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沈银彬2020暑假读《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摘录及心得 [复制链接]

1#
好几次计划看这本书,各种借口都搁置下来了。趁着暑期,耐下性子,沉下心来,开卷有益。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0-08-20 23:18:00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酸牛奶 于 2020/8/9 13:21:46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向沈老师学习,暑期也读起来。
TOP
3#

刘老师的这本书在小学科学改革史上的地位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能耐心读完挺厉害的。
TOP
4#

能静下心来好好看一本书真好!
TOP
5#

看来自己也应该去找几本书学习了
TOP
6#

历史责任

废科举,兴学校;废读经,学科学。在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压力下,才有了自然课。轻视自然课,忽视自然课,会贻误一代代的少年儿童,有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负历史责任的。
TOP
7#

经常侵占自然课;不设专任自然课教师;自然课作为无关紧要的“零星工作量”分配给老师“搭带”;不承认自然老师收集制作教具的工作量

40年后的今天,这样的遗憾还在继续,还将继续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0-07-24 17:26:30
TOP
8#

自然教学中不存在究竟是要知识或是要能力的问题,而只存在究竟是侧重哪一个方面和如何自觉地通过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使儿童即获得有价值的基础知识,又逐步发展多方面的智慧才能的问题。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0-07-24 17:26:10
TOP
9#

以往的教材“概念化”,“成人化”,“压缩饼干深难重”,从已知的结论出发,印证结论,理解结论,接受结论。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学生看,学生被动接受强记。

我们要改变,从为止的、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启迪指导学生自行探求,结论使探求的末尾,而不是再学习的开头。

40年过去了,我们可喜的发现,我们提高了很多,但仍然任重而道远。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0-07-24 17:23:19
TOP
10#

很好的例子

师:什么是家畜?
生:住在家里的动物是家畜。
师:耗子住在家里也是家畜吗?


这样就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家畜的内涵,一直到搞清楚为止。
TOP
11#

通过幻灯片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刘先生的评价很有道理:
幻灯片可以把复杂的实际事物加以简化,突出最主要的部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老师希望他看出的东西。认为这就是“提高了观察能力”。我觉得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如果学生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事物,谁能很快看出它的关键所在,倒可认为他的观察能力强。
不费脑子一眼就看出来的幻灯片的观察,“提高观察效率”倒可,说是“提高观察能力”则未必。
TOP
12#

有思考的阅读,赞!
TOP
13#

有摘录有思考,为这样的阅读点赞!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阅读可以让我们聆听贤者的思想……坚持!
TOP
14#

经常侵占自然课;不设专任自然课教师;自然课作为无关紧要的“零星工作量”分配给老师“搭带”;不承认自然老师收集制作教具的工作量

40年后的今天,这样的遗憾还在继续,还将继
沈银彬 发表于 2020/7/23 23:03:24

这里有很多的无奈……我们将一起努力坚守住我们的课堂,改变这样的状态!
TOP
15#

有思考的阅读,赞!
章兴波 发表于 2020/7/24 18:06:13
谢谢
TOP
16#

有摘录有思考,为这样的阅读点赞!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阅读可以让我们聆听贤者的思想……坚持!
酸牛奶 发表于 2020/7/24 23:30:48
感谢朱老师的鼓励
TOP
17#

水的课例

与我们今天水的课例很接近哦

主课题:怎样认识物体(一)
副课题: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教学过程:
先从“认识物体”的意义开始,帮助儿童们总结出来认识物体的经验——使用眼、耳、鼻、舌、手去直接感知物体的性质,并且告诉他们这叫做“观察”,“观察是认识物体的基本功”。
现在,我们就来观察、认识水。观察的时候,看能使用上眼、耳、鼻、舌、手的哪几样?
仔细观察后再来问:水是怎么样的物质?让学生自己去做答案,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0-07-25 11:14:20
TOP
18#

如果你没有见过鲸,要想获得鲸的知识,就得靠描述,如说它的肚子可装多少条水牛,可如果你没有见过水牛,没有水牛这个具体形象,那就无法想象鲸的大小了:如说鲸像条鱼,必须要有鱼的形象概念才能理解。

也就是要建立在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
TOP
19#

后人只需接受无须另行规定的知识

北斗星、磁铁、电磁铁等, 这些事物的名称是前人规定好了的,它叫什么,直接告诉就行了。这个不是注人式。

一些前人已经规定好后人只需接受无须另行规定的知识,可以由教师直接教给儿童们,用不着事倍功半启发儿童去探求
例如各种事物的名称之类,
一些儿童们尚无力自行去探求和应用的内容,
一些虽然适于儿童们探究而教育价值不大的内容等等。。。。。。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0-07-25 21:52:02
TOP
20#

静心读好书,收获满满,谢谢分享!
TOP
21#

长期观察活动怎么办

一些种植、饲养制作、长期系统的观察等活动,要天天从事,终年不断,绝非每周两节自然课能解决的。怎么办?


