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2930313233343536» / 4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吴彬研修共同体专帖 [复制链接]

321#

回复 318楼wubin98146的帖子

上课怎么快,第四单元了。
TOP
322#

回复 311楼wubin98146的帖子

是不是劳动技术重在技术,STEAM课程重在原理设计。
上虞王飞 发表于 2019/4/30 16:41:14
飞哥真知灼见!
TOP
323#


      第四,两只之间核心的区分在哪里?我认为stem的核心是完成一个项目,这个项目是具有原创性,区别于劳技课任务复制性,其次,要有主动性——该项目对我迫切需要,区别与劳技被动性——任务是老师要求或他人要求。另外还有探索性,由于项目是原创,所以带有探索性,区别与劳技重复性。
大师看问题就是深刻,越来越崇拜你了。
TOP
324#

回复 318楼wubin98146的帖子

上课怎么快,第四单元了。
上虞王飞 发表于 2019/4/30 16:43:55
第三单元要观察月相,只上了第一课,布置了观察月相的任务,然后跳到第四单元来了。
TOP
325#

学生认识不到“空气会流动”的原因分析

——看了沈银彬老师一下《认识一袋空气》教学反思的反思



NO.50Z-190501

    

      学生认识不到空气的流动主要是跟两个因素有关,第一是提供的材料上没有支持学生发现到这个特点。第二,学生已经发现了一些科学事实,但无法进行很好地进行思维加工(有教师组织引导上的问题,也有材料结构上的问题)。


      从发现一些科学事实(空气这边一捏,跑出去了)到下结论(空气能流动)之间需要思维加工,这个思维加工对于成人(或已知知识点的人)来说是不需要再思考的,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这是一个抽象的过程,而抽象思维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的。


      沈老师,不要迷信课本,一定要得出这样的结论,我认为得出这样的结论本身就是不科学。在课堂中几分钟的学习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空气会流动”的结论?(这是我们的思维,不是学生的思维。低段科学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我们的思维没有进入孩子们的思维系统中去。)“空气会流动”从概念箭头的理论讲,已经到达“前概念思维”,已经超出小学一二年级的概念箭头了。


      一二年级的学生能描述一些观察到科学事实,如有学生说我捏了这边,那边就鼓起来了(这个事实就是支持空气会流动),但这时老师千万不要马上追问:“这可以说明什么?”(公开课中很多老师会这样问)失败就失败在这里。用一个成语概括“拔苗助长”了。


      科学家怎么得出结论,一个现象马上得出一个结论吗?不是的,很多想象综合起来,建立一种模型,最后还有通过很多针对性的实验,才得出结论。      该怎么处理?学生说:“我捏了这边,那边就鼓起来了。”教师鼓励学生把现象描述清楚,如:这边是哪边?那边是哪边?然后问大家多少同学有这样的发现(如果全班同学都有,应该把这一条作为集体板书写在黑板上)。好,到此为止。然后请其他同学说发现。


        怎么让学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一步呢?这就要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要多个科学事实都指向同一点,学生就能自己发现他们的共同点了(概念思维就往前发展了)。比如提供一个气球,让学生不用嘴把气球吹大,提供一个纸龙(小朋友的玩具,吹一下本来卷的纸龙会展开)让学生不用嘴吹让纸龙展开……学生会通过挤压塑料袋来达成。通过这些活动,可能有学生会说:“空气会像水一样流到一些没有孔的容器中。(学生能这样说就精彩了)”这是一种类比,学生找到几种现象的共同之处,这句话就是“空气会流动”的下位概念——是一二年级学生对空气流动的真正理解的概念。

     沈老师,供你参考。我也没有实践过,空对空乱讲,可以一起来实践一下。




附:沈银彬老师的反思

一下《认识一袋空气》教学反思20190429

    《认识一袋空气》是一下《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的探究方法对一袋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发展自己在物体方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由于有了前面对物体特征的学习基础,学生对空气一些特征的描述还是比较准确的,比如无色.无味.透明等。但是学生对于空气是否流动,却是不认同的,普遍认为空气不会流动。我问,那袋子里的空气哪里去了?学生回答‘’飞走了‘’。直到下课,还是认为空气不会流动。为什么?主要原因是空气流动是看不见的。遗憾:对于一袋空气的研究,我没有充分挖掘,可以尝试让学生运用各种观察方法进行研究,然后再与木块和水进行比较,得出空气与它们的异同点。

最后编辑wubin98146 最后编辑于 2019-05-01 12:20:13
TOP
326#

学生认识不到“空气会流动”的原因分析

——看了沈银彬老师
wubin98146 发表于 2019/5/1 12:16:41

沈老师很认真,对孩子的思维训练的过程是很艰巨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有心了
TOP
327#

回复 325楼wubin98146的帖子

反思的反思,向吴老师学习。
TOP
328#

回复 315楼wubin98146的帖子

说的好有道理,在情景中探究更有方向
TOP
329#

简单五个字的结论,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确实这么的难。
TOP
330#

吴彬反思深刻啊,向你学习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