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讨论][分享]滑轮组实验教学独立成课的尝试 [复制链接]

1#

[讨论][分享]滑轮组实验教学独立成课的尝试

[讨论][分享]滑轮组实验教学独立成课的尝试


萧山区朝晖小学    金亚军


     滑轮组教学已经任教多年,教学中学生对滑轮组的绕线工作,从原先的作业本中得到很多体现。发现学生对滑轮组的认识比较表面,不够深入,更不用说是用一用了。我们的科学教学可以这样肤浅不到位吗?显然不是,如何深入浅出的演绎滑轮组教学应该是一个值得深入的课程。


     先前受材料限制,很难推广到小组实验,更多的也就是演示了。去年萧山区新蕊教师培训在我校进行,因为要培训滑轮组实验活动,所以就很乐意的网购了16套。为了培训我还准备每组一套的长、短绳套,结果培训得到圆满成功。这样一来,我们学校科学教学就有材料了。


     近几年滑轮组独立成课教学正在尝试当中,滑轮教学第一课侧重于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原理解析和实验验证,第二课滑轮组教学同样如此,目的是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推理的足迹,再留下实证的轨迹。滑轮组教学现在以演示为主,把实际操作放到了第三课。


      第三课滑轮组独立教学,第一环节就是把定滑轮、动滑轮、两种单轮滑轮组、两种双轮滑轮组板书在黑板右侧。上课伊始就有学生上台绕线画图,然后大家一起来分析省力原理。接着就直转实验话题,条件是都采用100克重物,再加上单个单轮动滑轮和双轮动滑轮的重量。根据省力原理直接算出4种滑轮组的理论实验值,以作为实验参照值。


      在黑板左侧绘制好班级实验记录表后,就放手小组领取材料,自主实验。场面很火爆,基本上人人动手,将近25五分钟的测试后,数据逐一呈现在黑板上。有些组对实验数据还进行了二次测试。


      活动还是得到较好的效果,不少学生用“很爽!”来评价这样的学习。


      实验不可能做到完美,但是可以不断努力,孩子们在做中学领悟到实践的重要性,领悟到如何将实践和理论进行衔接。


 


 


特价学生滑轮组 /动滑轮 两单两串4个物理教学仪器/睿丽教仪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133.HnlakF&id=16326623220&ns=1#detail


 


                                最新发现敬请关注17楼后的后续报道!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0 19:07:27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金亚军 于 2019/9/21 17:06:44 执行 设置精华/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9月23日教学影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5 20:31:28编辑过]

TOP
3#

9月25日教学影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25 20:31:52编辑过]

TOP
4#

四组数据中的C组看似有问题,也就双轮滑轮组中省到四分之一力的数据,测出来后我感到很意外,学生问我也答不上来,看来还需要进行研究。


 


说明:表格里的A、B、C、D滑轮组和图示的四种A、B、C、D滑轮组对应


1到8表示8个小组


理论值计算:(2个钩码100克+单轮动滑轮或者双轮动滑轮重量)乘以几分之一的省力效果,就等于用力大小了。 



 







   这是两堂试水课的效果,学生在弹簧秤测量时可能和被拉动导线不成一直线。原理上说其实加上摩擦力,实测数据应略大于理论值。AC组是弹簧秤倒称的数据因此变小,还要加上秤钩,铁片,弹簧的25克左右重量就符合测试要求了!详解在18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1 20:12:01编辑过]

TOP
5#

值得推敲的一堂科学课,欢迎大家畅所欲言,提出建议和看法!先谢了!

