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桂馨科学教师交流计划(株洲—绍兴)陈碧玉的学习之旅 [复制链接]

1#

这一次是带着不安与迷茫出发的。
途中用了很多方法安抚自己这颗躁动的心,直到看到《朗读者》中薛其坤教授读到《礼记•大学》中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方知学习与研究后获得的知识是一切的基础。
愿此行能让自己离初心更近!
在未来的40天,本人将尽量做到日更学习成果与反思。
分享 转发
TOP
2#

今天上午,我们来到了柯桥区中国轻纺城第二小学参加“2018年桂馨科学教师交流计划(第九期)启动仪式暨研讨会”,邀请了刘晋斌校长等一批专家,最让我惊喜的是再次见到了顾云涛老师,心中一直挂念。
      这次跟岗学习的启动活动充满仪式感,让我意识到自身所肩负的责任。我们六人,来到绍兴参加为期40天的学习,真的是很幸运,同时也很艰难。学校为了能让我出来学习,安排了好几位老师来上我的课,原本学校就十分缺老师,在这种条件下还能支持我长时间的外出进修,真的非常感动。我总是认为,我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能遇到自己的贵人,那么高陇中心小学无疑就是宝地。
      邂逅桂馨,纯属意外,却是个美丽的意外。认识桂馨之后,才发现科学课竟然这么有趣,我一个正正经经的数学老师竟然心动了!参加了几次活动,个人感觉很实在,不敢相信这是一个社会公益组织做出来的活动,接触了一年,桂馨对小学科学的努力是真真切切的。
      刘晋斌校长说,让我们清空自己,接受洗脑,因为地域差异就会导致思想差异,我们需留出一片天地来容纳这边的教育理念,这一点我比较占便宜,嘿嘿。同时,刘校也给我们提出了几点思考:
1.观察现代化、国际化是什么?在理念与教育观念上和中西部有什么区别?
2.浙江地区的科学教育对我们的帮助或影响。价值在哪里?差异在哪里?
浙江作为全国科学教育的中心之一,只要全身心的去体验、去观察、去思考,相信在离开之前,对于以上问题这个城市会给我一份满意的答案。
      “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仅仅是师者,也是求学者。今天林建峰校长的发言让我影响深刻,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我认为这40天的学习也应该有目标、有任务的进行。
1、完成一堂汇报课。
2、读一本与科学教学有关的书。
3、准备做一个课题。
4、准备写一篇论文。
5、每天坚持写300—500字的反思。
      刘校对我们期望很高,希望我们最低申报市级课题,论文获省级奖项,作为一个刚入门的科学老师,我当时听到是瑟瑟发抖的。我很想找出许多原因来告诉他这个太难了,但想来想去,太难并非不可能,大多数原因都是自己无法坚持的借口。李健在某次采访中说道:“如果你对某个行业有足够的热爱,而且这种热爱是纯粹的,这种热情基本上能抵御外来的侵害。因为你这样热爱,你会无法割舍,无法放弃。”我暂时没有这么强烈的热情,但我希望能在科学教学的成长道路上慢慢拾得更多的热情,我不相信一见钟情,唯有日久深情得我心。
                                                    陈碧玉  
                                                写于绍兴柯桥区
                                                2018年10月14日 晚
TOP
3#

