看))
2.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交流。
①教师:这三种土壤的颗粒是怎么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1,2,3号)
(学生:1号颗粒大。教师:1号的所有颗粒都很大么?大的多还是小的多?大的是沙粒,小的是黏粒(板书:沙粒多。)2号呢?(黏粒多)3号呢?(沙粒和黏粒相差不大))
②基于这些已知的特点,你们预测几号土壤是那种黏性差,渗水性好,适合种西瓜的土壤。小组讨论,把预测的结果写在记录单中。
③你们组预测几号?理由?
【学生先从土壤外部特征进行预测,并说出预测的理由,这样让他们接下来的观测更具有目的性,教师通过丰富且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学生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如何比较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颗粒大小,用手捻,渗水速度,渗水量,水珠滴下的大小等等)思维被充分的打开了。】
(二)活动2:比较3类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
(材料准备:三杯5ml的水)
1.教师:那么我们的预测对不对呢?到底它是不是那种黏性较差,渗水性较好的土壤呢?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实验研究,它的黏性和渗水性)
A比较黏性
2:教师:那么怎么比较土壤的黏性和渗水性。我们一个一个来,好不好。
黏性好坏,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判断?
3:a视频:比较黏性的方法。
b复问:从视频中你觉得在比较黏性时,哪些注意点比较关键?
4:实验结果,用好、一般、差,写在记录单中。
B比较渗水性
5.教师:那么怎么比较渗水性?
三种土壤,怎么样做到公平地比较?(土壤,水量都一样)
6.视频:操作要点
7.教师:为了比较渗水性,你们觉得应该重点观察哪些现象?
8.①开始活动,用好、一般、差,写在记录单中。
②比较完黏性,把所有器材放回水槽,去后面换渗水性的材料,如果要洗手后面也有水桶。(强调实验的有序。)
三:研讨交流
1.交流实验结果。
①黏性实验,黑板展示小组的结果,统一全班意见,重点解决不同的看法。
追问:几号的黏性最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样的现象说明黏性差?
追问:1号的黏性最差,2号3号的现象是怎么样的?
【学生通过实验,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不同,但是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观察结果,让其他学生来说服他,最后该组学生也能通过渗水实验意识到自己小组实验结论的错误,最终统一结论。】
③渗水性实验,统一全班意见,问:几号土壤的渗水性最好?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2号。3号的渗水性怎么样?现象是怎么样的?
2.提问:几号土壤最适合种西瓜?(1号)
①揭示三种土壤的名称: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1号土壤的黏性差,渗水性好了么?(沙粒多)
我们把像这样沙粒含量较多,土质疏松,渗水性良好的土壤叫做沙质土(ppt同步,饼图)
相反,把3号这样,黏粒含量较多,土质细密,黏性好,渗水性较差的叫黏质土。
把2号这样,黏粒和沙粒含量差不多,疏松适中的土壤叫做壤土。
3.①请阅读资料,找到沙质土的优点和缺点?什么是保水能力?也就是说渗水性好,水都渗走了,所以保水能力差。什么是保肥能力?
②结合西瓜的生长习性,说说为什么沙质土适合西瓜?
但是沙质土保肥能力弱,西瓜生长没有足够的养分,怎么办?怎么改善这种情况?(多施肥)
【通过资料阅读,让学生意识到沙质土虽然有优点,但是也有缺点,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解决保肥能力差的问题。】
③科普:沙质土除了土质疏松,空气充足等的特点适合种植西瓜,由于它的沙粒占比很大,土壤的温度昼夜相差很大,有利于瓜果中糖分的积累。但是同时由于它保肥能力差,农名伯伯需要经常施肥,松土,保证西瓜的长得更好。
像西瓜一样的农作物,还有萝卜、花生、土豆,它们也适合沙质土。
4.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适合在沙质土中生长?像水稻、芦苇、莲,这样的植物,它们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你们觉得什么土壤最适合它们?
5. 生活中的大部分植物,如玉米、小麦、高粱、西红柿,对水分和养份需求居中的,什么土壤最适合它们?
【通过不同的农作物,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植物适合生长在不同的土壤中,三种土壤没有好差之分】
四、拓展
1课后观察学校、家周边的土壤类型。
【一份简单的土壤作为礼物奖励给学生,学生还非常喜欢,证明这节课把学生对于土壤的探究精神激发起来了,学生非常希望回家继续研究土壤】
《电路中的开关》教学设计
临海市大洋小学
朱俊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情景创设: “礼物”展示,一拍手,灯就亮了;
2.教师提问:为什么一拍手,灯就亮了?
生预设:里面安装了声控开关
3.师:大家想知道开关的秘密吗?不告诉你,只要你认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可能你自己就能解开它的秘密了。
一、聚焦
出示闸刀开关,你能用它来控制灯的亮灭吗?思考为什么开关能控制灯的亮灭,揭题。
二、探索
活动一:观察小开关
1. 教师布置观察任务:两人一组观察闸刀开关,观察闸刀开关的各部分组成材料以及思考各材料的作用。边观察边结合电路分析,开关各部分材料的作用以及开关如何控制电路的。
【把开关连到电路中观察开关,并且思考开关的作用,而不是单纯的观察开关,这样的观察更有思维的参与】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教师讲授,引导学生认识开关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对应的材料组成。在电路中分析开关是如何控制电路的。
活动二:观察生活中更多的开关
1.教师提问:实验室里的闸刀开关是这样控制电路的通和断的,那生活中其他的开关原理一样吗?
2.观察“旋钮开关”、“按压开关”和“闸刀开关”在材料组成上的共同点:均是由导体和绝缘体共同组成。
3.观察“旋钮开关”的图片和“按压开关”的动画来总结开关工作的原理:
开关闭合时,形成“通路”;开关断开时形成“断路”从而控制电路的。
【利用动图,方便学生了解其他开关的工作原理,为后面设计开关打下基础】
活动三:设计制作简易开关
1.出示材料:木板、泡沫板、橡皮、金属片、回形针、铜丝、塑料片、图钉、工字钉、大头针。你能根据这些材料设计并做出一个开关,来控制电路吗?
2.教师布置任务:小组先根据材料特点,讨论设计一个开关并画出设计图。
3.交流设计图,并修改设计图
4.凭借设计图领取实验材料并制作、检验开关,成功后交给老师。
【通过设计小开关,讨论并且改进,让学生在制作开关时能提高成功率】
三、研讨(10min)
1.教师抽测开关质量:
①每组派两名同学,一人汇报,一人操作;②展示开关是如何控制电路的
2.其他小组评价
四、拓展(5min)
1.教师升级任务难度:改进开关,能让它交替控制两盏灯。
2.学生设计改进开关,补充材料,完成开关的改进制作,再次去检测区检测开关的可行性。
3.学生展示双控开关
4.教师继续升级任务难度:再增加一盏灯,就像生活中的红绿黄灯,又该如何改进小开关?
5.学生说说改进的想法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制作的开关是最基本的结构,生活中的开关要是想实现更多的功能,需要更加复杂的结构和设计。希望同学们能努力学好科学知识,设计制作出更多新的开关,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