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滨江小学俞更强专贴 [复制链接]

11#

阅读了《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这本书收集的是1981年到2000年间我国小学自然课改革的经典讲座和经典课教学案例。何谓“经典”,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称之为经典;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典。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是经典。

,当我看到李子平老师的教学实录《纸桥—形状与承受力》时,触动很深。李老师由平板桥承重力小抛出需解决的问题“不增加材料,使桥的承重力变强”,其实也就是改变形状从而提高承重力。在任务驱动下,学生纷纷动手动脑折出不同形状,再将它们放到特意设计的学具上测量纸桥承重能力。想象一下,当时课堂中的学生是多么兴致昂扬。再回想自己的教学,不禁感动惭愧。我特意翻看了教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在我的课上我先出示各种形状的钢材,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把钢材加工成这样。这里其实已经暗示学生改变形状或许可以改变抗弯曲能力,学生思考的重点就是通过怎么改变形状来证明抗弯曲能力。而经典案例中李老师并没有提出形状这个关键词,这便让孩子多了思维的含量。同样的引出要探究的问题,李老师抛出的砖要好得多。这节课是1981年的,但其中体现的理念与我们现课标中提出的体念是一致的。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课标第2页)。

章鼎儿老师的《淀粉与碘酒》,让我最有启发。让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讲到了手指上的碘变紫色了,米饭变紫色了,老师提出这实际上不能算问题,这是我们看到的现象。继续教学再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讲到碘酒碰到米饭是紫色的,老师提出就是这是结论。关键词显现:问题、现象、结论。在平时探究实验中,学生对于这三个关键词是分不清的,怎样的称为现象,结论是什么,应该让章老师学生,虽然看是随意一提,但如果每一次实验中都说到,学生耳濡目染便会明白。至于提出问题,课标中提到,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这8个要素描述科学探究的目标。然而让学生提出问题这件事情在课堂上做到很少,有问题才证明是个思考者,将来要多问问学生。

30多年前的教学实录,流传至今,意义深远。拜读经典从中学习到许许多多,教师精彩的设计,巧妙的问题,适时的点拨,让我深深折服。小学科学之路在于探究,愿我们在前辈们的指引下,深化课程改革,走出一条拥有自己特色的科学道路。
TOP
12#

阅读了《走向探究的科学课—致敬经典》,这本书收集的是1981年到2000年间我国小学自然课改革的经典讲座和经典课教学案例。何谓“经典”,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称之为经典;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是经典。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是经典。

,当我看到李子平老师的教学实录《纸桥—形状与承受力》时,触动很深。李老师由平板桥承重力小抛出需解决的问题“不增加材料,使桥的承重力变强”,其实也就是改
滨江俞更强 发表于 2019/4/15 16:02:15
阅读经典,品味经典——俞老师的学习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TOP
13#

回复 11楼滨江俞更强的帖子

这本书真不错,真实的案例
TOP
14#

回复 11楼滨江俞更强的帖子

同看一本书,一起学习
TOP
15#

平生第一次找人签书,还记得当我如此近距离的见到章鼎儿老师、路培琦老师和李子平老师的时候,有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像个十足的小迷妹。在拜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各位前辈的敬佩之情更甚。其中刘默耕老师,站在时代的前沿带领着科学教学从“教什么”和“怎么教”,跨进来“为什么教”的新纪元,带领了科学教学的改革,是我们科学教育界的灵魂人物。李子平老师为了上好《纸桥----形状和承受力》一课,不仅自己设计教堂的屋顶,还自学建筑设计类书籍自己设计教具,这种不断学习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路培琦老师更是从李老师的《纸桥----形状和承受力》一课得到启发,进一步完善了《植物的果实》一课,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地学习享受着探究的快乐,路老师的这种懂得学习借鉴和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能力也是值得我们新教师学习的地方。章鼎儿老师的《橘子的认识》一课,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至今还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理念,而章老师等老一辈教师们早就是如此在做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了我们的教学改革,也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此外书中收录的课程,更是我们很好的学习范例。
TOP
16#

平生第一次找人签书,还记得当我如此近距离的见到章鼎儿老师、路培琦老师和李子平老师的时候,有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的样子,像个十足的小迷妹。在拜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各位前辈的敬佩之情更甚。其中刘默耕老师,站在时代的前沿带领着科学教学从“教什么”和“怎么教”,跨进来“为什么教”的新纪元,带领了科学教学的改革,是我们科学教育界的灵魂人物。李子平老师为了上好《纸桥----形状和承受力》一课,不仅自己设计教堂的
滨江俞更强 发表于 2019/4/18 14:28:19
值得怀念的往事,俞老师是一位有教育情怀,能深入思考课堂教学的老师!
TOP
17#

好书,值得推荐
TOP
18#

向俞老师学习。
TOP
19#

经典,永远不会过时,向俞老师学习
TOP
20#

回复 11楼滨江俞更强的帖子

向俞老师学习!有机会也看看这本书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