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期望和遗憾----对《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课的反思 [复制链接]

1#

期望和遗憾

———对《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课的反思

镇东小学   陈琳

      124日参加了永和镇校送教活动,上了四上册3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课前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能把这一课上的稍微有点新意,能给听课的老师们带来一点点可以借鉴的东西。于是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期望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好奇心的充分利用

      我们科学老师都知道,实验活动开展起来往往较难控制课堂纪律。我课前和学生互动玩橡皮筋,紧紧围绕橡皮筋有弹力的特征,用学生想不到的玩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借此作为调节课堂纪律的有效方式。从几次试教情况来看效果都还不错,可今天现场的情况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看来自己调节氛围的方式还得改进,孩子们似乎也有点拘谨。

.价值观的合理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已经深入人心。我们科学课堂上也应该有价值观的体现。比如实验活动统一时间开始,体现的是公平;用比赛的方式进行,培养的是竞争;给最先完成的三个组一个五角星作为课后奖励的依据,渗透的是实证;下课后老师履行承诺,给表现优秀的小组奖励,树立的是诚信;奖励橡筋动力直升机,鼓励他们将来为祖国设计全世界最先进的飞机,明确的是爱国。

三. 教材内容的适当调整

      按照教材正常的安排,弹力这个概念是在最后才出现的。在这个概念出现之前,我们上课时一直都要小心翼翼地避免出现弹力这个词。实际上很多学生已经知道弹力,只是讲不清楚。所以我适当地做了调整,把弹力这个概念在上课刚开始就呈现了,这样后面可以直接使用弹力这个词了,不用再藏着掖着。

.实验器材的板面呈现

      记得去年听《运动与摩擦力》一课时,丁老师把遥控汽车开到了黑板上,立即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今年在博文小学听《运动的小车》时,顾老师把斜坡安装到了黑板上,我们都感到很新鲜,效果也很好。所以我也想着把小车开到黑板上,并且设计为开动一小段距离就好,为后面怎么样开得更远做好准备。

橡皮筋用磁铁挂在黑板上,挂钩码后画横线记录长度的变化,这是借鉴了上次沈银彬老师的做法,效果是一目了然。

      每一堂课都承载着我们美好的期望,但总是会留下一些遗憾。比较明显的遗憾有以下几点。

.学生的学情了解不够

      课前没有更多的了解上课班级的具体情况,对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前面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了解。在课堂上组装橡皮筋和小车的环节,虽然自己用图片和现场演示,比较细致地指导过了,有个别小组还是组装错了。直接影响了探究进程。如果自己能把组装过程拍成微课再呈现一次,或许孩子们能看得更清楚。

.现场的活动引导不够

      在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活动开始后,各个小组间的差距逐渐拉开,最先完成三种不同圈数研究的小组比最慢的快了将近一倍。这个情况自己现场处理不佳,现在回想其实有多种方式可以引导。

1. 可以利用希沃和手机的连接功能,将操作规范小组的活动过程在大屏幕上现场直播。这样无形中可以给那些慢的小组以直接学习的机会,同时下面听课老师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的活动情况。

2. 可以让最先完成的小组去帮助那些慢的小组,学生教学生或许比老师教更有效果。帮忙的学生有成就感,被帮的小组因为是同学来帮自己,也更有亲切感。

3. 可以让已经完成的小组尝试缠绕更多圈数试试,能发现圈数太多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更远,这是走向深度探究的起点。

.数据的呈现灵活不够

      各个小组完成自己的探究任务后,实验数据是学生拿来老师帮忙填入汇总表的。其实这个环节可以改成让学生自己填入,先完成的先填,把各种操作的机会更多的留给学生。

      这些遗憾是我们未来课堂上能够提升的空间,是我们要弥补的目标,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编辑欣然 最后编辑于 2020-12-05 10:07:48
本主题由 超级管理员 喻伯军 于 2020/12/5 18:28:2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在报告厅上课的时候,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这样的经历,往往会比较拘谨,所以我觉得课前的暖场特别重要。
TOP
3#

回复 1楼欣然的帖子

陈老师的反思很深刻,确实要考虑到学生的学情,不同的学生思维方式和动手能力也会存在差别。
TOP
4#

陈老师的这节课还是能比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特别是课前的魔术导入!
TOP
5#

这样的反思很有必要,对以后的课堂教学帮助很大。
弹力一词的出现,应该放在前面,这样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可以不断地使用不断地巩固。
TOP
6#

陈老师课的设计很好,总是在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这个班级的学生平常上课的时候比较活跃的,可能下面的听课的老师多了就有点紧张。
TOP
7#

陈老师自谦了,听下来整节课的设计挺好,开始的魔术环节一下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实验时孩子们离开座位,尽情实验。
TOP
8#

陈老师上课幽默,课堂把握能力强,谦虚了。
TOP
9#

借班上课,课前的互动是关键。
TOP
10#

正文4号,标题5号,已做修整,感谢分享!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