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浙江省2016年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研讨会《放大镜》教学研讨专... [复制链接]

1#

《放大镜》教学实录

时间:2016年4月21日

地点:松阳县实验小学集团学校

执教:竺红波(鄞州区宋诏桥小学)

学生:松阳县实验小学509班

活动:浙江省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活动

记录:陈梅娟

课前谈话:

(试用话筒:介绍自己;介绍特产;介绍名胜古迹)

发言要像他们那样声音响亮

教学过程:

老师给大家一段精彩视频,可能是你平时见过的,但要思考一下:与你们平时所见的实物有什么不同?

(播放《微观世界》中的视频片段:虫子、水滴)

与平时所见的实物有什么不同?

——这些东西都特别大

给我们带来这段视频的是法国……,里面的物体都是放大的。

下面我们来研究:哪些工具有放大作用?

(课件出示)

活动:探究放大工具

1.预测——实测——分类

2.观察——比较特点

(课件出示:记录单)


(教师提供的材料:三块不同凸度的镜片、玻璃片、透明圆柱体、试管、铁片、玻璃弹珠)

(学生分组活动8分钟)

(组内交流1分钟)

来分享研究成果,每组派两名代表上来,一个说,一个演示

(第6组展示)

——预测能放大的器具是3、1、4、5,实测的是:3、4、5、6、8,我们发现:有弧度透明的器具是能放大的器具。

组员有补充吗?

(其他学生补充)

——9号是透明的,但是不能放大

——2号不是透明的,但也是能放大

——不能,因为2号不是透明的

隔着它看物体看不到,所以不放大。

他们在原先的预测和预测中有不同:透明的球、透明的柱子,也能放大,你们是怎么发现的?

——放在纸上滚一下,能放大

和看镜片的方法不一样

现在,我们发现能放大的器具是:3、4、5、6、8,透明是共同特点,还发现“有弧度”,你们是怎么写的?

——至少有一面凸出

——两边薄,中间厚

这些器具,在结构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用“凸起”来描述

【板书:凸起】

课件出示:能使物体放大的观察工具具有“透”“凸”(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

【板书: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剩下的5个器具不能放大,结合刚才所学,解释一下

(课件出示:这些器具为什么不能放大)

(学生回答)

人类在生活中也发现了这些,看看放大镜的发明历史

(播放视频)

(出示一个放大镜)这是常用的放大镜,还有一个别名是

——凸透镜

除了我们在使用放大镜,还有哪些人也会用到放大镜?

——科学家用放大镜做实验

——考古学家

——老年人

——昆虫学家用放大镜观察昆虫

(出示课件)

现在的放大镜,样子也是各不相同的

这是常用的放大镜,有哪些使用方法?

——(学生演示)把放大镜放在纸上面,看字

有补充吗?

——对准字后,要调整高度,高度太低,字就小,太远了看不清

要调整放大镜和眼睛观察的距离

其实,正确使用放大镜有两种方法。

(出示课件:镜动法、物动法)

刚才使用的是第一种方法

(指名学生阅读这两种方法)

用这两种方法来观察

(学生活动:使用这两种方法观察,教师下发印有小字的纸)

用放大镜看一元、五元的背面下部,信封,会有什么发现?

(使用放大镜观察:一元、五元的背面下部,信封)

说说发现

——5元钱下面的,是字,不是线条

是什么字?

——是“人民币”

1元的呢?

——RMB

信封呢?

——看不清

看来这个放大工具还不行

用放大镜,能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如果放大镜再改进,就会看到更多。

老师手里的玻璃管,怎么成为放大镜?

