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解过东北板栗,但对上虞家乡板栗还是比较熟悉的。家乡的板栗容易坏,是因为虫蛀和霉烂。家乡的气候容易长虫和霉烂,是因为家乡的板栗水分相对比较足,容易招虫和霉变(尤其是嫩点的、受过损伤的),这也是现在的“接栗”比以前的毛栗更难保存的原因——“接栗”水分比较足啊,这样健康老熟的板栗就相对容易保存了。
但板栗易难保存还有个原因是板栗糖化。
在板栗刚刚下树后,板栗是不没有多少甜味的,炒熟的板栗面面的,有独特的香味,虽然也有甜味,但是不怎么明显。
为了让板栗更快甜起来早日上市,炒商们收购后迅速入冷库进行低温贮藏,业内称这个过程为“打冷”。低温储藏一段时间后的板栗就会甜了,业内叫这个过程为“上糖”。
为什么板栗下树后冷藏一段时间更甜?这里涉及到三个原因。
第一、低温糖化
一般来说,板栗含淀粉含量很高,达到51~60%,远比红薯的18-25%的淀粉含量高得多。这就是刚下树的板栗更面,面到噎人的原因。
而放到冷库中的板栗,其中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快速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完全水解后得到葡萄糖。而葡萄糖正是让板栗味道变甜的直接因素。
之所以打冷储存,除了降低板栗活性,存储更长时间,同时,低温有利于淀粉酶的活化,使淀粉快速转化为可溶性糖。这也就是为什么板栗下树要迅速打冷的原因之一。
第二、衰老糖化
产区的栗农都有这种经验,下树的板栗,不经任何低温储藏,只要在合适的温度下,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比原来甜得多。这是因为,板栗在适合存储的温度下,经过长期贮藏后发生糖化,这不同于低温糖化,是由于板栗果肉细胞衰老而引起的糖化。这就是让板栗不经过低温存储也会变甜的原因。
第三、风干变甜
板栗在存储过程中,由于板栗糖化会消耗水分,同时自身呼吸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热量,所以板栗在正常情况下,自身的水分会不断减少。而水分减少,糖的浓度相应升高,也因此变得更甜。
家里保存相对比较成功的方法是煮熟、去皮、冷冻,其科学原理破坏板栗内的虫生环境、霉变环境、板栗活性、淀粉酶活化,至于商家保存方法就呵呵了,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围绕虫蛀、霉变、糖化展开的。
朋友们,你学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