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许水勇2020暑假读《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今天终于快递寄到了《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一书,为什么选此书,我想STEM教育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我们研究、学习的热点,也与本人课题研究的方向一致。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势所趋,许老师说的对。
TOP
3#

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可以考察成员的动手动脑能力,还可以看出成员合作学习的愿望,这也是当代社会工作生活的一种方式。
TOP
4#

今天终于快递寄到了《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一书,为什么选此书,我想STEM教育将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我们研究、学习的热点,也与本人课题研究的方向一致。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0/8/9 23:16:24

STEM近期是一个热名词,学生能通过STEM收获很多
TOP
5#

读《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之《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介绍》有感

(一)

  书中开篇就讲到,基于项目的SETM学习,需要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它们要具备必要的技能,设计出将学生潜能最大化的学习体验项目。因此,有效的STEM项目学习要求教师拥有高质量的专业发展经历,学会如何为学生设计高质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目前,我们国家开展STEM教育比较好的地区也还没有STEM的专职教师,开展的STEM教学的任务,主要落在了科学教师的身上,因此,现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STEM教师队伍,具体要表现在周课时或学期工作安排上,规定相关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的STEM教育任务。这里需要强调,开展STEM教育,科学教师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其它学科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也理应成为STEM教育的主力军。

TOP
6#

读《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之《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介绍》有感

(二)

  为什么要开展STEM教育?

  书中强调,参与复杂问题解决的STEM专业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有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每一种解决方案都各有长处和局限。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拓宽知识面来通过高风险测试,而且要提升知识的深度,能够反思自己所提解决方案的长处和局限。STEM项目学习过程要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高等院校里,他们成功的可能性更大。STEM项目学习承认学习和事业成功的相互依存,专长是在横跨所有学科的情况下迭代后建立起来的,即使一个人只关注某个方面。因此事业成功依靠一个学科范围内知识的互动,也依靠横跨STEM各学科之间的互动。所以,学生的学习场景和学习期望要模仿这种复杂的学习过程来设计,至少要部分模仿。

  那么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STEM教育?我的理解是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通过STEM教育在真实项目中的实践,学生可从多个方面对一个科学现象进行探索与思考,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真实学习的发生,最终实现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TOP
7#

回复 5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培养专职教师相关的能力,课程不再单一片面
TOP
8#

回复 6楼不愿长大的帖子

靠一元化的思维已经可见局限,多元化思维的融合刻不容缓
TOP
9#

项目化学习,跨学科的整合也是对教师知识的挑战。
TOP
10#

读《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之《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介绍》有感

(三)

  为什么是现在?

  由于学校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高质量的教学实践被置于次要地位,应试教育的问责反而被置于核心位置。但是,一定有一种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有价值、包含严密学科内容的学习任务,我们把STEM项目学习定义为模糊的任务,这个任务被置于丰富情境下同时具有明确目标,要求学生解决若干问题,通过学生完整的作品展示来考量学生对STEM所涉及的各个学科概念的掌握情况。在目前基于标准的教育框架下,这种学习方式就显得更为关键,因为它把各年级教育与未来工作中碰到的问题直接挂钩了。

  因此,我认为,STEM教育是真正培养人的教育,是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未来生活的一种教育模型。为什么是现在,真是由于现在应试教育的魔咒还没有解除,甚至还有些更加严重的趋势下,提出STEM教育,强调反思和创新,强调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这些不正是我们教育的初衷吗?

TOP
11#

那么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STEM教育?我的理解是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理解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需要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通过STEM教育在真实项目中的实践,学生可从多个方面对一个科学现象进行探索与思考,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真实学习的发生,最终实现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学科知识迁移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愿长大 发表于 2020/8/16 16:10:20


有摘录,有思考,有笔记真好!向许老师学习!
科学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课程,通过STEM教育在真实项目中的时间,促进学生真实学习的发生!赞!
TOP
12#

stem的学习和执行,还任重道远!
TOP
13#

读《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有感(四)

摘录:还记得自己学骑自行车的经历吗?或者,是否还记得教别人骑自行车的经历?学骑自行车或者教别人学骑自行车是一个迭代过程,学习者急于实验,教师则努力传递自己的智慧,学习者不要重复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最后,学习者很可能还是要重复很多同样的错误。可是,没有任何人会因为还没有准备好骑车周游法国而把起始阶段的学习尝试视为失败。

感悟:不要把学生学习探究活动过程中所犯的错误视为失败,在基于项目的STEM中,学生需要在不断尝试中,或者说是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形成有效的共识。还是应了那句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最后编辑不愿长大 最后编辑于 2020-09-06 22:49:16
TOP
14#

读《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有感(五)

摘录:学着用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有教别人骑自行车的耐心和技巧,允许学生会学习有所控制,这样他们才会熟能生巧,在不断拓宽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建立加快学习的催化剂。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尝试让学生自己来摸索学习,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尝试在一个PBL的环境里学习和尝试在一个PBL的环境中教授,都不是全有或全无的主张。

感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过程,都不是全有或全无的主张”,我的理解是在基于项目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或者说唯一答案,在通往最终目标的过程中,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可以选择,而且这种途径和方法有明显的个性化的特征。还是以学骑自行车为例,在学骑过程中,没有第一步应该做什么,第二步应该做什么,第三步应该做什么等,有人可能是过程颠倒的,有人可能是直接跳过第一步等,但他们最后都还是学会了骑车,因此在基于项目化的学习中,没有所谓的同一过程和标准答案,但存在相同的或者相对一致的目标。

TOP
15#

读《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有感(六)

摘录:工程设计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每种形式有多个步骤。对所有的工科院校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讲,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被广泛接受的简单基础模式。有些工程设计模式仅有是三个步骤,但是也有一些工程设计模式有十多个步骤。有些工程模式部分属于线性的,包括迭代性的组成部分,但是也有一些属于完全迭代性的,而另一些则是分级线性的。

感悟:工程设计没有一套简单的模式的,有的或许是三四个步骤,有的则有十多个步骤,不同的步骤通常是为了适应具体的需要和学习的目的。从这个原理上讲,STEM教育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不一定要凑齐四个要素,才可以讲是STEM教育,在具体的项目化的任务中,有可能只把其中一两个作为重点。还是上面讲到的,一切以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目的出发,适应具体的任务要求。

TOP
16#

读《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有感(七)

摘录:让思维具有可见性,使学生能够看到科学思维过程,因而可以接近科学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显而易见,从而给学生提供机会来积极培养元认知技能,协助教师更有效地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并提出反馈意见;适用多种呈现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在科学世界和学习世界之间的互动。

感悟:让思维具有可见性是设计基于项目的STEM学习设计原则之一。它强调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脚手架让他们的思维具有可见性和外显性,给学生提供清晰观察自己的学习机会,鼓励学生反思,在团队协作中更好的完成任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