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省2016年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研讨会《摆的研究》教学研讨... [复制链接]

1#

时间:2016年4月21日

地点: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执教:叶雅琴(松阳县实验小学)

活动:浙江省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活动

记录:陈梅娟

课前谈话:

用话筒:介绍松阳

教学实录:

前面我们研究了摆,摆是从摆钟里取出来的。

(出示摆)这个摆,老师刚才测了一下,每15秒钟是摆动13次,有什么办法能改变摆动次数?

——增加摆锤的重量

——减少摆绳的长度

——增加摆绳的长度

你们两个认为摆绳的重量有影响(板书:摆绳长度)

第一个同学说增加摆锤的重量,有没有认为可以减少摆锤重量的?

——有

也就是认为摆锤重量有影响(板书:摆锤重量)

我们先不完成这两个问题,挑战一个任务:制作15秒摆动n次的摆。

(课件出示)

任务提示:

1.同一大组制作相同次数的摆;

2.小小组之间选择不同的摆锤重量

3.轮流操作,精确测量(使用单摆进行操作)

4.完成后做好标记,送上讲台,再领下一个任务

5.实验室保持安静,结束音乐响起,整理器材准备汇报

不同颜色的小胶布内的垫圈数量不同:蓝色胶布内包了四个垫圈,红色胶带内包了2个垫圈,黄色胶带内包了一个垫圈。

(学生领取材料、记录单,活动20分钟,六个人的实验组分成两个小小组)

学生任务单:

任务:制作一个15秒摆动(
)次的摆

提示:先猜测一个长度,测出摆动次数,在适当增减摆绳的长度,及时记录每次的数据

把试做的次数记录下来

达到要求后重复几次,精确后做好明显标记送到讲台上。

实测:一个15秒摆动(
)次的摆,大约需要(
)厘米长的绳。

(新做完的小组可以领取更多任务哦)

(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把摆挂在到黑板上统计表中的相应位置:用磁性球把摆挂出,使摆锤刚好在在不同次数、摆绳长度的位置)

(组织小组内交流)

——摆动的次数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是怎么做的?

——先用同一个摆锤测摆动的次数,摆绳长度不变后,改变摆锤的重量

这个表中,有没有支持与摆锤重量无关的吗啊?

(除了一个小组,其余都能支持上面的结论)

看整个统计表,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是一个往上的趋势,摆动的次数越多,长度越短;摆动次数越少,长度越长。

同意吗?

——同意

如果要做一个6次的,大概要多长?

——可能是65,因为做过50次的,是9秒

——应该是80厘米,因为我们是做摆动10次的,50厘米,时间是14秒40。相差4次,长度要多点

——要110多厘米,因为……

——超过100厘米

想不想知道到底是几厘米?老师课前做过,是150厘米。

如果4次呢?

——300厘米,因为……

——270厘米,因为相差要多一些

老师去试了,但是没成功,制作了5次的,大约是240厘米

(继续统计)

15秒摆动14次的,25厘米;16次的,20厘米;15次的,要多少厘米?

——22厘米,因为15在14和16中间,相差5厘米,又因为相差的速度越来越慢,所以大约是2厘米

——23厘米,取中间数,不是22就是23

如果要做一个60秒,摆动60次的摆,长度应该多少合适?

——20厘米,猜的

——23厘米,两个垫圈。因为……

60秒摆动60次,其实就是15秒摆动15次。

今天研究的15秒摆动15次,摆动次数和摆钟一样的

通过今天学习,想说什么?

——摆动次数与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长度越长,摆动次数越少,摆绳长度越短,摆动次数越多。

有个任务:两个摆绳长度一样长,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解释:他们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怎么样?