——放玻璃,做成实心的

——放水(演示)

出示两个金鱼缸(方形、圆形),各有一条鱼,放水(让一个学生在后面高进鱼缸,看到她的眼睛放大了)

希望大家以后能用放大镜和具有放大作用的器具观察物体,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

放大镜特点

透明
凸起

(凸透镜)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分享 转发
TOP
2#

教师说课:

想体现:提供有结构的材料,大活动,基于自己的想法

材料有10种:平面玻璃、不透明的单面玻璃、单面凸起的透明玻璃、凸起程度不同的双面凸起的玻璃;透明的圆柱体、不透明的圆柱体、透明的球体、试管、塑料袋

任洪老师:

这个内容,在六年级或在五年级,难度是偏低的,这是教材问题

听课教师发言1:

能否再多一些把话语权教给学生?是否限制了学生的发言?

执教老师回应:

预想中也是想要自己站在学生的背后,让学生多一些生生互动。

课堂上,教师的点评太及时,学生想说的欲望被压下去了,因为意思相近。

听课老师发言2:

给大家的启示: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任洪老师点评:

这个内容,无法追求太多亮点

教科版的教材内容,追求大单元,但有些活动放的年级段不一定合适。比如:放大镜,放三年级,学生也能使用。

本节课能做的:大活动的设计。放大镜的结构、怎样的器具具有放大作用,等等,设计好。

本节课遗憾的是:教师的话比较多,有几个精彩的细节,没有达到很好的让学生欣喜的效果。

沈跃群老师点评:

10种材料,能有哪些发现?

学生的预测有两个错误了,说明了什么?

圆柱体,给的时间太少了

凸度的问题,比如月牙形的,学生能判断吗?可以作为第二梯度的观察,可以把“凸度”概念建构更好。此外,凹透镜的材料,也可以放进去

不要被教材绑着走。

钱金明老师点评:

课很简单,怎样上得有意义

这是一节单元起始课,单元起始课,触角往往触到后面的课,基础性、准备性。但不要吃了后面的“饭”

关于探究。老师的支架搭得很好,材料、记录表,都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支架,学生明白了:为什么探究、怎样探究?“怎样放得更大”,建议时间长一些,把这个环节做得厚实一些

关于用途。“找一找生活中需要放大事例”,也可以在给些时间,找找生活中的放大镜,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途?带着这些问题去看看后面的内容

关于使用。可以简单一些,后面还要观察昆虫,观察晶体。

单元起始课,是整个单元的基础,值得好好研究。

TOP
3#

教材虽然简单,但是实际的操作,放大镜的特点等一些内容并不简单,检测一下,学生并不能完全都掌握,所以还是教师的一个度的把握,做好这节课该做的内容。
TOP
4#

看着简单的课,要上好更难,因为要挖掘背后的趣味性,探究性还有开放性。竺老师的课堂实录还是挺好的。
TOP
5#

竺老师很优秀,这样的课堂很精彩,学生收获也很大
TOP
6#

精彩的课堂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以及思维的碰撞,值得学习的地方太多了。就是一直没有弄明白竺老师的导入仅仅是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尾只是给学生一个探究的起点吗?能不能将收尾这两个环节互换一下,因为最后的那个环节我觉得在学生的生活中见到过,有生活常识,但引入却是陌生与新奇的,放在最后引起学生的兴趣,感觉微观世界的奇妙,这样会激起学生课外的探究。说实在的,对于课堂处理以及课堂掌控能力,真的佩服竺老师的沉着与冷静、机智!
TOP
7#

本课打破了教材的固定模式,值得学习,如果能充分利用好10种探究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发现放大镜的特点,效果会更好!
茅盾实验小学→乌镇植材小学→羔羊中心小学   金国江  QQ:55502289
TOP
8#

