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新农村的小农民
——“丰收园”无公害蔬菜种植活动
长兴县包桥中心小学 周洮 文静 徐卓 朱佳俊 陈燕玲 邱永伟
指导老师:沈丹 蒋莹
[摘要]:一天课间,我们在学校花园附近玩耍,我们学校花园中几块空地,当时杂草丛生,我们感觉荒着挺可惜的,如果能开辟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地,种上一些菜啊,花啊,那该多好。我们几个一商量,就去和科学老师反映,科学老师听后很高兴,鼓励我们再继续思考怎么开发,有什么新想法及时和他沟通,他把我们的问题和班主任老师们再商量一下。一星期后,科学老师找到我们,说学校根据我们的想法,再三考虑,愿意开发这块地,希望我们继续出点子,并参与其中。我们高兴极了,我们的点子竟被科学老师采纳!于是,有了“丰收园”,有了一群小农民!
一、研究背景:
我们学校花园中几块空地,当时杂草丛生,我们感觉荒着挺可惜的,如果能开辟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地,种上一些菜啊,花啊,那该多好。我们几个一商量,就去和科学老师反映,科学老师听后很高兴,鼓励我们再继续思考怎么开发,有什么新想法及时和他沟通,他把我们的问题和班主任老师们再商量一下。一星期后,科学老师找到我们,说学校根据我们的想法,再三考虑,愿意开发这块地,希望我们继续出点子,并参与其中。我们高兴极了,我们的点子竟被科学老师采纳!
二、前期准备
组长:周洮,负责整个研究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
小农民成员:
文静,参与实践研究,负责研究报告的撰写;
徐卓,参与实践研究,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
朱佳俊,邱永伟,网络技术、研究报告幻灯片制作。
陈燕玲,参与实践研究,负责联络,摄像。
校外指导:老林阿姨(校传达室阿姨),对蔬菜种植进行指导。
2、研究准备
我们小组全程参与实践研究,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图书馆翻阅了有关种植园的开发、建设作用方面的杂志与书籍。为了获得更广泛的资料,我们同时上网搜索关于种植园方面的综合资料等,为此次实践研究打下基础。
三、具体研究过程
(一)问卷调查和访谈老师
植物类知识调查问卷 (包桥中心小学 2009年10 月) 填写说明:请各位同学如实填写。谢谢合作! 1、 你家有菜园吗?( ) ①有 ②没有 2、你家菜园的蔬菜,你了解吗? ( ) ① 都叫得出名字 ②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 ③大部分不认识 3、家长在劳动时候,你是( ) ①参与 ②难得参与 ③根本不参加 4、家里种的花卉、树木 ( ) ①多 ②较少 ③较多 ④没有 5、你现在认识的蔬菜、花卉、树木有( )种。 ①15种以上 ②15—8种 ③7—1种 6、在语文、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的学习中,涉及到蔬菜、花卉、树木( ) ①较多 ②一般 ③很少 7、你希望看到其它课程学习过程中涉及蔬菜、花卉、树木吗? ( ) ①希望看到 ②不希望 ③无所谓 8、你希望看到学校花园里的荒地变成种植园吗? ( ) ① 无所谓 ②不希望 ③希望看到 9、如果学校运动场南侧荒地真变成种植园,你愿意去劳动、观察、体验吗? ( ) ① 不愿意 ②非常愿意 ③随便 |
调查结果的分析:
1.学校所有同学尽管生活在农村,但种植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很少,动手方面更是薄弱,极少;
2.学科涉及到植物类的知识很多,特别是科学和语文;
3.学们和老师对这块地的开发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感觉要开发有一定难度;
4.校领导非常重视,很多老师有从事农物的经验,为这块地的开发提供了基本保障;
5.果“丰收园”建设成功,可以极大丰富我们的学习生活,也可以作为我们学校一道充满绿意的风景线。
(二)规划
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下,我们边定计划边劳作,垦地、种菜、浇水、施肥、捉虫,边观察边小结边改进,规划在尝试中调整:
1.丰收园”种植蔬菜实践区进行划分
我们在把“丰收园”实践区分成四个区块,分别是三到六年级师生种植蔬菜的基地。最西面为三年级实践区,其余分为三块,面积略大,从南到北分别为四、六、五年级实践区。四到六年级分到的实践区需带到毕业,中途不再更换。
2.(农作物)种植分配
为了三到六年级种植的蔬菜不重复,班主任、综合实践老师建议我们进行统筹安排,每学期指定种植一种蔬菜,所种蔬菜须精心管理,让我们在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学习蔬菜的种植知识。同时各年级可根据实践区的大小及季节变化增种其它蔬菜、农作物。
年 级 |
学 期 |
种 植 蔬 菜 |
选种作物 |
六年级 |
第一学期 |
莴笋 |
第一学期:茭菜、芹菜、葱、蚕豆、麦、油菜等
第二学期:辣椒、玉米、红薯、南瓜、丝瓜、芝麻等 |
第二学期 |
马铃薯 |
五年级 |
第一学期 |
青菜 |
第二学期 |
黄豆 |
四年级 |
第一学期 |
大蒜 |
第二学期 |
番茄 |
三年级 |
第一学期 |
茭菜 |
第二学期 |
茄子 |
3.立课外“护绿小组”
为了拓宽大家的种植实践知识,在我们的建议下,三到六年级每班选出一位爱好种植的同学,成立课外的“护绿小组”,对学校各楼层的花卉进行管理。成立的“护绿小组”,由学校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培训后,担任日常养护工作。在实践劳动中为大家创造美的环境,享受劳动的愉悦。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管理,和同学一起发现、一起探究,重视种植的实践过程,注重平时各类材料的收集,围绕“丰收园”种植的蔬菜进行研究,了解植物简单的病虫害症状;了解植物基本的生长情况及栽培方法。
(三)征名
