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魏老师执教一课的收获:
1.教学思路清晰明了,学生在一环接一环的活动中,学习不断递进
2.课堂以生为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加以肯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提高自信心
3.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间的思维碰撞,解决重难点问题,生生互教,教学效果更理想。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最后,一点不成熟的小建议:
是否可尝试翻转课堂,学生通过预习,对探究问题采用更多的自主研究方式
魏老师对时间把控的很到位,将科学研究衍生到课外👍
课堂开始的时候引入KWL表格,充分暴露学生的前概念和探究欲望,并为后续的研究作好准备。
如果我是学生,我会纠结于通电导线是被磁化了还是被铁化了,凭啥就电一定产生磁了呢?奥斯特发现这个现象时肯定也会探究到底通电导线到底产生什么了吧?
用大科学概念架构单元知识,应用于每一节课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来说非常有帮助
戴老师站在整个《能量》单元结构教学的角度,运用KWL班级日志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个想法很有新意[强][强][强]
单元起始课,戴老师站在单元大概念的高度去设计,采用KWL的表格,引领整个单元的学习,值得学习[强][强][强]
像奥斯特像科学家一样做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孩子们已经走进大门开始像科学家那样研究了,真好!
抛一个石子,让学生激起波澜
戴老师的视频就像小电影酷炫,内容丰富,视频背后也花了很多精力和心思了[鼓掌]
将学生置于真实的科学情景中 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问题 [强]
特别喜欢这种“静静”的课堂,说明孩子们有需求,渴望探索,努力实践。
教案中看出,设计得是让学生的思维一层一层的前进,期待戴老师具体怎么下来的
视频很有代入感,视频后“他发现了什么”,这个“?”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磁针表盘很用心,一盘多用,既可以记录,也可以汇总展示,一目了然!赞
你是怎么联想到的?让学生唤醒的原有认知发生了迁移,做出了合理的推测。
操作帮助卡,类似于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产品说明书,有助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教师讲更具有实际意义[强]
朋友圈很有代入感,虽然是奥斯特的朋友圈,却让学生有了主体感,成果发布会很巧妙,想到了博物馆研学[呲牙]
聚焦关键问题:是电产生磁吗?那加大电流会怎样?有哪些方法加大电流?
自然流畅[强]
“寻找更多证据中”标题加强学生对求证、求真的意识与科学精神[强]
在欢快的气氛中一起学习,探究!孩子们轻松得学习状态,同时也给我们下面听课的老师缓解了一下疲惫[玫瑰][玫瑰]
戴老师语言简洁,将活动完全放开给六年级的孩子,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朋友圈的形式也大大吸引了学生。点赞活动也让每位孩子参与到活动中,分享交流观点!特别好![强][强]
本节课的科学知识目标是电流可以产生磁,实验一通过磁针偏转发现通电导线确实会影响磁针,学生止于观察现象,对于通电线圈和增加电池等方法来验证是否真能产生磁,接下就看学生的研讨了
朋友圈点赞指向核心素养目标: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组织与评价[强]
相同的教学环节加入不一样时代元素,评价功能瞬间变得更加强大趣味十足[强][强][强]
交流互动环节即开放了课堂形态,又开放了学生思维,提升了辨别分析能力,值得借鉴
实验室的墙壁都充分利用起来,孩子的活动成果可以在这里展示,不断修正认知。
观点一致:电可以产生磁,寻找更多的证据证明这个观点,可是短路或增加电池或增加线圈圈数使偏转更大,是证明电产生磁的直接证据吗?
学生从看似静态的流动性参观和学习他人的观点,影响深刻,形成思维的碰撞,最后让学生的整理聚焦到有几种方式证明了电产生了磁
戴老师与学生的互动、理答很自然、机智,能及时纠正学生表达的错误“短路”,又能及时总结、评价学生的回答,使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真实[强][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