这么好的成长平台,应该是你以后成长的基石。羡慕啊
TOP
4#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走进轻纺城第二小学,这八个字便映入眼帘。
      刚赶到轻二小时恰是早操时分,学生在国旗下的讲话响彻整个校园,竟是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可惜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在我工作的学校,也有学生国旗下的讲话,但能做到如此自信的寥寥无几。让孩子自信的表达本是我们的责任,但这种责任却渐渐变成一种形式,通常都是临时准备,赶鸭子上架。现阶段在我看来,孩子的自信来源于他人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我们需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培养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这样在面对相应的事情时才能自信从容。随后,教师对上周的纪律与常规进行总结。在我以往的印象中,这个过程通常是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尤其是被点名批评,但今天我听着犹如春风拂面,或许是我身处局外,但发言老师的声音让我觉得很温柔、很亲切却不失严肃,即便是被批评却也感觉是平等的。
      随后,袁老师和王校长带我们参观了整个校园,主要介绍了科学与艺术科目的教学环境。实验室有两间,分别放置四边形活动桌和六边形活动桌,适合二、三、四、六人的小组,非常合理。实验室的布置也让人眼前一亮,一些教学模型、学生的拓印画作品以及学生种植的植物有序的放置在四周,在这样的环境下教授与学习,相信两者都是幸福的。《清清园艺坊》这项拓展课程做的的确用心,在轻二小科学团队的浇灌下,成长的不仅仅是这些植物,更是孩子们对科学充满向往的心。
      轻二小的所有建筑都是相通的,同样的设计让我想起了我的大学,于是更多了一份亲切感。整个校园充满着现代化技术的气息,校园环境、资源以及活动全部数字化,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数字空间,使得校园管理更加规范高效。若是这次来的是我们校长,相信他的想法会更多。
      在休息时,王校给我们拿来了轻二小的校刊——《润心》。才看到第一篇我就被深深吸引了,陆老师对小组学习的见解非常深刻,小组学习一直都是我们乡村学校想要突破的一种学习方式,希望在这次学习中能对小组学习有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刊中许多文章对我启发很深,张老师对数学“错题本”的研究与实施让我深感佩服,一年的实验期,何等耐心,可见教育是急不来的,得沉下心慢慢研。可是我却十分浮躁,各种比较,各种压力,让我忘记自己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才工作一年,竟然有了厌倦感。读到陈老师得那篇《不负春光,且学且思》时,我松了口气,原来有这种感觉的不只我一个,但她的心态改变了,我相信慢慢地我也会走出这个糟糕的时期。李健说:“名利所带来的兴奋感是暂时的,或者说很浅层的,更多的愉悦一定来自精神和心灵层面,无论是从持久度还是深度来看。”我希望我的工作给我带来的是精神和心灵上的愉悦,这个过程一定是需要修炼的。
      我很庆幸能在刚步入工作时有这次机会出来学习,让我看到更多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技术,让我清醒的意识到自己要学的东西远远大于自己所拥有的。
                                                                                              陈碧玉
                                                                                写于绍兴柯桥区  深夜
                                                                                    2018年10月15日

最后编辑18774815045 最后编辑于 2018-10-25 21:25:27
TOP
5#

回复 3楼周王庙师的帖子

是的,机会难得!
TOP
6#

                                       对话录


晚上8点,我正在收拾行李准备明天去杭州,跟随金老师的工作室参加一个STEM课程的交流研讨活动。快收拾好时,我抬头发现汪老师正在看在线学习的视频,一个《如何使用酒精灯》的微课,我们聊了会儿微课的录制与剪辑。我见汪老师心情尚佳,乘机将话题悄悄转到下午听的《光和影》这堂课上。


陈:汪老师,在你们刚教科学时准备实验器材应该很难吧?


汪:那是相当的难,我们那时候不像你们现在,能查资料,用PPT。我那时候上五年级讲经纬度的公开课,需要6个地球仪供学生使用,但我们学校只有一个,怎么办呢?学校表示无能为力,我只好去附近的学校借。每天在备课之余就坐出租摩托车去附近的学校带着笑脸去借,你知道的,我不会骑自行车,和每个仪器管理员说好话借来了5个地球仪。唉,我要会写,一个故事都能写成一本书了。(仿佛看到了汪老师无奈的背影)


陈:太难了,现在的年轻老师无法快速成长真的辜负了这个时代。但是我觉得经验也是很宝贵的财富,即便年轻人技术能力再强,经验就是少,您教了十多年科学,一眼就能看出这课的亮点和问题,我就不行了,我连评课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汪:慢慢来,你才工作一年。


陈:今天上《光和影》的高老师也才工作一年,课上的多好。


汪:人家专职科学一年,还有师傅带,你呢?科学课不像其它课,除了备学生、备教材还得备实验。这边的实验器材都是配套的,多好啊!老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课的设计上,我们羡慕不来。(个人看法:这种现象很大原因是不同地区的经济差距导致的)


陈:(小声)兼职一个月……而且没人指导……


汪:我今天晚上就指导你了呀!教你怎么评课。


陈(窃喜):那你觉得今天下午这节课怎么样?


