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36陈瑾个人成长足迹 [复制链接]

41#

《书的历史》拓展:自己选择一种装订本子的方法做一本自己的绘本。《做一顶帽子》拓展:自己设计并制作一顶适合自己戴的帽子。



陈瑾 发表于 2019/5/5 12:53:15
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点赞
TOP
42#

这几周,因为天气原因,很多班级学生发烧,不时出现班级停课现象;再加上近来学校活动较多,影响上课。所以我带的两个年级11个班级的课出现了参差,每天到校就先看该天上课班级的进度在哪,然后准备教具,有时候一天中会有不同年级的课,会出现“打乱仗”。、
  这一周一年级有班级要上《观察鱼》了,周一一大早去了市场买小鲫鱼,回到学校赶紧养上,为了能利用好这活教具,又赶紧通知别的班调整进度,先上这一课。周一上了
陈瑾 发表于 2019/5/21 14:03:54
认真的陈老师
TOP
43#

回复 24楼陈瑾的帖子

认真的陈老师
TOP
44#

回复 42楼沈银彬的帖子

认真的陈老师,能根据适时的调整教学安排。
TOP
45#

学生很开心,为陈老师点赞!学生会记住您上的每一个活动课,但不一定会记住数学语文课。想想这个,就觉得非常价值。
TOP
46#

回复 11楼陈瑾的帖子

陈老师,您的这个处理也不错,空气抓不住,在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这样认为。但我的建议是不要把这个定义下死,这一点可以作为某些同学的看法。因为空气抓住不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是在与木块相比的情况而言的一个区别,事实上可以在杯子里,塑料袋中不是抓住了吗?如果学生提出了“”空气抓不住,你故作犯傻地问:“在塑料袋中不是抓住了吗?”学生会怎么来反驳呢?
对于空气的特点要引导学生指向大概念或主要概念,这里要指导学生认识“空气会流动”这个特点(当然不是把这句话说给学生听,要通过有结构的活动)。具体我在专贴中有对此课的建议,我等会复制给你。
TOP
47#

学生认识不到“空气会流动”的原因分析

——看了沈银彬老师一下《认识一袋空气》教学反思的反思



NO.50Z-190501

    

      学生认识不到空气的流动主要是跟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提供的材料上没有支持学生发现到这个特点。第二,学生已经发现了一些科学事实,但无法进行很好地进行思维加工(有教师组织引导上的问题,也有材料结构上的问题)。



      从发现一些科学事实(空气这边一捏,跑出去了)到下结论(空气能流动)之间需要思维加工,这个思维加工对于成人(或已知知识点的人)来说是不需要再思考的,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这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而抽象思维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的。



      沈老师,不要迷信课本,一定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我认为得出这样的结论本身就是不科学。在课堂中几分钟的学习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空气会流动”的结论?(这是我们的思维,不是学生的思维。低段科学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的思维没有进入孩子们的思维系统中去。)“空气会流动”从概念箭头的理论讲,已经到达“前概念思维”,已经超出小学一二年级的概念箭头了。


      一二年级的学生能描述一些观察到科学事实,如有学生说我捏了这边,那边就鼓起来了(这个事实就是支持空气会流动),但这时老师千万不要马上追问:“这可以说明什么?”(公开课中很多老师会这样问)失败就失败在这里。用一个成语概括“拔苗助长”了。


      科学家怎么得出结论,一个现象马上得出一个结论吗?不是的,很多想象综合起来,建立一种模型,最后还有通过很多针对性的实验,才得出结论。      该怎么处理?学生说:“我捏了这边,那边就鼓起来了。”教师鼓励学生把现象描述清楚,如:这边是哪边?那边是哪边?然后问大家多少同学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全班同学都有,应该把这一条作为集体板书写在黑板上)。好,到此为止。然后请其他同学说发现。


        怎么让学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一步呢?这就要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要多个科学事实都指向同一点,学生就能自己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了(概念思维就往前发展了)。比如提供一个气球,让学生不用嘴把气球吹大,提供一个纸龙(小朋友的玩具,吹一下本来卷的纸龙会展开)让学生不用嘴吹让纸龙展开……学生会通过挤压塑料袋来达成。通过这些活动,可能有学生会说:“空气会像水一样流到一些没有孔的容器中。(学生能这样说就精彩了)”这是一种类比,学生找到几种现象的共同之处,这句话就是“空气会流动”的下位概念——是一二年级学生对空气流动的真正理解的概念。

     沈老师,供你参考。我也没有实践过,空对空乱讲,可以一起来实践一下。




附:沈银彬老师的反思

一下《认识一袋空气》教学反思20190429

    《认识一袋空气》是一下《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的探究方法对一袋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发展自己在物体方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由于有了前面对物体特征的学习基础,学生对空气一些特征的描述还是比较准确的,比如无色.无味.透明等。但是学生对于空气是否流动,却是不认同的,普遍认为空气不会流动。我问,那袋子里的空气哪里去了?学生回答‘’飞走了‘’。直到下课,还是认为空气不会流动。为什么?主要原因是空气流动是看不见的。遗憾:对于一袋空气的研究,我没有充分挖掘,可以尝试让学生运用各种观察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再与木块和水进行比较,得出空气与它们的异同点。
TOP
48#

这是我对沈老师的反思后写的一些分析和教学策略,希望对你有启发!
TOP
49#

课内外无缝对接,浑然天成。
吕坚
TOP
50#

认真的陈老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