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又一次想当然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想当然,不是个好词。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以前碰到过各种情况的想当然——在上三年级科学时,当时印象深刻,反思透彻,下定决心,下不为例。结果,对这样的改正倒成了“想当然”了。在青岛版13课《水变咸了》拓展活动中,要求是这样的“把食盐水倒入盘子里,放在窗台上,每天进行观察,会有什么发现?”当时让学生回家做,下周上课汇报结果。当时预设的答案是——水快干了的时候盐颗粒慢慢的露头,水全干了盐像刚买来的一样均匀美丽的颗粒整齐的堆在一起。可,几天后我自己做的,答案吓了我一跳——从碟子边到底部出现一层层的像海浪一样的盐圈,底部盐的结晶不规则的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分布着。唉,我幸亏没说出预设,幸亏跟孩子一块做了这个实验,又一次想当然~~~~~~
分享 转发
TOP
2#

实验有意外也挺好的,把握好就好!
TOP
3#

这个不应该算是意外吧,自然蒸发产生的盐结晶肯定不是刚买来的那种均匀排列分布的。我们家乡以前有个盐场,我看到过,靠边结晶很多,中间的反而很不均匀。
TOP
4#

回复 3楼龙山黄泥螺的帖子

我没见过
TOP
5#

老师的下水实验很重要!同时建议楼主上图,让大家看看你做的结晶什么样。
TOP
6#

“想当然”有些错误的“前概念”的味道,教师有,学生也会有,能遇到这样的“想当然”不失为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的好时机。然后教师通过下水实验,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摸熟摸透学生的想法,一定对教学会有莫大的帮助。
TOP
7#

中间的被孩子们用小手破坏了
TOP
8#

碟子的话,随着不同位置水分的蒸发,盐溶液的浓度会逐渐变化,所以产生了这样的结晶现象。
TOP
9#

碟子的话,随着不同位置水分的蒸发,盐溶液的浓度会逐渐变化,所以产生了这样的结晶现象。
不是盐浓度会变化的原因吧?有盐析出,浓度应该是一样的,至于碟中间盐多些,是因为最后的盐水在中间,析出的盐当然中间多了
TOP
10#

我以前用的是小烧杯,出现了攀缘结晶现象,也就是盐沿着杯壁往上爬,最后有些停留在杯里。(照片没了)
TOP
11#

进一步说明教师下水实验很重要。
TOP
12#

沿着杯壁往上爬这是什么原理?
TOP
13#

如果在水中加上一些颜色,就能很清楚的看到结晶的先后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