微信评棵
沈洋:
王老师的课很有印象:问题从学生中来,研究为学生而行,思维深入浅出地行走于研讨!尊重证据与尊重观点同样重要!经典
飞儿:
第一堂王老师的课亮点多多,这么多的材料,其实还可以再放手一些,让学生领到相应的材料去验证自己原来的猜想,从而排除自己不正确的猜测。
知彼知己,斗智斗勇,见招拆招,教林王女侠!
海上明月:
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整堂课充分暴露学生的真起点,与科学概念产生冲突,从而引发学生去寻找新的证据
蓝馨雨:
对于视频的利用不是很充分
菱角:
感觉导入视频时间太长,减半就行。后面的活动布置上有些繁琐,可以再简洁些
音乐关掉,我们想听孩子们大声研讨的气氛。
小小说:
给五年级的孩子一个综合性的探究实验,非常有必要,千万不用低估了孩子,他们认真听的时候,任务是非常明确的
毛君明:
把探究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并研讨具有放大功能的物体的特点,这样的设计挺好
孤星:
唐^_^:
竺老师的探究指导很到位,学生能非常明确小组活动时需要完成的任务。但我个人认为规定学生探究8分钟时间需不需要说出来?其实背景音乐肯定就是刚好八分钟啊
星辰流浪者:
系统提示:您已领取NPC发布任务:‘观察物体’,提示:本任务是限时任务,请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超过时间,任务视为失败
沈沉:
综合性任务是必要的,但是老师的任务布置过于繁琐,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金芳芳:
提供的材料也很有结构,通过对比,孩子们很容易找到方法器具的共性。
玉米飞飞:
五年级学生对于放大镜的前概念有哪些?这节课基于学生前概念的教学如何开展,我们可以考虑下,哪些是学生不知道的,或者有错误的。
爱说爱笑:
个人觉得任务逻辑思维还是非常清晰的,语言表述也很完整。
盛盛妈:
放大镜的特点由孩子们在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归纳中完成,这个设计好,赞一个。
林中兔:
探究活动应该在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而展开。不是在老师一连连窜的要求下开始
陈梅娟:
(注)教师提供的材料:三块不同凸度的镜片、玻璃片、透明圆柱体、试管、铁片、玻璃弹珠、塑料袋
玉米飞飞:
好材料之所以能够成就一堂好课,应该就在于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看了梅姐提供的材料清单,结合学生的分组探究和汇报,这些都给我极大的启发,估计塑料袋和试管等等还有妙用
菱角:
个人觉得很好!从材料中感受方法。进而思考放大器具应该有什么特点。材料不错,确保了探究顺畅!
袁优红:
材料结构课堂,材料推进课堂,材料引发孩子的思考与深入研究
叶军:
材料结构性是观察的关键,解决空心透明的问题
小小说:
如何让孩子上台进行真正的回报,交流是我们每一个科协老师应该做的,如果孩子的上台回报起不到作用,还不如不用。个人观点
弧度和凸度概念一样吗
沈洋:
建议材料名称化,有助于对材料的认识。编号模糊!
叶军:
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空心问题在这里还是不引出为好!等课快结束的时候,追问学生:只要中间厚,边缘薄的物体就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吗?再提出空心问题,学生思维会更顺畅。
叶军:
放大镜的特点是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空心问题在这里还是不引出为好!等课快结束的时候,追问学生:只要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就能放大物体的图像吗?再提出空心问题,学生思维会更顺畅。
金芳芳:
我相信孩子们观察时有很多发现,有很多想法想要表达。可是老师没有给他们表达的机会,好可惜。
火红的太阳:
凸透镜的叫法可在特点时自然得出
波谷:
孩子们要将想法转化成清晰地语言,还是有难度的.老师在交流时做适度的引导个人认为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江东水:
老师要用核心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1什么样的物体具有放大作用?(即放大镜的特点)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什么因素有关?利用好老师准备的材料学生能够自己发现的,这样就不用老师教了。
叶军:
个人认为:前面镜片的观察,可提供多种凸透镜,如:两面都凸,一面凸一面平,一面凸一面凹,两面都平,两面都凹,这样,学生对放大镜的本质认识会更清晰!
钱丽芳:
其实想法都是好的,就感觉任务是老师给出的,而不是孩子自己想到要研究的,或者自己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孩子成功的体验不会太深!这也是我们平时的困惑,彼此共勉!
唐^_^:
整节课,都是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缺乏学习的内驱力,教师留给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也很少,所以一度导致学生想说也不敢说。要求少一点、互动多一点,学生会给我们更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叶军:
个人认为:前面镜片的观察,可提供多种镜片,如:两面都凸,一面凸一面平,一面凸一面凹,两面都平,两面都凹,这样,学生对放大镜的本质认识会更清晰!
爱说爱笑:
前面镜片的观察,可提供多种凸透镜,如:两面都凸,一面凸一面平,一面凸一面凹,两面都平,两面都凹,大的!小的!这样,学生对放大镜的本质认识会更清晰!
TOP
9#