汪:我出来就说了,内容太多,要我上肯定是用两节课。不过也能理解,毕竟家长都坐在后面听,一节课内容都没完成也说不过去,不过老师是用心了的。她把三个活动的材料整合在一起,实验就更加方便了,这个想法非常好的。

陈:是的,在第二个实验那里我觉得可有趣了,要使遮挡物腾空还不能出现别的影子,那个孔的设计真的是好,老师的引导也是非常巧,瞬间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汪:其实她第三个实验根本不需要从下面穿孔,直接把屏转个方向就行了,反正两面都是屏嘛!


陈:对欸!不过时间太紧也没时间去发现了。可能是我不了解内容的原因,我感觉她说话太快了,上完课我都是懵懵的。


汪:所以听课之前必须看教材。


陈:我之前不会评课,科学课真的难评,好多东西自己都不知道。

汪:以前我上过一堂认识岩石的课,有位听课的老师问我鹅卵石是岩石吗?我向他解释鹅卵石是典型的岩石。科学老师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的。


陈:所有石头都是岩石吗?(回过头来看,发现这真是个愚蠢的问题)


汪:当然不是,像砖头就不是岩石。


陈:砖头是人造的嘛!那石雕也和鹅卵石差不多咯。


汪:对!一个是人工雕刻,一个是河水打磨。


陈:你看我今天听完第一节课对着课标在那里写,我就是想看看他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后来发现二年级的内容也挺少的,大多都是观察并描述事物的特征,注重现象的描述。


汪:是这样的,二年级的内容比较少,能上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今天上午听的那堂课就很注重培养学生有序分类的习惯,正是因为他们从低年级开始这种习惯的培养,所以高年级才能这么优秀。


陈:是的,二年级的学生表达的那么完整,肯定是花时间培养了的。


陈:我之前会想着把感兴趣的课去同课异构,这样应该也会有进步吧?


汪:今天这堂课你怎么去同课异构呢?


陈:嗯……(思考中)我觉得内容太多,我会分两节课,至于怎么分,我可能会试着把实验一的设计实验过程上详细些,先不出示示意图,让学生在老师提供器材的条件下设计实验。


汪:你这个对五年级学生来说难了点,我们那的学生根本不可能的。


陈:我是基于他们这边学生的基础上的,我今天无意中看到他们的教材上有这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我觉得老师提供了这个实验器材他们看着书也是能完成实验的,所以这样设计或许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不过,我可能没这个能力。(笑)


汪:有嘞,就算现在没有,以后也会有的。


……


两人相谈甚欢,和汪老师交流之后我心里舒服很多,许多疑问自然而然地就解答了,而且更多地了解到做一个科学老师需要多么地花功夫。汪老师精通数学和科学两门课,严谨是她今晚说的最多的一个词,不管是数学还是科学,在知识上绝对不能出错,用词一定要严谨、精练,拿出实验报告单不能说成拿出那张纸(她徒弟曾经就闹过这个笑话,不展开描述了)。


在写这个对话录时让我想起了孔子与他学生的日常对话,似乎也有一点那种味道呢!我和汪老师决定以后若是有这种讨论,就边讨论,边记录,争取能够形成比较有质量的文本,我也会多用一些文本形式来展现我们的交流成果。长时间坚持下去,说不定我这拙劣的写作水平还能有所提高,嘿嘿。

(由于没有及时记录,此对话内容并不完整,顺序或许有所打乱)

