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0日 学习笔记(2)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读后感
大江东 孙佳龙
在一次协作组会议上,我得到了一本我们教研员杨老师赠予的书《走向探索的科学课》,我花了一段时间阅读了此书,感受到了前一辈教育家前沿的教育思想,以及大胆的课程创新。
书中【致敬经典】片段中对于“打基础”的思想让我耳目一新。刘默耕先生认为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并不是为中学打基础,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怎么做人,怎么看待世界,怎么去处理问题,以及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通过阅读书中“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我觉得这个理论非常的先进。非“灌输”的方式教学。而是通过一个贴合实际的场景化而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学习,并最终完成概念或者知识的形成。
《新课标》在对课程目标的解释中提到要让学生了解与认知水平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个观点和书中【小学自然大纲、教材的几个问题】片段中对于传统教材的改变十分类似。强调不能把课文内容全部都端出来,只能给予一些知道。在此片段中对教学方法的讲诉,我甚至感受到了一些建构主义的思想。其中强调了教学场景化,先提出一个问题引出学生的迷思概念,根据这个问题进行诱导启发,直到清楚为止。我感叹原来我们现在自认为的先进教学方法也不过是前一辈教学家走过的路而已!
我这学期任教的六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二两课【抵抗弯曲】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与书中的教材案例《纸桥——形状和承受力》很像。先看了教学实录之后,我当时还不以为意。总体上和我上课的差不多嘛!我也是先让学生去研究一字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然后再对比拱形的抗弯曲能力,第二课探索更多形状的抵抗弯曲的能力。不过当我看了专家点评才恍然大悟,在当时还是照本宣科“填鸭”教书的模式下,能有这种让学生主动的,自主的,快乐的学习是一件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而我现在的教学也只不够对着PPT的思路完成教学而已,虽然有一句谚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也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对教材没有深入研究,体会到了前一辈教育家对教学过程的创新。
期末任务繁多时间紧迫,我是粗略阅读此书,对书中所表达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获知与理解,我将在寒假时间再次温习并致敬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