种植园3个月实践下来,同学和老师都很开心,无论是垦地还是种菜、种花,观察,研究,找到了本没有的快乐,但我们也发现种植园没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在我们的倡议下,少先队组织了种植园的这次征名活动,3-6年级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中选出好的,再到年级中进行评比。最后,在78个名字中,三(3)班一个同学取的名字——“丰收园”被选中,学校还特地举行里隆重的开园揭牌仪式呢。我们全校师生都异常的高兴,因为“丰收园”跟我们已是息息相关了,是大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四)授牌
在丰收园中,我们观察着、实践着、管理着,我们又发现一个问题,有的班级管理很到位,有的相对来说就差点,走进走出,很多同学和老师虽然知道自己班的区域,但有的地分不出是哪个年级哪个班的?怎么办呢?能不能让全校的同学和老师都看到,体现一种竞争的好氛围呢?我们终于有办法了,校长在科技节开幕式上进行了班级、教师代表的正式授牌仪式,这对全校师生又是一次大的鼓舞,我们别提有多兴奋了。
(五)我们是新农村的小农民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快半年了。我们惊奇的发现“丰收园”的蔬菜都长大了,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蔬菜啊!现在,每天中午只要你到“丰收园”去看看,就会看到每个班里“小农民”们在自己的菜地里辛勤的劳动,松土、浇水、锄草一个个有模有样的,没有一个人感到辛苦,因为——我们是新农村的小农民!
四、实践研究成果。
通过半年多来的努力,我们欣喜的看到,我们的小农夫种植园“丰收园”从无到有,渐渐长大:
1.我们“丰收园”的面积已经有1亩多,它增加我们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土地的
使用效率;
2.我们种植的蔬菜卖给了学校食堂,所得资金一部分汇集在“丰收园”的自筹资金上,另一部分无偿捐给学校的爱心基金会,用于本校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
3.“丰收园”不是学校的摆设,它不仅成为课堂的一部分,目前它主要服务于科学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也涉及语文课、数学、美术等课程;同时它成为红领巾课外实践基地,是锻炼我们同学劳动身手的好场所。
4.在种植园的开发之初只有几个人,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老师们的指导下,到现在为止,范围涉及3-6年级同学和老师,我们都参与到开发这块地的开发与建设中,形成了一个全校性的活动。
5.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锻炼了我们动手劳动的能力。
陈蒙说:正是因为这充满希望的“丰收园”,培育了一棵棵绿色的生灵;正是这充满希望的种植园,挖掘了同学们勤劳的潜力;正在这充满希望的种植园,引来了一群群的蜜蜂及翩翩起舞的蝴蝶;正是这充满希望的种植园,百花开了,果子熟了,给予老师和同学丰收的喜悦。
方勇说:转眼间,春天来临了,我们又迈着愉快的步伐,来到了我们的丰收园。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准备新一轮的播种。因为同学们已经体会到了收获,体会到了丰收,寻找到了快乐。
周佳慧说:在以前,那里不过是一块长满杂草的花园荒地,有着垃圾,杂草遍地长,石头乱成堆,蚊虫到处飞。可是现在,在那里有同学老师们种植的花草、、蔬菜,有的同学甚至把自家的各种蔬菜带来,亲手种进”丰收园”中。
周洮说:在我们学校的南边,有一个种植园,名叫“丰收园”。那里边记载了建立以来全校老师和小农民们的点点滴滴,其中有我们亲手栽种的各种蔬菜,有我们为种植而留下的汗水,我们感到很自豪!
五、实践研究后的体验
通过这半年多来的活动,我们体会到我们的想法竟成为金点子,得到了校长的采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响应,我们感到非常意外,有一种真正当小主人的感觉。
1.我们在实践中得到快乐
我们在真实的种植环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令我们欣喜若狂;每一次出现问题,我们都认真地记录、讨论、分析;每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都会兴奋地抱在一起。“老师,我们很忙碌,但我们很快乐!”
“我们知道了以前从没学过的知识,认识了从没见到过的植物,虽然它就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同学们的这些心声反映了我们在劳动方面注重实践、观察、研究,一句话,大家的热情很高。
2.我们在实践中经历着艰辛
我们和所有的同学一样,不厌其烦的寻找跟种植有关资料,日复一日地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解决,耐心地向有经验的老师或家长请教。说实在的,他们也很辛苦。有的同学说:“以前我总以为种植很简单,这样经历下来,我总算体会到辛苦了。”还有同学说:“我们干一会就觉得累,甚至有的同学根本不会干,想想父母坚持劳动、工作,我真的感动,所以我会很节约的生活。”
3.我们在实践中有了新的收获
在体会了种植的快乐与艰辛后,我们懂得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转变了对待劳动的态度。我们在劳动中体会到了乐趣,愿意参加到劳动中去,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体会了劳动的艰辛,就会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从而把这种精神引向学习、生活。老师组织我们出“丰收园”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等活动,丰富生活,又受教育。
(二)我们的期待
在我们的手中,“丰收园”还在长大,“小农民”们也在长大,虽然有的同学实践能力不强,不愿意走进丰收园。不过,我们要说的是——丰收园是属于我们包桥小学所有小农民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关爱,它将给你实践的舞台,创造的机会!同学们,让我们在丰收园的天地里共同成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2 9:53:1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