—— 一样的,因为没有改变摆绳程度

到底一样不一样,回家研究,测试后把结论带到学校。

分享 转发
TOP
2#

教师说课:

准备阶段,有过三个版本

注重证据的收集、展示

后面的交流研讨做得不够好

袁优红评课:

亮点:

1.对“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放在了具体的情境中,课堂的指向性很明确

2.采用了任务驱动、长时探究的方法。给学生尽可能大的活动空间,是学生所喜欢的。为了保证长时探究的达成,需要用一些学习支架。

3.大数据的分析形式。

建议:

1.实施长时探究时,分两步走。先“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用今天的材料与任务单。再研究“制作每15秒钟摆动15次的摆。”

2.关于数据的分析,首先要让学生能看懂。

TOP
3#

微信评课

任务驱动,长时探究,关键后面的交流研讨如何出彩

老师把两个实验进行了整合,任务驱动进行长时探究,期待交流环节的精彩

沈沉:

不同重量,同体积,重量用颜色区分,可以避免摆绳长度因摆锤的改变而改变,而这过程中学生觉察不到

沈沉:

不控制摆锤重心变化,带来的误差,就会干扰学生的判断

任务整合,交给学生正真的探究时间,

前一课有确定变量和不变量的概念吗?

拂晓:科学的数据是经得起反复验证,是可重复的,小组之间的合验,正是体现了数据的可重复性:

钱丽芳:

感觉任务提示里的第三点,轮流操作,有利也有弊。利,每个孩子充分体验过程;弊,每个孩子起摆、数摆的细节都有所不同,会认为造成一些小误差。

叶军:

只要数据准确,就是一个抛物线,而且,当中空一个数据,学生可以根据内插法来推断,也可以利用外插法来推断两头的数据

每大组俩小组,做同一个任务,在做任务过程中学生已经自己进行了相互验证!这个安排非常

沈沉:

教师使用不同的摆锤,这样的设计可以引领学生组内交流走向组际交流。

叶军:

对学生数数的要求很高

这样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从执教者成为引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调整,从而实现思维的有效发展

大组同制作任务,小组不同的尝试方法,这个设计很好

一江东水:

任务驱动20分钟长时探究,一大组再分小组让每个孩子都有深入参与的机会,而且在两个小组的比较中发现摆的规律!这样的设计值得借鉴,赞一个!

@叶军 

实验设计很精彩,小组自身比较达成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概念,再小组横向比较达成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有效安排时间,让学生在用探究、验证的双重方法去了解摆的快慢影响因素!大赞

把每个小组的摆长呈现在黑板,这就是证据,基于证据的研讨论证有说服力

孤星:

偶尔的数据不精确,并不会影响学生的交流研讨,相反,可以引起学生更多的思考

流得好,把学生的想法展示出来,激起思维火花,这堂课就完美了。

汪绍松:

表象为放手,实为可控,挂摆绳最直观

囡子:怎样减少误差的产生?摆幅的控制(5度比较合适)

王荣:

既然用了不同重量的摆锤,为什么不在记录单上体现摆锤的影响。

珊珊:

设计单上是不是可以增加一项每次调整的摆绳长度

美喵子:

摆锤的重量通过垫圈的个数来改变

汪绍松:

学生挂摆绳时就不会出现失误?人为的增加了长短?怎么做到的?

阿哲:

把各组的摆结展示在黑板上,也是一种很好的创意,非常直观。

一江东水:

展示板上直观地展现了学生的摆长,有利于比较中发现规律

A  Simple  Life:

通过这种悬挂的方式,比较直观的体现摆的快慢与摆绳之间的关系,比传统的表格形式统计数据更能突出它们存在的规律

经典课<摆的研究>,叶老师对课本中的活动进行了整合,让人眼前一亮,真的是符合本次活动的主题:经典课堂再演绎。给叶老师点赞。

囡子:

学生学习结果的展示一一很好的学生思维训练点。

叶军:

做的时候只关注次数,达成后再测量长度,减小学生的关注点,降低难度。小组内可能对长度数据不敏感,但全班一汇总,就发现了。也是一种处理思路。

最后编辑夏日蒲公英 最后编辑于 2016-04-22 08:56:28
TOP
4#

海上明月:

在经历20分钟的长时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完成做好后标记,送上讲台,再领下一个任务,有效地把握的教学的进度、节奏

囡子:

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定次数,活动前可以定好!