TOP
6#

 独立课程尝试,试水版,值得点赞。愿有更多的老师参与。
秀山小学红领巾气象站地址:  http://dsxsxx.com/qx/    欢迎你多关心气象信息
TOP
7#

常态课中,独立成课,帮助学生拓展,非常有必要试水。
非常感兴趣c组实验的数据,金老师可以发图,看看学生实验操作,找找这组数据是怎么出现的。
--辉杨杨--QQ:214733907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山小学--
TOP
8#

 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测量、探究,我觉得对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可以省力的概念,再也不会弄错了。对于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改变方向也有了深刻体会,特别是滑轮组的连线,自己亲手做过和没有尝试过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活动真不错。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TOP
9#

平行班,各有各的特点!各有不同!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0#

很不错,学生积极参与,收获也大。我们学校没有多个滑轮的材料,只演示了下,也不知道学生懂不懂。定滑轮和动滑轮及简单滑轮组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实验基本能得出数据。我是采用一节课将三种滑轮进行组装,并测出数据,得出结论。再花一节课讲复杂滑轮组及绕线的画法。感觉效果也不错。

TOP
11#

我也增加了一节课,这个内容快不了
二剪梅园http://blog.kxsy.net/user1/6/index.html
TOP
12#

     感谢金老师的分享,让我大开眼界,而且还统计整理了这么多研究数据和照片。想到几个疑惑请教一下金老师:研究数据中的单位是“g”,是不是有什么考虑?数据中各组差异比较大,不知是各组几次实验的平均值?还是一次实验得到的数据?板书中“B”"D"线是从动滑轮开始的,最后的用力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向上),这样怎么与学生解释滑轮组: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另外理解滑轮组的省力时,是否可以从动滑轮上由几根线分担来理解?
宁波市鄞州区东裕小学 蔡淑定
TOP
13#

以下是引用小聂风在2015-9-29 8:49:00的发言:
感谢金老师的分享,让我大开眼界,而且还统计整理了这么多研究数据和照片。想到几个疑惑请教一下金老师:研究数据中的单位是“g”,是不是有什么考虑?数据中各组差异比较大,不知是各组几次实验的平均值?还是一次实验得到的数据?板书中“B”"D"线是从动滑轮开始的,最后的用力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向上),这样怎么与学生解释滑轮组: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另外理解滑轮组的省力时,是否可以从动滑轮上由几根线分担来理解?

1、牛顿和克,我比较习惯于克吧!2、不是平均值,是每组测试的四个滑轮组对应数据,1-8表示八个小组。3、没有矛盾的,既能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没说一定改变用力方向,表述还是对应的。4、动滑轮上由几根线分担可以简单的解释,但是必须是直接受力绳段较为合理吧!

TOP
14#

290d5b1b46bbfea8-7e66d0aeed44b278-44f1d4db349d13bf (, 下载次数:0)

三分之一乘以二分之一,等于六分之一。

adf636c1d169766e-8e2d4d94de0450ac-4d3eca33cbc95248 (, 下载次数:0)

二分之一乘以二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9-30 10:31:55编辑过]

TOP
15#

 总体感觉这样的实验课是必要的,做中学是必须的,仅存听讲,没有实践是不充分的!因为做中学感悟会更多!
TOP
16#

谢谢金老师的解答,和图片分享。收获不小!
宁波市鄞州区东裕小学 蔡淑定
TOP
17#

后继的滑轮组教学继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9 20:17:56编辑过]

TOP
18#

谜团解惑:

      用钩码测试效果,接近于四分之一的省力效果,这是一位学生想到的,这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两个100克弹簧秤竖直向下归零,弹簧秤看似没有问题。

      奇怪的是弹簧秤倒过来也接近归零。

      把两把弹簧秤相反竖直秤钩互拉,当上面的弹簧秤显示25克时,下面的弹簧秤显示还是零,如果继续拉下面的弹簧秤就会超出0刻度。

 

     其实这25克就是倒过来弹簧秤秤钩、铁片、弹簧的重量,如果把倒秤的克数加上25克重量,这就应该是实际检测重量了,这样想来弹簧秤倒过来也可以测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0 8:16:25编辑过]

TOP
19#

滑轮组绕线.doc (, 下载次数:60)

实验单2.doc (, 下载次数:78)

实验数据整合单.doc (, 下载次数:106)

