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到面 有效串联
——记一次别开生面的活动
城东小学 陆祝林
5月20和21日,一次别开生面的小学科学教研活动在杭州学林小学举行,说它别开生面,主要是因为这个活动是由八位老师依次执教五下《时间的测量》单元的八课内容,而且是在连续一个下午和上午的时间内完成,时间上来说也非常紧凑。这是杭州第一次搞这样主题的活动,但是过程却十分的精彩。应该说,这样的活动对每位执教的老师来说都是一次很大的考验,因为每位老师除了要考虑自己所上篇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方法外,更要综合分析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能漏上了某个知识点,也不能抢别人的“戏”,还要为下面上课的老师做好充足的铺垫工作。由于需要这样的衔接,对老师的考验就变得巨大。但是,不得不佩服这些老师的能力和充足的准备,使得课堂精彩纷呈。
在这次活动中,有几点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1.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
在这次活动中,很多老师都采用了一些电脑和手机软件来辅助课堂。例如《用水测量时间》一课,钱老师全程都用手机来操作电脑,控制课件的播放,并用手机将学生的记录单拍摄下来,并用快传的方式将每个小组的记录单传到电脑上,十分快捷并全面的将记录单内容显现出来,免去了学生一个个上来汇报的麻烦;《机械钟摆》一课,尹老师发给学生无线键盘和鼠标,让学生实验结束后自己录入数据;在很多堂课中,教师都利用微视频来解决实验操作中的要点和难点,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实验的操作要领。有了这些教育技术的应用,课堂显得更加紧凑而高效。
2.教师对数据的重视和处理方法
在这八堂课中,很多老师都很重视数据,而且对数据的处理都做了精心的思考。《用水测量时间》,《机械钟摆》,《摆的研究》这几课,教师都设计了多张不同的记录单丰富记录的内容,其中尹老师还特别给学生强调“误差”在实验中的特殊性。在数据的处理上,几位老师让学生先思考自己小组对数据的发现,然后再看别的小组的数据是否也能印证这样的发现,并且将单纯的数据转换成更加直观的柱状图,个人觉得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更加合理。
3.单元整体意识的凸显
由于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有效单元”,所以八位老师对整个单元的合作处理是本次活动最大的看点。每位老师在课堂的最后都给学生留足了悬念,颇有一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味道,让学生对下堂课充满了期待。在每堂课临近尾声,老师还会在展板上写下本节课学生的最大发现(一句话),到最后串联成了整个单元的知识脉路,在回顾和总结时,让学生对单元有了整体的认识,真正做到了“有效单元”所要达到的单元目标。
4.学生的精彩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的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孩子。让四年级的孩子来上五年级的课,照理来说他们无论是在知识储备和思维方式上都还跟五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这个班孩子们的表现可以说是完美的,很多孩子的发言幽默又不失机智,清晰而不啰嗦,有时还辅以动作来表达要领。当然,这也得益于老师的对课堂的设计,让活动变得更精彩纷呈。
5.徐特的讲座
徐承楠,一位中学物理的特级教师。第一次听一位中学物理老师的讲座,他能给我们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什么?他在讲座中指出:《机械摆钟》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摆的等时性,其实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已经解决了摆幅不影响摆动的快慢这个问题,因为在摆动过程中,摆的幅度在变小,但是摆动的周期不变。所以在下一课《摆的研究》中,已经没必要再研究摆幅对摆动快慢的影响,这样也可以节省时间重点研究摆长和摆锤重量这两个因素。细心想想,确实如此,无论自己上还是听别人上《摆的研究》这课,都会把摆幅作为研究的一个因素,实际上是我们没有考虑过知识的结构性。说到底,我们小学科学要重视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但也决不能忽略了知识和概念的科学性。
两天的活动,紧凑而充实,为萧山的两位代表陈荣林老师和徐韩红老师点赞。学习到了很多,也在想着怎样把这些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套用一句俗话:且行且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