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杭州大江东孙佳龙成长专贴 [复制链接]

1#
开贴语:启程2019,展望未来!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深刻的学习与进步。我翻阅了前辈老师们在论坛上的文章,有发自内心的思考,让我深受鼓舞。非常感谢有这么一个平台供所有热爱科学的老师共同探究和分享。我在此开设成长贴,记录教育之路的点点滴滴。
最后编辑综合办小龙 最后编辑于 2019-02-25 21:31:34
分享 转发
TOP
2#

学有所悟,2019起步!
TOP
3#

折个开篇排场很大。坚持!!!
TOP
4#

祝贺孙老师开帖,2019年第1帖非常用心,赞!
TOP
5#

给你点赞。
TOP
6#

回复 4楼酸牛奶的帖子

谢谢您的赞赏!
TOP
7#

回复 5楼大江东杨明艳的帖子

谢谢杨老师!
TOP
8#

祝贺佳龙同学开帖成功,2019,加油~~~
TOP
9#

2019年1月15日 学习笔记(1)

每月研修‘由杂走向专的核心密码’观后感  

                                                                                                      大江东 孙佳龙

本月的每月研修主题的是朱老师讲解的“由杂走向专的核心密码”。讲述了她27年的工作经历,分享了她从一名农村教师走向引领者的点点滴滴。她从“韧性”“抱团”“自悟”三个维度来讲诉如何由杂走向专。作为一名新教师,她说到的以下几点让我印象深刻。
1)   目标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先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当自己可以立足于这个领域时,在为自己定一个高一点的目标。在遇到瓶颈期可以尝试调整。从接地气开始,慢慢提升。
2) 谈定而努力,做到坦然面对得失,树立努力的信念,落实行动细节。调整心态去面对身边的事物,注重过程中的努力,也不要忘记细节之处会有自己的小确幸。
3) 学会融汇贯通,即使面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工作,尝试去寻找涉取精华,灵活运用。
4) 能者多劳,劳者多能。工作虽然繁多,但是经历的多积攒的多,做终可以成为在各个领域都有所作为的人。
最后编辑综合办小龙 最后编辑于 2019-02-16 15:21:17
TOP
10#

2019年1月30日 学习笔记(2)

走向探究的科学课 读后感

大江东 孙佳龙                            


       在一次协作组会议上,我得到了一本我们教研员杨老师赠予的书《走向探索的科学课》,我花了一段时间阅读了此书,感受到了前一辈教育家前沿的教育思想,以及大胆的课程创新。
    书中【致敬经典】片段中对于“打基础”的思想让我耳目一新。刘默耕先生认为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并不是为中学打基础,而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怎么做人,怎么看待世界,怎么去处理问题,以及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即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通过阅读书中“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我觉得这个理论非常的先进。非“灌输”的方式教学。而是通过一个贴合实际的场景化而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学习,并最终完成概念或者知识的形成。
       《新课标》在对课程目标的解释中提到要让学生了解与认知水平相关的科学知识。这个观点和书中【小学自然大纲、教材的几个问题】片段中对于传统教材的改变十分类似。强调不能把课文内容全部都端出来,只能给予一些知道。在此片段中对教学方法的讲诉,我甚至感受到了一些建构主义的思想。其中强调了教学场景化,先提出一个问题引出学生的迷思概念,根据这个问题进行诱导启发,直到清楚为止。我感叹原来我们现在自认为的先进教学方法也不过是前一辈教学家走过的路而已!
      我这学期任教的六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二两课【抵抗弯曲】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与书中的教材案例《纸桥——形状和承受力》很像。先看了教学实录之后,我当时还不以为意。总体上和我上课的差不多嘛!我也是先让学生去研究一字横梁的抗弯曲能力,然后再对比拱形的抗弯曲能力,第二课探索更多形状的抵抗弯曲的能力。不过当我看了专家点评才恍然大悟,在当时还是照本宣科“填鸭”教书的模式下,能有这种让学生主动的,自主的,快乐的学习是一件多么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当时是闻所未闻的。而我现在的教学也只不够对着PPT的思路完成教学而已,虽然有一句谚语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也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对教材没有深入研究,体会到了前一辈教育家对教学过程的创新。
       期末任务繁多时间紧迫,我是粗略阅读此书,对书中所表达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获知与理解,我将在寒假时间再次温习并致敬经典。
最后编辑综合办小龙 最后编辑于 2019-02-15 21:53:29
TOP
11#

