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芦山董老师)
问题导入:古时候怎么照明?现在呢?
新课教学:
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引出电池,接着介绍电池和导线,并未对小灯泡进行介绍。
学生实验:那么如何点亮小灯泡呢?小组实验,并且记录。
对照ppt画小灯泡,然后介绍小灯泡的构造。
出示电路图,让学生画出电流的方向。
老师讲述短路、断路和回路的概念。
对本节课的思考:
这节课的思维逻辑给我的感觉就是比较颠倒混乱。
1.因为对于电池和导线,四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弄清楚,而在电路连接中最难的就是小灯泡构造的认识。而董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动手操作前只是介绍了电池(电池的两极是正负极,而不是正负电荷。作为一个科学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导线,就让学生进行实验。所以导致实验效果不佳,只有部分学生将小灯泡点亮,大部分小组存在只要一到两个学生参与实验,其他学生只是远观,而且只找出一种方法。
2.在接下来介绍灯泡结构和记录电路的时候花太多时间在简图。这不仅仅是浪费时间而且在增加学生的难度。我认为应该事先将打印的小灯泡和电池图片给学生,这样就能够比较容易的做实验记录。
3.在讲述小灯泡的构造时大部分学生都在玩手中的小灯泡。据章老师观察,在这个过程中最多有5个孩子在听老师讲课,最少没有学生听。所以对于科学老师来说,材料的发放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4.最后回路、短路、断路概念的讲解也显得苍白无力,因为这些概念老师并不是从学生的实验单基础上得出,而是自己展示ppt得出的。所以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可能并没有理解这些概念。并且学生只能连出一种让小灯泡发亮的方法。所以整个教学思路都是值得反思的。
好的科学课堂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度,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维的参与。比如本节课引导学生用多种连接方式点亮小灯泡就是思维参与的体现,但是并没有做到。老师要知道学生潜在的知识,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定教学目标。所以本节课不应该只是把目标放在“点亮”小灯泡,而是要用多种不同的方式点亮小灯泡。
根据对本节课的反思,对这堂课进行了一定的改进,以下是我设计的教案:
《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
教材:
《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第二节的教学片段。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电,了解电。
设计理念:
在第一节已经对生活中的静电有了一定的了解,本小节主要让大家认识灯泡的结构,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实验画出能够使小灯泡发亮的多种电路的连接图,以此总结小灯泡发亮的原理。最后介绍短路概念,以及提醒同学们如何安全用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小灯泡的基本结构和短路的概念。
2:认识到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多种方法建立起来。
3:认识短路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介绍灯泡的结构。
2:学生自主连接电路,并且让小灯泡发亮。
3:画出能使小灯泡发亮的几种连接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自主动手完成实验,增强大家对电路和电的认识,学会团队合作
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和让小灯泡发亮的几种实物图
教学难点:
理解小灯泡发亮的原理
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用器材:点亮小灯泡ppt一份,老式手电筒一个
2.小组实验用器材:小灯泡一个,导线若干,电池一个,小盒子一个,铅笔和橡皮
3.学生活动记录卡:附1
教学过程:
导入:
电筒导入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老式电筒大家看一看,你们觉得能使电筒发光(打开手电筒)重要的结构有哪些呢?
(老师拆开电筒)
引出灯泡和电池
生:电池,小灯泡(同时老师在黑板上贴实物图)。
师:好的,电池大家都很熟悉,小灯泡的结构有那么一点复杂,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小灯泡,看看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发小灯泡)我们来看看小灯泡的内部结构:玻璃泡、金属架、灯丝、连接点1、连接点2“(的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小灯泡的构造对我们后面的学习很重要。“(发电池)
(在学生回答同时ppt展示)
同学们说了小灯泡和电池是手电筒发亮的关键,那么现在你们能够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引出导线:
生:不能,没有电线
师:没错,其实刚刚手电筒的外壳就起到了导线的作用。(老师给每个小组发导线)
自主实验
现在点亮小灯泡所需要的器材已经全部备齐了,接下来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点亮小灯泡的实验。
实验要求
1:分工合作:2个人进行小灯泡发亮的实物图连接实验,1个人观察电路的连接方式,并且将小灯泡发亮的不同种方式都画下来,并代表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当老师说实验结束时各小组及时将器材放入小盒子中。
3:实验过程中注意小心谨慎,切勿将小灯泡打碎,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请及时告诉老师。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下到各个小组指导实验,并且发现同学们短路,断路的连接方法,在汇报过程中提出。)
汇报
师:现在老师看到所有小组都完成了实验,也填写了实验报告单,那么现在哪个小组可以派代表告诉大家你们的实验结果。
学生可能回答:


(以上为预设情况,具体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师: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法多种多样,但是它们有一个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共同点。有同学发现了吗?
学生可能回答:电路中间不能断,电流要通过小灯泡等等
师:因为我们的小灯泡和电池通过导线的连接形成了通路,所以小灯泡发亮了。(在这个过程中在黑板的电路图用手演示并且画出电流方向)
短路:(ppt展示)
师:刚刚老师发现有同学的电池很烫很烫,但是灯泡却没有发亮,是这么回事呢?
像这种电流从正极出发没有经过用电器直接回到负极的电路称为短路。
所以在以后做电路实验中大家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今天我们用了很多种连接方式,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手电筒是黑板上的哪种连接方式?
生:第一种
师:哇!真不错,这样我们就马上弄清楚了手电筒的科学原理了。
师:我们的手电筒都是用的两个电池?有没有同学想尝试一下用两个电池来连接电路?(再给学生一个电池)
生:用两个电池小灯泡更亮了
安全教育:
师:没错,那么用更多电池小灯泡会不会更亮呢?
生:会
(老师演示实验使小灯泡烧坏)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电都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关于电的知识需要学习,但是老师提醒大家: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种交流电足以引发触电死亡事故,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的或者学校里插座中的电进行实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5-4-29 0:37: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