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很多六年级学生向我反映,五年级沉与浮原理至今搞不清? [复制链接]

1#
银光图片
很多六年级学生向我反映,五年级沉与浮原理至今搞不清?考试是蒙的,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最后编辑金亚军 最后编辑于 2017-05-08 16:16:11
分享 转发
TOP
2#

沉浮确实是一个难点,学生通过几节课搞懂还是很困难的,他们需要更多的体验、感悟。
TOP
3#

这个单元的确比较难,在单元的前六课没有涉及到液体密度问题,这就要弄清楚物体沉浮与自身有关,自身的浮力与重力比。如果不同物体放入水中比浮力大小就要与排开水量比。归纳一句话:“沉浮与自己比,浮力与同伴比”。沉浮其实就是物体在水中的一种状态,浮力其实就是数值的大小。等把这些弄清楚之后再来弄液体之间的关系。
TOP
4#

我感觉是缺少一个对教材的定位,到底要教到怎样的一个程度,如果老师不清楚,那学生也必然不清楚。
TOP
5#

沉浮原理(阿基米德定律)在小学阶段不作要求,那是初中的要求。
教材的定位落在研究沉浮现象,探讨沉浮规律,所以用测量浮力和重力的大小,比较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沉浮现象。
TOP
6#

这就是要关注新课程标准,考试到什么程度就要看课标的要求。
TOP
7#

这里的原理没有其他意思,就是能够解题。
就教材的设计流程,其实是有些凌乱的,阶梯性和系统性不够强,有点雾里看花的感觉,我估计这样的教材设计叫初中学生理解也是有障碍的。
因为不少老师都被教得云里雾里了,你说六年级学生能够领会吗?也就不足为奇了!
TOP
8#

在我看来这样的教材设计是基于沉浮原理形成的历史进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设计的,这样的历史估计也要上千年吧,学生在一个单元里就要完成。尤其是出现的表象过多,表象里的科学概念又是比较零散的,也就是从不同角度看浮力,这就无形中提高了浮力认识的难度。
TOP
9#

关注现象为主,毕竟一单元内容涉及到沉浮的两个要点,确实有难度。
TOP
10#

考试的时候,教师也出错很多。
TOP
11#

最新课标中浮力的教学界定:(杨君拍摄)





TOP
12#

一单元把沉浮的知识都学完了是有点多,一会儿和材料本身特点有关,一会儿发现和体积重量有关,马上又出来同一种物体可以改变沉浮,最后发现和液体也有关,太多内容了,包括老师也消化不过来,我想说我也是更加初中浮力公式进行分析的,不然完全蒙圈
TOP
13#

肯定了,又否定,然后又肯定,学生全晕了,还能转弯?
TOP
14#

一个是教材编排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符合。还有一个是研究的难度有点大,因为沉浮和重量体积都有关系的。一个条件的研究学生还行2个有有点难度了,后面还要和液体有关更晕了
TOP
15#

光第一课和第二课沉浮和轻重、体积的关系整得学生云里雾里,那个真叫纠结。五下内容是整个小学阶段最难的内容。。。
TOP
16#

自己是不会弄错,但是就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还是难理解。沉浮问题感觉还是在初中学比较好,直接构建一套完整浮沉的知识。这样子浅浅的了解一下或许还不利于以后养成受力分析的习惯。
TOP
17#

教材编写也混乱
TOP
18#

    我在教学这个单元的最后和学生进行了一节复习课,确实难,一周两节课,到最后孩子们容易搞混,慢慢引导,教师自身先弄清楚,心中对于浮力公式要有数,但不用和学生讲解。我大致是这样和孩子们复习的:
   同种物质的沉浮与材料本身有关,因为同时改变了轻重和大小,所以沉浮不变;不同材料之间比较,相同体积,轻浮重沉;相同重量,大浮小沉;改变物体的形状,增加排开的水量能使沉的物体浮;浮力大小,漂浮时,浮力=重力;把浮的物体往下压物体会上浮,此时浮力大于重力,浮力=重力+拉力;下沉物体,浮力小于重力,浮力=重力-拉力;改变液体的浓度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
TOP
19#

我用五张图片,十六个字来总结,这个单元是有点难,现在反复再讲,做练习
TOP
20#

我用五张图片,十六个字来总结,这个单元是有点难,现在反复再讲,做练习
影随心动 发表于 2017/5/10 19:28:36

什么五张图?哪十六个字,说说吧!
TOP
21#

这个知识点确实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同意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可以尝试通过实物演示,集中精力讲解教学重难点,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并且能够将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掌握。
TOP
22#

浮力这块知识点是比较难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