林华:

我个人觉得前面的材料很好,在得到放大镜特点后,可以让学生利用材料自制放大设备,学生会有很多想法。试管加水,塑料袋加水,加水多少,改变形状都可以,这样交流有深度,启迪思维。个人观点。

金芳芳:

老师是不是要把活动整合一下,学习放大镜的用法是就观察钱和信封,可以省时间。又能使结构紧凑,还能使环节更流畅。

一江东水:

有结构的材料引发探究一一 材料上应该有平、凹、凸,透明丶不透明,同是凸起的要有大小相同,凸度不同的

UFO猎手:

前面用叶军说的材料开展探究,后面再提供第二组有结构的材料自制,学以致用。

飞儿:

通过视频了解微观世界的导入,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放大镜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历从各种材料中预测、实测材料的放大功能,然后找出具备放大功能的器具共同特点,通过视频了解放大镜的发明过程、发展历史,最后画龙点睛,观察不同鱼缸中鱼的放大情况更深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南儿:

千里迢迢来听课,当然希望有亮点学一两点去,像王老师逐步让学生自己推翻自己的想法这是科学课要抓要培养的素养。像竺老师之前探究挺好,后来自己讲的有点多,像我们平常上课,是应该研讨,怎样让学生既素养培养又知识学到

TOP
10#

看似简单的一节课,实质上上起来不简单,寓意深远啊!
TOP
11#

六年级上《放大镜》
执教:竺红波(鄞州区宋诏桥小学) 2016.4.21上午第二节
时间    内容    备注
9:47:16     同学们,今天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给大家带了一段视发礼物,请大家仔细欣赏,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与我们看到的实物有什么不同
每位同学都看到很仔细:生:都是一些放大的图像
今天就先来研究放大的物体导入新课。    
9:51:04    出示10种不同的器材,分别编了号,寻找哪些器具具有放大功能。
(1)先预测,将器具按能否放大分成两类。(预测-实测——预测错误的调整)
(2)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比较能放大的器具,比一比,想一想,怎样的器具能放得更大?
需要团队合作,有信心吗?给8分钟时间,如果提早完成可以组内轻声交流,以便汇报    
9:52:46    播放音乐,学生开始探究
(注)教师提供的材料:不透明单面凸镜,单面的凸透镜,两块不同凸度的凸透镜片、平面玻璃片1、透明圆柱体8、试管9、铁片2、玻璃弹珠6、塑料袋 10
    
