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原创]桂馨奖学金“馨梦小组”李志鹏成长档案 [复制链接]

91#

我坚持“用教材教但是不教教材”为原则,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改变,但是会将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比如课本上的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讲的是反冲力,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现在的五年级学生对这个活动没有太大兴趣,因为他们在家玩的玩具车比这个高端多了,所以我就换了一种方式来上。把小车换成火箭、把气球变成打气筒。学生兴致高昂,正好哪几天下雨,孩子们整天吵着要冒雨发射。而且将学生从室内带到了室外,最可喜的是学生的发射成功率达到了100%最高纪录可以飞6层楼的高度,你说这样的活动学生能不感兴趣吗?而且很快就能理解反冲力,学生还自主探究了水量和角度对火箭发射高度的影响。第二个例子建高塔,书上用的是空瓶子和吸管,我自己尝试了一下感觉搭建效果不佳,想着六年级学生肯定会嫌弃,所以我就到网上去找资料,自己想办法。最后把它变成了萝卜搭高,结果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搭高塔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聚精会神,画设计图。而且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现在提出的STEM教育,将工程设计融入教学。另外就是比赛,小孩子都喜欢比赛,所以在我的科学课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竞赛环节。比如上水的表面张力一节课,我就设计了一系列比赛。你们猜这里能放多少回形针?放回形针(课堂进行)吹大泡泡(周末回家实验,我只告诉材料,由学生自己不断实验调制最好的配方)。将科学课延伸到课后,并且学生很喜欢这样的作业。第二周来汇报的时候有很多学生配置除了比我的配方更好的泡泡水。所以每一次我用心设计后都会得到学生很好的反馈。另外学生都喜欢幽默的老师,所以我们可以偶尔给学生开开玩笑,复习题的设置。第二个就是教学方法的改变:我们知道新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纪律问题,而科学课以活动和体验为主,所以纪律就更成问题了,我的也不例外,常规课堂尚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管纪律。学生纪律不好我就是这种心情。最后实在没办法,我就又开始琢磨怎么让这些猴孩子安静下来。最后决定从奖励入手。因为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奖励制度,我想我的奖励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而且学生只能在我这才能享受到这种待遇。突然想起来之前因为调进度给一个班的学生玩过拼装,学生非常感兴趣。所以我就把拼装作为了我的班级奖励。

——有思想,有行动,真的很钦佩!为你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高兴!
TOP
92#

不错,不错。页页翻阅下来,一路走来的坚持、付出和收获。祝贺志鹏,希望这个帖子可以一直更新下去。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93#

谢谢朱老师,我的科学教学刚刚开始,努力向你们学习

讲座很精彩,值得细细品味!
酸牛奶 发表于 2017/6/24 21:57:21
TOP
94#

老师们的肯定会是我继续记录和思考的动力,谢谢

不错,不错。页页翻阅下来,一路走来的坚持、付出和收获。祝贺志鹏,希望这个帖子可以一直更新下去。
夏日蒲公英 发表于 2017/6/24 22:46:34
TOP
95#

继续摸索中,哈哈哈

我坚持“用教材教但是不教教材”为原则,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选择和改变,但是会将课程标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落实到位。比如课本上的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讲的是反冲力,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现在的五年级学生对这个活动没有太大兴趣,因为他们在家玩的玩具车比这个高端多了,所以我就换了一种方式来上。把小车换成火箭、把气球变成打气筒。学生兴致高昂,正好哪几天下雨,孩子们整天吵着要冒雨发射。而且将学生从室内带到了室外,最
酸牛奶 发表于 2017/6/24 22:00:54
TOP
96#

做一个“动态”的科学老师

                                                                                                                                                                                                                   麓山国际实验小学李志鹏

   前短时间听了章鼎儿老师的网络研修“做一个改革的科学老师”。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新老师来说,要做“改革者”还需要不断沉淀和学习。但是这两天听了6位专家的讲座,我觉得自己可以先从一名“动态”的科学老师做起。何为动态?通过这两天的学习以及自己的反思,我目前给它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想要“往前动”