一江东水:

任务是做一个15秒摆()次,汇报时是不是该先汇报怎么做的,再说说做的时候有什么发现?有什么证据证明?大家认为呢

阿哲:

把各组的摆结展示在黑板上,也是一种很好的创意,非常直观。

美喵子:

摆锤重量用不同颜色的作用在这里呈现了,这样的结果展示很直观

叶军:

能不能让学生上台来说啊?教师走下讲台来,让学生与学生来交流和质疑,他们可以充分利用黑板上的摆绳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沈沉:

像这样控制变量研究的课型,在我们的56年级出现的很多。我赞同叶雅琴老师的方法,控制材料,让全部12个小组分别研究不同方面,再汇总到一起,发现

TOP
5#

叶军:

学生不敢质疑老师,但他们质疑同学很大胆的哦

雨彐冂車:

对异常数据的处理方法,是科学学习的一部分!

为什么没有摆动次数重复的组?

相同次数的摆若能平行地挂在同一格子是否比挂同一点上更加直观?

王荣:

直接取下两个摆当场核验一下,学生直接知道结果,不是更好。

阿哲:

如果挂错的小组不拿下来,等有时间或下课以后让学生们自己验证一下,那更完美了。

一江东水:

把学生做的摆拿上来摆一摆就一目了然了,光靠嘴说证据不足啊

沈沉:

可以这样设计: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摆锤重量摆的次数没有变化,组际交流之后,发现摆绳,摆幅都不一样,摆次数也不变(这样的方法在电磁铁那节课中效果更好)

� 懂家 �:

既然有不同,我们是可以让孩子们再次验证的,让所有孩子达成共识,对于这个结果,我们老师不是应该胸有成足的吗?

这两组的异常数据应该让学生再说一下,会发现问题,有争议可以再试一下,从小组的论证到集体论证

飞儿:

出现异常数据怎么办?直接一句,“他们放错了”解决问题?显然不是探究课应该有的态度。

囡子:

可以教给学生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上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制作过程,各个小组表达之后可以抛个大问题:从这些组的数据中发现什么规律?从而引导思维得出结论。

叶军:

同学们,看看黑板上的摆线,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关注规律

孤星:

让学生通过趋势图进行推理,是对学生思维推进的一个可取策略!

� 懂家 �:

从大概率中找规律,从小概率中找问题,这原本就是课堂精彩的生成,老师直接将小概率忽视了

cqf:

面对这意外,怎么处理,是非常考验一个老师的能力的

因为有两组异常数据没解决,没有得出与摆锤重量无关,推测摆动6次的摆绳长度就会变成两个变量了,学生会难推测

TOP
6#

Lucy:
根据趋势来猜测,这是一个举措。就像国外的孩子能猜测到中国与哪个国家什么时候会打仗一样:
课堂的生成,该是最应现场解决的问题,放错地方的该用正确的方法放回去。收集信息是教师的硬功,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随机处理很重要,所有问题的指向和焦点一定要突出。
沈沉:
老师的先前实验说服力不强,学生不会真正接受
根据发现推测,这是运用,好方法,能力的发展
Lucy:
对根据趋势预测,是对未来世界探索的一种好方法。
阿哲:
推测曲线的趋势走向,对巩固实验的结论很有帮助
一江东水:
我觉得先把孩子们的摆拿出来摆一摆,找找次数相同的摆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比较其他相同但绳长不同的摆又有什么发现比较好,不要纠结于摆几次的摆绳长要多少厘米
汪绍松:
预测次数后是否可以让学生们都尝试下
如果异常数据那组在活动过程中能被教师及时发现操作过程,并用手机视频及时拍下展台展示,也许能找到原因。
相同重量与不同重量是一条思维线索,相同长度与不同长度是一条思维线索。交叉后易混。
汪绍松:
现在感觉就是老师提出了问题后让学生猜测但没有验证,答案是老师直接给了,学生们还是缺少探究过程
cqf:
交流环节,教师参与过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推测原因,这样不更好么
根据本节课的所学进一步往两端推测摆长,既是对本课摆速与摆长有关的知识巩固。又加深对此的理解。挖地得深,可以更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思维。
孤星:
应该说是在学生一定的探究基础上进行了相对充分的交流更合适,我觉得。
十年磨一剑:
与摆锤重量无关的数据没有呈现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是很有意义的,先分析数据得出规律再引升应用,这里感觉规律还没整理到位就引申了!这个整理表把两个变量整理到了一起,有创新,也提高了难度,不要着急,一步步来!重视课堂的生成!
晓迪:
对数据横向比较 纵向比较,可以继续挖掘
是否要回顾下这个单元的核心概念,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盛盛妈:
现场测一下摆长不一样的摆在相同内的次数,会很有冲击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预测长度和15秒摆动15次,60秒摆动60次的寻些是不是更多的体现为数学问题,我个人觉得科学味应该体现在对错误数据的重验和分析上吧,你们说呢
金芳芳:
本节课完全没有我们平时上课时由于数据误差带来的麻烦,没有麻烦所以没有特别出彩(学生)吗?
晓迪:
指明进一步研究方向很好!也可以问问孩子,还想研究什么因素,改变哪个变量.再开放些。:
一点关于下午第一节课的想法,
叶老师的任务设计非常有意思,通过大组之间的实验对比可以研究摆绳长度,小组对比可以研究摆锤重量,而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行试验探究(目的还不是研究这两个因素),再通过很棒的板书把实验信息收集起来供每位学生思考。
但是,这样的实验活动缺少实验方法的思考,五年级的探究活动有必要对实验方法进行简单思考和设计,这也是一处很好的学生思维卷入点。
同时,汇报的时候实验对比的效果并没有出来,学生的在无意识探究后,并没有把思路理出来就汇报,我感觉应该给予学生讨论和思考的空间,讨论也是碰撞思维火花的重要环节。
星辰流浪者:
个人认为,后半节课的研讨可以采用演示验证的方法,取不同小组的摆做对比,少说多做,直观印象更深刻些
罗汉果:
赞同@一江东水,这样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总结方式会更有方法性,思路更清晰
王荣:
预测其实定性预测就可以了,定量起来没有太大意义。因为长度和次数变化关系是非线性的,非线性预测对于小学生来说太困难了。还是解决异常数据更加有意义一点。
TOP
7#