陈碧玉、汪建萍



写于绍兴柯桥区
深夜


2018年10月17日

最后编辑18774815045 最后编辑于 2018-10-18 22:06:30
TOP
7#

关于“杭州上城区推进STEM项目学习活动”的信息整合和思考


今天有幸跟随绍兴市柯桥区金伟平老师的科学教研团队来到杭州市上城区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参加“推进STEM项目学习交流研讨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关于STEM项目的活动,一直以来只是听说STEM,却对它不甚了了,这次近距离接触让我收获颇多。


一、什么是STEM教育


STEM教育理念指向的是未来,设计未来的创新人才和创造未来的高水平技能人才,为未来而学习,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像科学家一样做研究、像发明家一样做创造、像工程师一样做产品。落实到课程上来看,STEM是一种跨学科的学习方法,即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程组织方式。


STEM项目活动是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科学问题本就源于自然,源于某一现象的问题,而工程学则是源于需要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科学探究是通过实践和检验来获得科学知识以及发现科学规律;而STEM项目活动则是运用多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陈斌老师的研究课《吸管悬臂》,是根据六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设计的课例,运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达到一定标准的吸管悬臂;而李清老师今天执教的《制作一个发声器》,前一部分是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后一部分就是运用这个知识来制作发声器。


STEM项目实施的流程一般是问题聚焦—明确任务—设计方案—实践制作并测试—方案改良再实践测试—成果展示交流—评价。STEM项目学习的特征在于它的真实性、创造性和开放性。如徐婷婷老师《设计制作一艘模型帆船》这一课,问题的情境真实,从了解国际帆船比赛到学生自己来完成一场帆船竞技比赛。目标很明确,在规定的材料中、限定的时间内设计、制作并命名一艘帆船。要求则比较模糊,要求帆船能在固定风向的风力作用下行使至少一米。任务达成的方案多样化,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注重工程思想的运用,评价标准有具体的评价量化表,评价形式则由他人评价向自我评价靠拢,更加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


二、STEM项目的选择和开发


杭州市上城区科学教研员闻蓉美老师提出,STEM项目的选择需要考虑项目的系统性、目标性、体验性和包容性。在项目开发前教师需对课例进行研究,开发这个项目有何意义,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增量,怎么实施,有什么困难等各因素都需有一定的研究。很明显,开发STEM案例对教师要求也比传统的科学教师要求更高,由于STEM是一种跨界融合的学习方式,故对各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很是重视。


杭州市萧山区科学教研员杨春晖老师对STEM案例开发提出了几点思考:问题的现实性、方法的多样性、是否运用了工程学思想、是否以学生的团队协作为主、是否能够测试评估和改良以及是否能让学生交流反思等。杨老师分享的建造塔吊和未来之城项目让人眼前一亮,内心澎拜,从而也让我看到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下,师生间巨大的差距。


绍兴市柯桥区科学教研员金伟平老师则提出从趣味科学项目上与STEM相结合,与学科课堂为主,多学科整合实施,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如轻纺城第二小学的《清清园艺坊》拓展课程,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学会一些解决生活植物培育的基本技能。


那么,在STEM教育理念下我们株洲地区该如何尝试去开发拓展性课程呢?在以当地经济实力为基础下,我觉得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思考:


第一,可以将本土特有的事物与STEM相结合,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STEM项目。


第二,考虑学生的学科基础。由于不同地方对各学科的重视程度存在着差异,导致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没有全面发展,如科学素养。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定会有很大的困难,第一批学生一定要花大功夫培养,并不断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专业人才的挖掘和培养,从教师本身拥有的特长上来开发课程。


第四,相关部门和学校的支持,这个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非常感谢金老师能够给我们这一次杭州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我们听到了三场与我们而言意义深远的STEM主题讲座,只有清楚差距我们才有努力的方向。陈斌老师的《吸管悬臂》,李清老师的《制作一个发声器》和徐婷婷老师的《制作一艘模型帆船》这三堂课各有特色,十分精彩,值得我们学习。


