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三上《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的一课的实践和思考 [复制链接]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对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其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

活动一: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实验

这是一个空气占据空间的典型实验,请学生先预测杯底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打湿,并说出理由,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是否真正认识到了空气会占据空间。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占据空间其实就是挤占空间或防止空间被挤占,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

活动二:拓展活动,利用空气将水从瓶子中挤出来

这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橡皮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将橡皮泥从瓶口取出或不密封,然后向瓶中吹气,观察水还能不能被挤出,学生会明白,由于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才能将水挤出。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包括空气的存在、颜色、气味等。但是读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没有思考过,也缺少具体的实证。因此,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对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一定体积的特点,有很好的帮助。

【教学目标】

本课的科学概念目标很明确,就是知道空气能占据空间





课后体会

1、压到水里——压到水底

课本中是要求把杯子倒扣在水中,不是水底,这样的话,操作起来,学生的稳定性不足,杯子容易倾倒,水就会进去,影响实验效果。所以我在参考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做了调整,要求实验时把杯子压到水槽底部。同时,活动手册也做了相应的调整。个人觉得,这样的调整还是比较有效果的,容易操作,效果明显。



2、三次分开的实验,是不是太繁琐?第三次打气实验要不要换成演示实验?

    我在设计教学时,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把第三次打气实验,换成演示实验呢?一来是考虑到演示实验的观察效果,实验室没有一体机,所以我决定还是让学生亲手做一做,但这个实验的成功率有待提升。有的学生一兴奋,就猛地打气,导致观察效果不是很明显。所以,如果可以用辅助手段让观察现象更明显的话,可以尝试演示实验。让演示实验更加夸张,效果更明显。



3、如何让实验效果更明显?

   空气单元之所以难上,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空气这个无色无味透明,形状又不固定,难以捉摸的特性导致的。从感受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到空气的质量,热空气会上升,空气流动形成风等,虽然空气无处不在,跟我们人类息息相关,但是真正研究时,怎么样让学生更感性地认知空气,是我们在课堂上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难点。在前不久的省优课上,《压缩空气》一课,就有老师使用了有色空气,观察效果很明显,但是也有很多的质疑:有色空气确定是空气吗?

    

4、看着人家上公开课,觉得这里可以优化,哪里需要改进。当自己上去的时候,才知道上好一节课,背后需要多少心血,需要顾忌多少细节,小到服装,发型,语调,手势。路漫漫其修远兮。

    


微信图片_20191029205936.jpg (, 下载次数:0)

(2019/10/30 13:41:52 上传)

微信图片_20191029205936.jpg

最后编辑戚调菊 最后编辑于 2019-10-30 13:41:52
分享 转发
TOP
2#

看着人家上公开课,觉得这里可以优化,哪里需要改进。当自己上去的时候,才知道上好一节课,背后需要多少心血,需要顾忌多少细节,小到服装,发型,语调,手势。路漫漫其修远兮。
TOP
3#

效果比较好,值得学习
TOP
4#

这个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现象到解释,没有问题。那么难度在哪里呢?是实验的推进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和实验的设计。其中包含着现象到问题到寻找方法,然后动手实验的过程。我感觉第一个实验,就是餐巾纸放水中,纸巾没有湿,没有实验,可以演示。
TOP
5#

值得学习
TOP
6#

这个实验得要好好的下水做,找到好的方式。看看很简单,做做会失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