高效!
TOP
8#

五年级下《摆的研究》
执教:叶雅琴(松阳县:实验小学) 2016.4.21下午第一节
时间    内容    备注
13:22:01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摆钟里的摆,老师这里有个摆,测了下,在15秒内摆动次数是13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摆动的次数增加?
生:增加摆锤的重量
生;减少摆绳子的长度
生:增加摆绳子的长度
师:你们两个的意见刚好相反,有没有认为减少摆锤的重量也会影响
师:先不研究,先完成一个任务,制作一个15秒内摆动(  )次的摆。(每个组要求都不一样)
出示任务提示,教师讲解
你们觉得需要多少时间,叶老师给你们20分钟,    

13:26:54    学生开始探究实验,并汇总数据


(每大组两小组,做同一个任务,在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已经自己进行了相互验证。)


13:46:22    完成实验,小组交流: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怎么样的发现    
13:48:07    汇报:摆动的次数与摆绳的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师:你能说说你们的依据,你们是怎么研究出来的呢?
生:先用同一个摆锤测量出摆动的次数,然后改变重量,摆绳的长度不变,摆动的次数没有变。师:汇总的表中有没有支持你们的依据
生:*****
生:我觉得摆锤的重量有关,与长度无关,我们做的是同样的长度,都是14次,而摆锤的重量是不,样的。
生:我感觉与摆锤的重量无关,蓝色是4个,黄色是1个,反对他的的观点
生:我同意与摆锤重量无关观点
师:16次的这组数据,是26次的数据,挂错了
师:10次这组数据也很奇怪,轻的在上面,重的在下面
生:***
师:这些组都发现摆动的次数与摆锤的重量无关,你们还发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生:往上,摆绳的长度越短越往上
师:如果让你们做一个6次的,摆绳的长度会是多少?
生:65左右,我们刚才做过56次的,9秒左右
生:我觉得应该是80CM,我们组做的是摆动10次的,是50CM,是14秒40几,
生:我觉得是110,因为摆动10次和摆动20次,相差100多CM,
生:我觉得用一个摆锤的话,要比我们的长10CM左右,师:摆锤的重量有没有关系
生:我觉得肯定要超过100CM,因为相差的越来越大了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6次的摆绳长度是多少吗?150CM
师:再去推测4次,
生:***
师:我去试了,只做成5个的,5个的大约是240CM
师:14次的摆绳长度是多少
生:25CM
师:16次的几厘米
生:20CM
师:想做一个15次的,你觉得应该是多少
生:22
生:23
师:说说为什么,22的先说
生:15在14和16中间,14和16相差5厘米,所以

