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7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20学年共同体王丽洁专帖(三年级和六年级) [复制链接]

11#

杠杆的教学让我想到,有位特级教师叫徐闻音,他用一根大毛竹作为杠杆,学生印象很深刻。
TOP
12#

回复 6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可以让学生摸摸白汽,一会儿手心湿了,就会认识到是小水珠
TOP
13#

回复 9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确实这样,年级越高,学生的心智越成熟,越不愿举手发言。
TOP
14#

如何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


       ——听《深度探究:实现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可能途径》有感


博文小学 王丽洁 15267555012


  本周二晚的每月研修请来了姜向阳老师为我们主讲深度学习和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研修时间不长,但参与讨论的教师队伍庞大,大家在评论区各展所长,畅谈心中想法,与姜老师以及各位一线专职教师共同探讨。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在听取了姜老师的讲座以及各位老师的看法后,有以下几点体悟。
  一、重组教学内容,孕育深度学习的发生
  深度学习其实也受教材的限制,教师能够重组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做到真探究。可是教师往往受陈旧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教学的内容缺少意义,从而致使深度学习无法实现。因此,教师自身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应该站在深度学习的高度,努力突破陈旧教学理念的影响。
  二、探究理性科学,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科学探究的目标就是探究出发点和落脚点,可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很可能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忘记探究的目的,只是拿着材料盲目地去做。结果学生探究时,玩得热火朝天,可是所有的操作只是浅尝辄止,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这样学生在课堂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探究。
在科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强调探究的目的,更要指明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选择探究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目标和具体解决的问题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持久的信念。
  三、观察课堂,助力深度学习的发生
  课堂就是焕发教师生命活力的场所,课堂上的教学不完全受课前准备的制约,它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经常会生成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等。因此,在深度学习的科学课堂,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捕捉学生的“灵光一现”,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巧妙利用生成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成就课堂无法预设的精彩瞬间。
  总的来说,科学教学中的深度学习不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世界特征和现象变化,在具体和有意义的探索中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TOP
15#

六年级本周的轮轴实验比较成功,第一:我重新划分了小组,开启了男女合作模式,男生的思维和女生的细致操作结合,效果大有改进。第二:两节课连上的优势有所体现,前一节课理论后立刻做实验,下课时间中就有几组女生在研究实验操作,可以提前指点,这样正式实验过程中就能省时。
TOP
16#

杠杆的教学让我想到,有位特级教师叫徐闻音,他用一根大毛竹作为杠杆,学生印象很深刻。
上虞樊少飞 发表于 2020/9/13 20:04:19
那时候我们才刚参加工作,徐特来我们上虞开展的一次超经典的讲座
TOP
17#

三年级《水结冰了》:
1、实验效果极佳,学生极其兴奋,在观察到温度计温度不断下降的现象时就已连连惊呼,只要给予充足时间,每组的水都能结冰。
2、自己给学生准备冰块数量不够,需要学生帮忙带实验材料。
3、开始时冰块需要装满一烧杯,且中途需要续冰,食盐可以在温度下降比较慢的时候加入,加速冰块融化降温,试管中水量要少一些。
4、我把阔华的试管盖子进行了改进,在盖子上用剪刀开了口,自制了可以卡住温度计的开口,学生就不需要用手拿温度计。
5、要和学生强调实验需要耐心等待,经常性取出试管会导致实验失败。
TOP
18#

下周还有4个班要进行水结冰实验,希望自己不要忘记用相机记录下他们的高光时刻。同时拜托六年级的朋友们,动滑轮啥的能给力一些。
TOP
19#

回复 6楼博文小学王丽洁的帖子

可以让学生摸摸白汽,一会儿手心湿了,就会认识到是小水珠
李尔敏 发表于 2020/9/16 12:29:35
主要是这个实验我只展示了图片的结果,没有让他们亲身体验,现在想想有点后悔。
TOP
20#

本学期任教的是三、六年级,第一节课统一都上了思想教育课,美其名曰始业教育。高段和中段的区别也是一目了然,一个说理,一个看情,但都不得不变得凶神恶煞,对于老是想笑的我太艰难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一个月,让他们立好规矩,课程可以暂缓,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月后看看成效。
博文小学王丽洁 发表于 2020/9/6 19:24:44
一个说理,一个看情    “情”“理”结合,效果必定更佳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