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5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虞区2018年共同体沈银彬专帖 [复制链接]

101#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剪辑一:区分液体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剪辑一:区分液体

上课地点:皂湖小学20181228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老朋友,没贴标签,但我知道这些液体分别是1醋、2可乐、3水、4洗洁精、5油、6牛奶。谁能帮老师来辨别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辨别?

生:闻。(反思:居然先想到闻的方法?出乎我的意料!)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尝。

师: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师: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生:看。

师:可以看什么?

生:看颜色。

师:对,可以看颜色。还可以看什么?

生愣了一下,有点蒙圈。(反思:孩子对透明度的了解不够啊?)

师:还可以看透明度。透明度我们借助手指,透过液体看到手指的情况,来辨别透明度?通过看能区分哪些液体?

师:用看的方法,能把哪些液体区分出来?

生:5号瓶是油,4号瓶是洗洁精,3号瓶是水。(教师动手把这3瓶液体放在另一边)(反思:居然没有辨认出牛奶来?)

生:4号不是洗洁精。

师:有不同意见,先暂时放回原处。

师:剩下得4瓶液体该怎么区分?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区分?

生:闻。

师:你上来闻一闻。

一生上来,对着没有拧开瓶盖的醋瓶瓶身凑过去闻。(反思:学生有点迫不及待了。)

师提醒:这样可以闻吗?(底下有学生在笑。)

生意识到了自己得错误,伸手去拧开瓶盖。我乘机帮他拧开1号瓶醋的瓶盖。该生马上把鼻子凑过去瓶盖去闻。

师:他这样闻对吗?(略微等待)我们应该用扇闻。(教师示范)你再来闻一闻。生扇闻了1号瓶。(反思:其实我在区分醋和可乐的时候也不是扇闻,瓶口那么小,对于已经知道的液体,直接凑过去问,难道不可以吗?)

拧开2号瓶可乐的时候,底下有一生说:是可乐。

师马上追问:为什么说是它可乐?

生:有气泡。

师:观察得真仔细,真棒!(动态生成:老师追问的很好!)

生又闻了2号瓶后,师:闻了以后,你觉得1号瓶是什么?

生:醋。

师:那2号瓶是什么?

生:可乐。

师:通过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

师:剩下的两瓶怎么来区分?

生:摇一摇。

师走到那位学生身边:你来摇一摇。

生摇后,师问:摇了以后你觉得这瓶是什么?这瓶呢?

生:洗洁精和水。

师:还没有其他方法?

生:摸。

师:谁来试一试!

一生上台,直接摸瓶子外壳。

教师提醒:为了方便摸,可以倒一点到杯子里再摸。师倒的时候,底下一生说:这瓶是洗洁精,这瓶是水。

师: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生:水流得快,洗洁精流得慢。

师:说得真好,很不错哦!(反思:又一次成功抓住生成,很棒!)

生准备摸,师边用手势示范边提问:你准备怎么摸?这样摸?(整只手抓)还是取一点点摸?(用一个手指示意)

生分别用一个手指取了一点点,然后捏一捏。

师:这瓶摸了有什么感受?

生:黏黏的。

师:这瓶呢?

生:滑滑的。

师:那这瓶是什么?这瓶呢?

生:洗洁精,水。

师:感谢大家,我们成功了!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反思:此环节用到看、闻、摸、摇等观察方法,观察颜色、透明度、气味、黏性、流动性等特征。孩子在生活经验和观察一棵大树、水等课的基础上,是可以比较总结出结果的。

此环节内容非常丰富,孩子非常喜欢。此环节设计的意图主要是探讨液体的观察方法,为接下去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做铺垫。但是从这个环节的区分“6种液体”到接下去环节区分“2种液体”,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可以逆向由区分“2种液体”到区分“6种液体”比较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可以把这个环节安排在拓展部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探究比较水和油的比较?这样是否更好,值得考虑?

TOP
102#

回复 100楼沈银彬的帖子

         木头沉浮的原因我想沈老师和诸位教科学的教师一定知道的。木块在浸入水中后密度会改变,改变的原因是它的空隙间会浸入水,至于木筷的问题是由于木头并不是均匀密度的物体,它的每个部分密度是有差异的。这个原因是教师知道的。
        说个题外话,但这些现象我们可不可以作为教学来使用,一些教师的想法是,这个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太复杂,还是极力避免为好。一些教师认为,这个可以作为一种有结构材料的一部分让学生去研究物体的沉浮问题。沈老师怎么想呢?
TOP
103#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课堂实录剪辑一:区分液体

上课地点:皂湖小学20181228 [/b
沈银彬 发表于 2018/12/30 16:53:53

通过实录的方式进行解读反思,真好!沈老师真用心!
TOP
104#

        虽然没有听沈老师的课,但是沈老师整理的课堂实录,似乎身临其境。首先对于探究话题本身,关于液体分辨这个探究问题,是一个非常成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其次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先让学生说说怎么分辨,其间师生互动,指导方法,然后进行适当的学生演示活动,分辨出不同的液体。
        通过这个实录,我发现,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指导,总是不能突破一个层次,也就是说思维其实停留在前概念,或者前概念稍微前进了一点点。表现出来,就是学生的回答,课堂的生成,常规化。
        为什么呢?我认为是学生的观察不够深入。为什么不够深入呢?我觉得是问题的聚焦。比如沈老师问:谁能帮老师来辨别一下?言下之意,就是说要分辨出这6瓶液体是什么。问题就比较散,学生观察六个液体,精力分散了。导致观察不够深入。观察会显得杂乱。假如这边的问题,变成,找出哪一杯是水?我想,这个活动,就会显得更有层次,而高效。
         胡言乱语,敬请指正!
TOP
105#

回复 102楼wubin98146的帖子

吴老师很有想法,很棒哦
TOP
106#

回复 104楼上虞樊少飞的帖子

不一样的想法,我很想去尝试一下
TOP
107#

不一样的课堂

不一样的课堂

——听课地点:皂湖小学20181228

       因为那天也要上课,所以只完整的听了吴老师这堂课。吴老师的课很不一样,给与我古板传统的想法很大的冲击。不一样的座位:实验时和汇报时截然不同的两种座法。这样安排可能是基于几点考虑:汇报时让学生远离了实验材料的诱惑,注意力更集中在汇报上;汇报时的座法,可能还有更有利的作用。





按需提供提示单,记录单的出示体现了分层教育的思想。




隔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很有想法的做法。

TOP
108#

回复 103楼酸牛奶的帖子

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TOP
109#

回复 103楼酸牛奶的帖子

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沈银彬 发表于 2019/1/2 21:20:29

结伴而行,一起努力!!!
TOP
110#

课堂实录整理很用心,争取发表,一起加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