师:究竟是多少,叶老师也做了个,板画
师:刚才我们做的是15秒的,我想做一个60秒摆动60次的摆,你觉得长度应该是多少?为什么?
生:20CM,猜出
生:23cm,师:60秒内有几个15秒,    
    上节课我们研究的摆钟一分钟摆动几次,它与今天哪个摆相似    
14:07:17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回去给你们一个任务,用我们学了的知识,解释这两个摆在相同的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会怎么样?
生:应该是一样的。
师回家制作两个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的摆。
TOP
9#

教师研究的也很深入,注重数据分析这个很好
TOP
10#










TOP
11#








TOP
12#

本次活动教学设计(会务资料)详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I2Mzg0NQ==&mid=505580689&idx=1&sn=bdfe350f2b3fcbdad66686915b609c4f&scene=18#wechat_redirect (“浙江小学科学网”微信公众平台)

本贴收集至:【综合】浙江省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活动资料2016.4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0509.aspx

TOP
13#

摆锺的材料很有意思!是磁铁吗?红黄两色的区分仅仅是为了观察的更仔细还是涉及到摆长的问题?
TOP
14#

教师研究深入,学生在做中学,
TOP
15#

喻伯军老师点评:大胆,慢走

这节课这样的教学,第一次听到。很多老师都对前面的设计赞赏有加,课的前半部分设计大胆,有二十分钟的探索时间,很不容易。我一开始也担心小组是否能完成任务,结果课堂呈现的是孩子完成了。这是她建立在对自己孩子自信的基础上,才会有这样的设计。我的建议:慢走。意味着本节课走得快了些。一个快,是摆的研究融入了后一节课的一部分内容,这样增加学生的难度,走得快了。这节课是让学生经历变量,控制变量的实验去得到结果。第二个快,是验证的过程快了些。课堂中都是老师验证后,给学生说结果。应该要慢下来,利用曲线图帮助学生分析。因为将摆的轻重和长短双因素放在一张表上,让学生分析,学生会觉得难。怎么慢下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懂这张图,然后再用图上的规律去分析和解释。这是一张很好的曲线图,但没有让学生去理解这张图,所以应该慢下来,帮助学生对曲线图理解后,再进行利用,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如26次的摆线有多长?可以利用曲线图,让孩子先找到位置,然后验证,这样验证过之后,学生对摆线的长短印象会很深刻。这个图是概念,是学生建构概念的图。如果利用好,后面部分会相当精彩。

TOP
16#

认真学习了
TOP
17#
















TOP
18#

摆的研究 教学设计.docx (, 下载次数:114)
TOP
19#

没有在现场听课,看到老师呈现数据的方法,觉得很赞。但有个地方看不明白,学生用不同重量的摆锤,有三个垫圈也有一个垫圈的,在分析的时候曲线能说明摆的快慢与摆锤无关吗?不知道老师这里是怎样处理的?
TOP
20#

没有在现场听课,看到老师呈现数据的方法,觉得很赞。但有个地方看不明白,学生用不同重量的摆锤,有三个垫圈也有一个垫圈的,在分析的时候曲线能说明摆的快慢与摆锤无关吗?不知道老师这里是怎样处理的?
stm21 发表于 2016/4/29 13:17:58
不同重量的摆锤,只要摆绳长度相同,摆动次数是一样的,学生在统计表上挂在了相同的位置,这能说明摆的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
TOP
21#

也就是说在悬挂的摆钟既有不同长度的也有相同长度不同摆锤的?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有些困惑:学生在开始研究时并不是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而是做一个能摆动几次的摆。这样会不会让学生不太清楚探究的目的?
TOP
22#

浙江省2016年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研讨会视频《摆的研究》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0552.aspx
TOP
23#

也就是说在悬挂的摆钟既有不同长度的也有相同长度不同摆锤的?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有些困惑:学生在开始研究时并不是探究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而是做一个能摆动几次的摆。这样会不会让学生不太清楚探究的目的?
stm21 发表于 2016/5/3 8:32:57
是有点,这节课中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是在做摆动几次的过程中学生自发发现的规律。评课时也有老师提出来了。
TOP
24#

很精彩的数据分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