    最近在科学教学培训中,我们听得最多的应该就是关于“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教学建议。这两天的培训也不例外,“课标”二字一直出现在讲座中。我理解的课程标准是国家层面对一个领域基本素质的要求,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教学意见具有指导意见。那么随着“2017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发,也就意味着我们这些一线科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也要从2011版课标的要求向2017版移动。张敏老师的讲座主要是将两个版本的课标以对比的形式展开解读,这样的讲座方式让我受益匪浅。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虽然不能让我对新课标有多深的了解,但是给我一个观念就是“新课标有改动、有增加内容,要想自己的科学课不掉队,就必须认真研读课标,以新课标作为指导思想设计自己的课堂教学”。这就是我小标题所说的教学思想要往前动,当然这不仅仅是指课标,科学课的教育教学理念由讲授    实验    探究    工程技术等等。这些都是教学理念和思想,要想自己的科学课能够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的理念和思想首先是要对,然后就要前沿。一名科学老师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所以接下来自己暑假的任务就是研读课程标准,希望在9月的课堂能够带给孩子们更好的科学课。

   二、教学手段要“向新动”

    我相信第一场张平柯教授的讲座“智能手机在科学教育和科技活动中的应用”让各位老师印象深刻吧 。张院长是我的贵人,当时参加全国师范生教学竞赛就是他一直带着我写教案,磨课。当时被他严谨的态度和敬业精神所折服 。但是今天的讲座又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张教授。记得2014年我每天在张教授办公室修改教案时,他还不知道怎么同意别人的qq申请,但是这次的讲座,我们看到了一个“折腾”智能手机的张教授。一个已经退休的老教授,因为骨子里的那份热爱去学习去使用,才能在讲座中向年轻教师展示他是怎样玩转智能手机的。我觉得我们之间的区别不在于会不会玩新科技,而是会不会思考将新科技放入我们的科学教学中。张教授在课堂中提到的“素质显微镜”我在课堂中使用过,当时只是无意中想到的一种教学手段,但是现在才反应过来学生为什么在那堂课上如此积极,因为他们不仅通过手机向全班同学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洋葱标本,也通过微信将成果展示给了家长。原来将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与科学教学相结合会有那么多惊喜出现。张教授以实例向在座的老师们讲解了智能手机如何在课堂中应用,我们作为学习者,也是一名传授者,不仅仅只是将张教授讲的内容直接照搬,而是要学其神,学会将更适合科学课堂,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新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只要做一个科学课的有心人,我想很多生活中不起眼、常见的东西都能服务于我们的科学课。

    三、专业知识要“朝全动”

    我相信很多小学科学老师有这样一种思想,我们教的是小学科学知识很简单,所以就放弃复习巩固初中、高中甚至大学的一些专业系统知识。只是每天绕着小学科学课本转。这两天讲座中两位专家带来的“生物”“物理”方向的讲座,我相信很多老师都觉得涨知识了。其实那些知识我们除了从讲座中习得,还可以通过自学去掌握。因为毕竟讲座中学到的只是专家认为重要的内容,而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只有自己去学习然后解决才是实在的。说到这个问题,自己也要反思,作为一名六年制的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我是否将大学的专业课进行回顾复习并且与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体系;是否在向学生讲述每一个科学知识的时候自己脑海里有一个系统的知识。终身学习适用于每一个人,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全面夯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将科学知识以最简单易懂的方式交给孩子。而且科学老师的专业知识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理解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学”这几个学科,工程技术等领域的知识也将是科学教师需要学习的内容。

    两天的学习我不仅收获了专家们的专业指导,更有了自己的反思。我想接下来我会努力成为科学教学中的思考者、实践者。当自己有更多的资本后,也不忘章鼎儿在网络研修对我们科学教育师范生的期望,做一个改革创新的科学老师。

最后编辑馨梦李志鹏 最后编辑于 2017-07-10 11:41:18
TOP
97#

科学大舞台,风从浙江来

科学大舞台,风从浙江来

                                                                                                                                                    李志鹏




    我从2015年开始接触论坛,至此之后一股科学风从浙江席来。今年2月接到通知,非常荣幸成为浙江小学科学论坛桂馨专版的实习管理员。这个消息让我意外和惊喜,7月一个更让我激动的消息传来,8月初浙江小学科学网络管理团队会议在湖州召开,我可以报名参加。看了会议群里的名单,都是平时活跃在论坛的各大“网红”,而这次有机会见到本尊,并且可以近距离交流,切身的去感受这股科学风。就这样我带着期待来到湖州,携着干货回到湖湘。以下是我的学习感受:

    一、科学老师要善“辩”

    本次团队会议,有三个议程让我感受颇深。分别是网络工作会议、2017版课程标准学习研讨、一年级教材培训研讨。在大四的实习阶段我参加了很多的教师培训,基本上都是台上的专家滔滔不绝的讲,台下的老师不停的写。少量培训能看到台上台下偶尔有些互动。但是这三个会议让我真正的看到了何为唇枪舌战,争锋相对。在会场上没有所谓的名师、教研员、校长和普通老师之分。所有的老师都各抒己见,相互反驳。几年前参加培训的时候就听说江浙一带的老师评课就像吵架一般,但是吵完后又继续谈笑风生。起初我还在怀疑,这次算是看到真实场景了。我认为真正的头脑风暴、思想碰撞就应该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妥协,也不趋于权威,但是又能包容接纳他人正确的观点。作为一名科学老师,我们一直在教育学生要有思辨能力,要有质疑精神。但是老师们反问一下自己,你是否做到这些?在很多场合我们是否能站出来表答观点,提出建议?我认为作为一名科学老师,甚至是每一个人都要善“辩”。因为“辩”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也因为“辩”会产生一系列科学有效的观点,甚至会推动下一次思想革新。

    二、科学老师要好“玩”

    这次会场上的这群科学老师都好“玩”,而且还能玩出名堂。这几天接触了好几个新鲜事物。第一个就是智慧教室的建设与发展。科学技术不仅仅给生活带来便利,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天地。时时上传数据,快速分析数据,趣味抢答等等。这些东西在我们目前的课堂上是很难实现的。智慧教室的推广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加大了对学生的吸引力。而这些新技术都需要我们每一个老师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接着就是海风老师的CCtalk的提出与调试。网络研修是浙网的一个品牌项目,往年一直使用QQ平台,虽然达到了较好效果,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海风老师在了解新平台后马上与后台联系,自己体验新平台的功能,再到会场用自己的成果向所有的老师推荐,现场试用。我想这样的科学老师才算是好“玩”而且会“玩”的老师。新技术我们很容易接触到,但是会因为操作困难或者旁边的一些声音选择停下来。但是海风老师用一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如果你经过反复思考后,觉得一个东西可行,就应该坚持下去,把“新东西”玩出名堂来。因为它可能会让更多人受益。最后饶老师的新技术培训,也让我看到了好“玩”的科学老师都能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教学带来便利。一台微型投影仪,减轻你的负重;特质笔记本,轻轻松松保存原始资料;各种软件的使用服务我们课堂教学。这样的培训让我有了自己的思考,其实我们常用的手机里面就有很多传感器,而这些传感器都能够服务于我们小学一线课堂。比如热传感器测温度,声传感器测分贝等等。这些看上去不像新事物,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普通的东西也能变出很多新名堂。所以我认为“好玩”是科学老师一个很重要的品质。

    三、科学团队要勤“思”

      前面就有提到,本次会议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讨论一年级新教材和新课标。而这次培训喻老师也是以点到面,先对到会场的骨干教师和教研员进行培训,从而促进浙江省各区市的一年级教材培训。从这样一个安排让我看到了浙江小学科学团队的稳扎稳打和勤于思考。也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团队,浙江科学风才能立足浙江,席卷全国各地。这让我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也有了一些思考。做任何一个新的决定或者尝试一个新领域,必须做到认真思考,做好充足的准备。就像这次全国在一年级统一开设一年级科学课,我们就看到了浙江小学科学团队所做的准备:课标解读、疑难问题讨论,教材解读研讨,新课程体验等等。我想这样的准备会让当地的一年级科学课程比其他省份更加顺利。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准教师,在未来有很多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新的挑战接踵而来,而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对这些即将到来的新事物做好准备,以便到时候可以从容的面对他们。