滑轮组教学ppt.rar (, 下载次数:70)


拓展课程:滑轮组实验探究.rar (, 下载次数:69)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1-21 21:24:56编辑过]

TOP
20#

  两张活动数据表:


     单滑轮组1、双轮滑轮组1都是属于弹簧秤倒秤的情况,实测数据分别加上25克就因该是它的实际数据,和理论值比对一下红色数据应该是无效数据,估计是测试不规范引起的。














































































单轮滑轮组1


单轮滑轮组2


双轮滑轮组1


双轮滑轮组2


运算式


100+14÷2


100+14÷3


100+20÷4


100+20÷5


理论值


57


38


30


24


第一组


48


44


14


31


第二组


45


34


12


26


第三组


43


31


8


24


第四组


46


42


10


22


第五组


57


42


10


26


第六组


59


42


24


25


第七组


 


 


 


 


第八组


 


 


 


 


第九组


 


 


 


 


 


 











































































 


单轮滑轮组1


单轮滑轮组2


双轮滑轮组1


双轮滑轮组2


运算式


100+14÷2


100+14÷3


100+20÷4


100+20÷5


理论值


57


38


30.5


24.4


第一组


40


33


10


28


第二组


54


42


10


24


第三组


40


36


16


26


第四组


42


42


11


29


第五组


56


38


6


22


第六组


40


36


8


25


第七组


40


42


10


27


第八组


 


 


 


 


第九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0 8:15:24编辑过]

TOP
21#

                                                   滑轮组教学反思


   滑轮组教学的实践发现,小学科学课堂的拓展还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从两组单轮滑轮组和两组双轮滑轮组的图示绕线开始,可以很好的夯实学生的认识基础。


   而后进行用力方向的判定,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领会滑轮组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的内在含义。


   接着进行省力原理分析,在学生自主尝试后进行原理分析,围绕重物包括动滑轮上直接受力有几段绳子,就意味着每段绳子受力几分之一的原理进行分析,还把几段绳子比喻成几只手,使学生更易领会。


   再利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原理来推导,总体来看还是顺畅的。接着,确定100克钩码和对单、双动滑轮进行称重,利用钩码加动滑轮的重量之和乘以几分之一的省力效果,利用数学计算法算出理论值。


   验证环节放手让学生小组实验是煅炼学生的好时机。经过多个班的教学发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不可小看,有学生竟然一个人完成,实验效果也不错!虽然还有弹簧秤的问题,但是最终还是师生的发现和讨论中得到解决!


   奇怪的是问题当初我却无法做出解释。也许是我不够深入吧!和孩子们的教与学,也成了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这是一件奇妙的事!


   科学学习因为有生活作舞台,因此显得格外生动而丰富!科学教学应该是勇于探索的过程,探索科学奥秘更是有趣的事,那份坚持和投入就是最好的体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10-10 18:51:53编辑过]

TOP
22#

老的这套实验材料非常实用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3#

有待研究。
TOP
24#

这样的活动很值!
TOP
25#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26#

为什么两个的 C组数据差距这么大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27#

学习一下,不在教六年级,那时一直觉得实验器材没有,而无法实验,并且感觉这部分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的,看了金老师的课,学到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28#

以下是引用小兔子在2015-10-10 19:38:00的发言:

    
    为什么两个的 C组数据差距这么大

    

谜团的主因是倒用弹簧秤的问题,具体在18楼有详解!
TOP
29#

以下是引用辉杨杨在2015-9-25 23:48:00的发言:

    
    常态课中,独立成课,帮助学生拓展,非常有必要试水。
非常感兴趣c组实验的数据,金老师可以发图,看看学生实验操作,找找这组数据是怎么出现的。
    

很高兴因为和孩子们的教学互动,问题已解决,谢谢指引!
TOP
30#

我的意思是两个班用的测量方法是一样的,数据怎么会差这么多
平湖市新仓中心小学----小兔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