2019,一起加油
TOP
12#

一起加油
TOP
13#
TOP
14#

加油!
TOP
15#

回复 14楼悠悠莺鸟的帖子

谢谢黄老师
TOP
16#

同感,对案例中《纸桥——形状和承受力》感触颇深,从前辈中学习到很多教学技巧,致敬经典。
TOP
17#

回复 16楼穗穗碎碎的帖子

致敬经典!
TOP
18#

一起进步
TOP
19#

重剑无锋,十分羡慕
TOP
20#

回复 10楼综合办小龙的帖子

我也有同样的问题
TOP
21#

回复 19楼大江东周婷婷的帖子

坚持信念,看好你!
TOP
22#

回复 20楼大江东张浩杰的帖子

什么问题?
TOP
23#

2019年2月15日 学习笔记(3)                  

                     每月研修   ‘ 《磁铁》、《我们自己》单元材料解读   ’ 听课笔记

                                                                                                                                                                          大江东  孙佳龙



    本年度的第二次每月研修这次聚焦了二下新课本,由谢小立老师和徐春建老师分别解读了二下两单元的教材。 两位老师一开始都从新课标中的学习目标出发,告诫我们对于低段教学应该注意的点。


    其中谢老师强调了,在《我们自己》一单元的教学中要注重利用多种器官和简单工具,在课程《观察我们的身体》中教师要留意区分感觉和知觉之间的关系。在课程《测试反应快慢》中,一个游戏吸引了我,这个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习通过一个测试去检测反应快慢,更多的也正如谢特所说,让学生提早的去感受数据处理,分析这种思维。PPT中还呈现了一张将会在教师用书中展示的“折现统计图”,谢特也提到了这个折线统计图应该有所改进,所呈现的速度越快的,这个点应该表示在上方。这让我意识到编辑课本的工作者的不易,不仅要紧跟新课标,还要尝试着用学生的思维去判断。在《身体的‘时间胶囊’》是我觉得这单元中最有趣的一课。让学生将此时的身体数据,和预测今后的数据写在胶囊里面,让老师保存起来,等到六年级的时候再打开。我觉得也可以放很多值得纪念的东西,比如说此时的照片,这样配合数据可以更加直观的去区分身体的变化。


     徐春建老师讲解了《磁铁》这单元,他强调了低段教学一定要让学生从玩中去学,而不是老一套的去规规矩矩的教学。在课程《测贴能吸引什么》中,教材中列举了18种材料供学生去检测,但是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的前概念中已经对知道了实验结果。因此徐老师告诫我们,教育要从学情出发。在课程《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中,通过小车这一工具,从拉力和推力再过渡在无需接触的磁力,让学生去感受磁力的奥妙。在此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构建,我觉得这个过程学生一定会记忆深刻。蝴蝶飞活动更是在游戏中完成对知识的应用,验证了徐老师说的在玩中学的理念。在课程《磁铁的两级》中,我了解到三个活动所表达的知识点,从知识点中也可以感受到这三个活动是一环扣一环,而且如徐老师所说的,检验工具越精确,越靠近真相。不过在最后的Q&A环节中,我感受到了这节课的困难之处,特别是活动二,教师要有所防备和留意各种实验失败。在课程《做一个指南针》中,徐老师第二次强调了可以教的浅,但不能教错。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让我想起了教师要“源头活水”,知识在更新发展,如果教师只通过当年的一些知识储备去教学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这提醒我应该终生学习。

最后编辑综合办小龙 最后编辑于 2019-02-16 15:12:44
TOP
24#

加油,为你点赞
TOP
25#

回复 24楼润羽的帖子

谢谢!
TOP
26#

付出必有收获,为你的点滴智慧点赞,谢谢分享!
吕坚
TOP
27#

勤劳的孙老师厉害了!
TOP
28#

小学科学上的好确实好有趣啊,一起努力!
TOP
29#

小龙加油!
TOP
30#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