     以前我在湖南感受科学风,这次我到风起之处参与科学风,短短几天的学习感受颇多。而接下来自己要做的就是研读新课标,熟悉科学教材。在新学期到来之际,以一个从容的姿态去上好我毕业后的每一节课。科学大舞台,风从浙江来,作为一名科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这股科学风留在湖南,留在本地。用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去形成属于我们的湖湘科学风。再一次感谢桂馨提供宝贵的平台。我也会以一颗感恩之心,用心去滋润我的学生。




mmexport1501834162683.jpg (, 下载次数:0)

(2017/8/12 16:39:04 上传)

mmexport1501834162683.jpg

最后编辑馨梦李志鹏 最后编辑于 2017-08-12 16:39:04
TOP
98#

小鹏是个好老师!
TOP
99#

鸟哥是个好老师  

哈哈
TOP
100#

回复 98楼芒果大大的帖子

谢谢大大,向大大学习
TOP
101#
TOP
102#

记《电磁铁》一课

磨课经历:

《电磁铁》一课是在2016年下期麓山科学组进行教研课评比准备的,当时要选出两节课在长沙市教师培训上展示。庆幸的是第一次独立准备的一节课被选上了。接着继续试教,把基本的流程理清,就这样在培训上完成了教研任务。记得当时老师们的评价还算不错,但是大部分的好评价都源于我还只是一个大四学生。今年桂馨奖学金项目颁奖典礼需要上一节教研课,由于工作地点已经发生变化,在一个乡中心小学没有科学团队帮忙听课议课、教学班级有限等原因没有选择再重新设计一节课。所以我在之前设计的两节教研课《电磁铁》《小苏打和白醋》两节课中选择了前者。由于这次展示章鼎儿老师要评课,想着机会难得,所以开学后就一直着手于磨课的事情。把课理清楚后再次回到大四代课学校麓山国际实验小学请教特级教师张好老师。因为请假只请了一天时间,把课上完听张老师评完课我就匆匆赶回来继续上班。这次张老师给出的意见就是把细节做到位,把更多的平台交给学生。修改教案后继续试教,由于自己带的学生以前从未有过实验课的经验,加上自己刚刚接手,所以试教不出所料,一节课时间远远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最后通过qq群找到了县里最好的小学科学老师联系方式,冒昧的求助,庆幸的是蒋老师非常热情的安排了学生让我试教,可结果还是如此,学生不敢表达,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和引导能力还是远远不够。就这样带着这堂《电磁铁》回到长沙。

上课反思:

上课前一天饶老师向我反馈了一些比赛的情况,很多时候不被人敲一下可能都不知道自己问题的存在,反倒是有点沾沾自喜。所以真的感谢老师们最真实的建议,只有这样的鞭策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一次让我深刻的意识到我的课堂其实无形当中还是以自己为核心,生本课堂只是停留在自己的理论当中。以前张老师也告诉我在常规课当中要有意识的训练这方面的能力,但是一直没有落实。所以上课前一天晚上我还是拨通了张老师电话,问了一个很大很不好回答的问题“我应该如何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张老师给我的答复是“首先你要认真听学生说,然后最重要的是你要理解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很多时候不妨追问一个为什么”。张老师就是这样不管什么时候找她都能给一个最合适的建议。上课前我一直重复张老师跟我说的那几句话。结束后,我自己认为对于关注学生这一方面还是有所强化。听完章老师的评课之后我才知道,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岂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岂是上课前去找师傅取经就能做好的。这个理念是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践行的,而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更应该努力去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才是一个教师的“功力”。两年前曾经在四川雅安听到章老师的评课,当时的感受就是章老师的出发点全部在学生,因为当时还只是大二,还未站上讲台,所以对于章老师的评课也没用多大感觉。这次活动再次听到章老师的评课,而且是评自己的课,对于“从学生角度出发”这个感受更加深刻了。我现在需要做到的就是在日常教学中,真正的去渗透关注学生,把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可以把教学的节奏慢下来,多给学生表达想法的机会。而不是在上教研课的时候才想着我要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到我是关注学生的。真正的做到心中有学生是不需要刻意,而是将其内化为一个教师的本能反应,当然这条路还有很长,我想作为刚刚毕业就能得到各位大咖老师们的指导是多么幸运。接下来就从每一节常规课开始。

在科学教育这条路上感恩有一群人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走!


TOP
103#

一页一页翻下来,感动着小鹏的坚持,欣慰着小鹏的成长,看好着小鹏的未来!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