10:01:05    1分钟补充时间,完成小组交流等工作    
10:02:12    一组派2名同学汇报:一人汇报,一人操作
生:实测能放大的器具是3、4、5、6、8,我们发现有弧度和透明的是能放大的器具,预测是1、3、4、5,实测后修改了1不能放大,6、8是能放大
其他组补充:9号是透明的,但不能放大
2号不是透明的,也能放大,师示范,2号能放大吗?
生:不能,师:隔着能看到吗?何谈放大
师:他们在原先的预测和实测中发现了透明的球和柱体也能放大的,你们是怎么看到的?
生:原先我们是认为不能放大的,我们把它放在纸上滚了一下,发现也能放大
师:我们发现透明是共同特点,还发现有弧度,弧度你们是怎么写的
生:有一面突出
生:我们的写法是两边薄,中间厚
师:我们发现这些器具在结构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可以用凸起来描述,刚才
师:有怎样特点的器具能将图像放得更大?
生:弧度越大放的越大,师:我们用凸度来说,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师:剩下的有些器具也有弧度,有些也透明,不能放大,你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10:11:34    学生观看PPT介绍,认识放大镜的发展史。
师:它还有一个别名叫什么?生:凸透镜    
10:12:36    除了我们在用放大镜外,生产生活中的人们也在用放大镜,你知道哪些人、哪些工作要用到放大镜?
生:考古学家
生:视力不佳
生:昆虫学家
师:示出气泡图,介绍放大镜的使用范图,以及各种放大镜
师:出示一个常用的广大镜,请一个学生示范使用方法
师:有谁要补充,生:还得调整高度
师:正确的使用放大镜有两种方法(书上插图),刚才同学说的是第一种方法,请一个学生读一下,第二种方法可能不太常用,谁来说一说,
师示范这是哪种方法    
10:16:33    用两种放大镜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物体观察,
(1)    观察文字
(2)    1元和5元纸币背面下部
(3)    信封表面    
10:22:35    汇报:师:纸币上的一条线是文字,1元的是***,5元的是****
如果工具再改进,会看得更仔细    
10:24:47    试管,能让它也成为一种放大工具吗?
生:塞满玻璃,师:这节课里难以实现
生:加水,师:你来试试看,
师:出示一个方杯子和球形鱼缸,把鱼放球形鱼缸会怎么样?生:哇,鱼
师:能说说道理吗?生1:放了水,就凸起了
    
10:29:04    师:玻璃器具放了水,也就****,下课    
        
板书:
                                      透明
放大镜  特点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凸透镜)
TOP
12#











TOP
13#

材料与记录单








TOP
14#

教学设计(会务资料)详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I2Mzg0NQ==&mid=505580689&idx=1&sn=bdfe350f2b3fcbdad66686915b609c4f&scene=18#wechat_redirect (“浙江小学科学网”微信公众平台)

本贴收集至:【综合】浙江省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活动资料2016.4

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0509.aspx

TOP
15#

这个分类盒可以在很多课上进行使用,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改进盒子数量及大小!
TOP
16#

不错,提供多种不同的镜片,改用科学名称可能会更好吧!
TOP
17#

喻伯军老师点评:保证重点


本节课,非常好的想法是用十种物体,去研究放大物体的特点。教材中是直接用放大镜,而她绕了“弯”。这个弯的意义在哪里。这个意义相当于以前我们直接用量筒量体积,而现行教材就是量筒发展的过程有展示,这节课的意义也类似。


放大镜是怎么发明制造出来的,是人们通过发现有些物体能放大物体的像,有些不能放大,然后归纳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根据特点制造出了放大镜这种工具。昨天的 竺红波的课就是让学生经历了放大镜的发明过程,这个点选择得很好。三至六年级的孩子已经会用放大镜,如果六年级再重复教放大镜的使用,就会出现原有知识经验上的重复,课堂效率就低了。六年级加入了放大镜的发明过程,学生对工具的来历和使用会更加有更新的体会。

建议观察放大物体的特点,可以加强。放大镜的使用和规范再简单些。个人觉得可以提供八种材料,把试管和塑料袋作为第二层次出现。前面八种是实心的,让学生发现放大物体的特点,需要透明和凸度。凸度还可以呈现其他的物体,如半面凸,两边凸等,让学生发现中间厚,边缘薄,有凸度的才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加深学生的认识。然后再进入第二层次的研究,让学生去判断,透明的一定能放大么?玻璃不能。透明又凸出的可以么?试管不能。试管内加水可以放大,整体实心才能放大,塑料袋也一样处理。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做凸出程度的研究,也可以作为机动研究。本节课在前面部分,重点还不够突出,教师为了兼顾太多,因此显得内容多了点。

TOP
18#

材料准备得很充分。
TOP
19#






TOP
20#

浙江省2016年小学科学名师网络工作室研讨会视频《放大镜》http://lt.zjxxkx.com/showtopic-20532.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