开展这类活动,只能是鼓励,不能硬性强求,更不能“一刀切”,要求所有的儿童都同样积极和从事同样的活动。
可以根据儿童们的兴趣爱好才能等不同情况,有计划地辅导这一部分儿童从事这项活动,那一部分儿童从事那项活动,依靠教师将少数人的研究成果化为全班儿童共有的财富。
TOP
22#

重视基础知识

教小孩学习分类这个能力,有老师叫小孩们把鞋子脱下来,摆在起, 每个小孩来分类.....
发展分类能力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学会分鞋有什么意义呢?这个知识本身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我们选择植物叶的分类,茎的生长状态的分类,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等的分类。
分类的能力的要求也达到了,他获得的知识也是有价值的基础知识。

由此可见,我们的大纲和教材是没有偏废基础知识的,而且是很重视的。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0-07-29 18:31:22
TOP
23#

科学教师不是万能的

生:老师,这是什么虫子?
生:老师,这是什么植物?

课外的东西,科学老师回答不上来,怎么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不是权威,官教兵,兵也可以教官。

1.教师要努力探求

2.或和学生一起探求

3.可以请教有经验的人


当然,各地请有经验的人来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认识当地周围常见地动植物矿物,非常有必要。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0-07-29 18:37:04
TOP
24#

教学指导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每一节课,好比在学生头脑里投进去一 块石头,给他激起波浪,让它扩展到他的日常生活里面去,第一个波浪慢慢地衰减了, 第二个波浪又来了,第二个的波浪衰减了,第三个的浪又来了。

关键在哪里?
1.激发他们的兴趣
2.武装他们
3.继续搞这玩意
最后编辑沈银彬 最后编辑于 2020-07-29 18:36:35
TOP
25#

科学启蒙教育的意义

小学自然课里教的,好像是些娃娃游戏似的东西,将来重新要学过,何必费那么大劲去教呢?

小学学的是几千年的发展史,短短几十分钟,走过人类科学发展史的几十年,几百年,这就是科学启蒙教育的伟大意义。

1920年,印度发现的两个狼孩,大的七八岁,小的两岁左右。她们在狼群中长大,只会像狼一样嗥叫和爬行。小的两年后死去,大的17岁死去,死时的智力只有4岁小孩水平。
为什么狼孩仍然不能发展得和正常人一样呢?婴幼儿时期教育的缺失。
TOP
26#

小学科学的根在哪里

在生活,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看看一个工程师对小学科学教育的回忆:

场景一:罐头筒.猪尿泡.棉线做成电话。电话声音忽大忽小,有时听不见,怎么回事?找原因啊。猪尿泡蒙得紧.干的透;棉线拉得紧;罐头筒大一点,都能使声音大一点。电话效果越来越好,最后建成了电话网,后来又又用罐头筒做成电铃。

场景二:自制幻灯机;矿石收音机;小水珠放大镜;自烧玻璃珠显微镜。。。。。。
TOP
27#

小学科学教育要到什么程度

例如:水

先去看,闻,摸,尝,亲身体会。
然后引入几个名词来称呼它们:形状、味道、气味。还要让他们辨别有没有气味,有没有味道。
最后引入一个概念:像水这样的就是液体。


亲身感受,认识了水,也知道了液体,以后见到液体就会这样来称呼,听惯见惯,如此而已。

TOP
28#

对同一个内容,甚至同一节课,对不同班的孩子,上法也不一样。
哪一种方式能得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怎样教学对孩子的教育有深远的意义就怎样做,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拿握。
总的精神是要发动孩子们自己落路过河,自己设法造桥,造船,造飞机,不能先修好铁路,再造好软卧车厢,让他们躺着舒舒服服地过。
TOP
29#

教小孩学习分类这个能力,有老师叫小孩们把鞋子脱下来,摆在起, 每个小孩来分类.....
发展分类能力的目的是达到了,但是学会分鞋有什么意义呢?这个知识本身没有什么价值。

如果我们选择植物叶的分类,茎的生长状态的分类,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等的分类。
分类的能力的要求也达到了,他获得的知
沈银彬 发表于 2020/7/29 11:32:13
从小养成分类的习惯,潜移默化的让学生学到。
TOP
30#

例如:水

先去看,闻,摸,尝,亲身体会。
然后引入几个名词来称呼它们:形状、味道、气味。还要让他们辨别有没有气味,有没有味道。
最后引入一个概念:像水这样的就是液体。


亲身感受,认识了水,也知道了液体,以后见到液体就会这样来称呼,听惯见惯,如此
沈银彬 发表于 2020/7/31 16:28:03
不同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适应学生的可接受范围也是蛮重要的一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