以上乃一家之见,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指出,敬请见谅。

陈碧玉

写于 绍兴市柯桥区

2018年10月18日至19日

最后编辑18774815045 最后编辑于 2018-10-26 19:58:16
TOP
8#

记录得很详细,赞一个。
TOP
9#

回复 8楼喻伯军的帖子

谢谢喻老师的赞!活动搞得非常好,一定要好好记录的!
TOP
10#

从兰亭到鲁迅故里


今日上午,四人从港城路口乘坐166路和3路公交车出发去往兰亭,历时一个多小时,却也是愉悦欢畅。


兰亭,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据历史记载,公元353年(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邀友人及亲朋共40余人在此举办修禊集会,王羲之“微醉之中,振笔直遂”,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只可惜这样一件书法珍品,却在王羲之去世两百多年后被萧翼从和尚辩才处骗取,最后做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殉葬品,永绝于世。


流觞亭前有一弯弯曲曲的水沟,水在曲沟里缓缓的流过,这就是有名的曲水。王羲之等人就是列坐在曲水岸边,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


在兰亭游玩时,身边的游客大多都是书法功底深厚的人,不管老少,皆是笔走龙蛇。回看自己,大学时,学校专门开设书法课,自己毫不努力,一无所获。习书画,可静心,我决定要重新捡起来勤加练习。


正午时分,我们离开兰亭,赶往鲁迅故里。鲁迅故里在越城区,在景区入口对面刚好有一家绍兴小吃店,店门口摆放着绍兴特有的梅干菜和孔乙己爱吃的茴香豆。我也想吃吃梅干菜鲜肉馅的馄饨,老板却大声吆喝了一句“梅干菜的馄饨没有了!”,可见有多受欢迎。点了碗菌菇鲜肉馄饨,味道尚佳,尤其是汤,就是太大个了,一个有我们那边3个那么大,才十个就撑的我咽不下了。吃饱喝足,就开始游玩鲁迅故里啦!


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由鲁迅纪念馆演化而来,再现了鲁迅当年生活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的原貌,是立体解读中国近代文豪鲁迅先生的场所,是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保存得十分完好。最初对它的了解来自于语文课本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读起这段文字时,我的记忆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时期,初中时期学了许多鲁迅先生的文章,至今印象深刻。


鲁迅的座位排在屋子里的北墙边,是一张带抽屉的长方形桌子。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这个“早”字也祸害了无数莘莘学子的课桌。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这个故事激励了少年时期的我,我想将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希望也能激励他们。然而,在最近的一则新闻中,老师罚站迟到学生竟被抓进警察局关押了7个小时,多么讽刺。


鲁迅读书的“三味书屋”两旁屋柱上有一副抱对,上书:“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三味书屋”中的“三味”应该是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所言:“诗书味之太羹,史为折俎,子为醯醢,是为三味。”


1881—1897,在绍兴。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的历代越中先贤,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从小接触农村,亲近农民,这使他既了解了绍兴的风土人情(如《社戏》),又看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如闰土)。祖父的科场案发生,鲁迅家从小康而跌入困顿的地步,使少年鲁迅饱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心灵受到创伤。


1898—1912,在南京、日本、绍兴。


鲁迅在南京(宁)求学,努力寻求新的知识,逐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东渡日本留学,在事实的教训面前,他改变医学救国的初衷,认为主要是要改变国民的精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为武器,投入了新的战斗。


1912—1927,在北京、厦门、广州。


在大革命的高潮中,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先后到厦门、广州,一边从事教学、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他在广东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在事实面前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1927—1936,在上海。


鲁迅到上海定居,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十年。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鲁迅逝世后,举国哀悼,人们喻之为“民族魂”。


当年读鲁迅不知其意,如今读鲁迅泪流满面。做学生时,读鲁迅是读故事,步入社会后,读鲁迅是读人性。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是读不懂鲁迅的,课只要曾经读过先生的文章,哪怕当时懵懂,但总有一天会真正了解他的深意,鲁迅的文章,最可贵的是其思想的独立性。


少年读不懂鲁迅,
读懂已不再少年。

陈碧玉


写于
绍兴市柯桥区


2018年10月21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