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教案:
电的世界——《3.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教学设计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 王玉乾
课程标准要求:
物质世界领域的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四:简单电路的具体内容标准,4.1 认识电是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能量来源。了解安全用电常识。4.2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开关的功能;能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4.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教学分析:
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物质世界”,第三部分“能量的表现形式”之四“简单电路”的目标与要求,以及从学生实际的前概念出发,在STC科学课程教学理念引领下、在STEMx(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观念的转变下。本课教学是“电的世界”第3课时内容的学习:经过前面2课时的学习后,学生走进了电的世界,用电池、导线点亮了小灯泡,对回路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知道了什么是断路什么是短路。这两课中都点亮1个小灯泡,本课就在点亮两个小灯泡的挑战中起步。使学生接触到不一样的连接:串联、并联。接着再次挑战1个小灯泡和2个电池的电路连接,学生进一步体验不一样的连接方法。这样能使他们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本质区别有了体验和认识。课的最后,出示一个连接电路,可小灯泡没有发光,这是怎么了?交给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教学目标:
1.科学与工程实践:能利用一些电路元件组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画出比较正式的电路示意图,并最终用电路示意图指导电路的组建。
2.学科核心概念:知道小灯泡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更多的元件能组建更多的回路,小灯泡都能工作起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潜心于科学的研究活动,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应用更多元件能组建更多的回路,使小灯泡工作起来。
教学难点:
组建并联电路;区别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本质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小灯泡+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5根、科学实践记录纸
教师:分组材料2份、电工服装、多媒体设备+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挑战一节电池、两个小灯泡的电路连接。
1、前面两节课,我们的电路里都只点亮了一个小灯泡,如果有两个小灯泡,你都能点亮吗?
2、请学生扮演电路的连接方法。(相机指导绘制比较规范的电路示意图)
3、这些连接方法能使两个小灯泡都亮吗?我们验证一下。
4、学生分组,依照自己设计的电路示意图组建不同的电路连接,验证是否可行。在电路示意图里用小箭头画出回路。
5、师生小结,这两种电路连接方法有区别吗?一种叫做串联电路(小灯泡串联),他只有一个回路;另一种叫做并联电路(小灯泡并联),他有两个回路,有些还有两个以上的。
二、挑战两个电池、一个灯泡的电路连接。
1、如果有两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你能连出两个不同的电路吗?
2、小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归纳出不同的连接方法,绘制电路示意图。
3、请2-3小组代表交流设计草图,询问“回路”的问题。
4、学生分组,验证他们的设计。
5、师生汇总活动的收获。这两种连接方法与之前的挑战对比,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这里一种是串联电路(电池串联);另一种是并联电路(电池并联)。
6、对比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探讨两种电路的区别。
7、联系实际,倘若教室里要安装照明灯光,十几盏灯应该选择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
三、留下疑问。
1、展示一个电路,一个电池、一个小灯泡、一个开关,闭合开关,灯泡没有发光。电路怎么了?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比较两种不同电路的连接
教学设计:施建平
教材版本: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教学要求:1.科学概念。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用不同连接方法组成的电路。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连接电路,并在反复观察和实验中发现不同连接方式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勇于挑战、缜密推断的态度;乐于交流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探究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交流,能说出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的特点。
研究主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实验教学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四个灯座(灯泡),四个电池盒(电池),八根导线。
教师演示实验:实物投影仪;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实物投影出示简单电路图: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简单电路的基本知识,知道了在这个电路里,电流可以正常流通,形成了一个通路,小灯泡才能正常发光。当电路中的某一环节出现了故障,你说结果会怎样?(演示通路和断路两种情况,复习有关电路的基本知识。)
2.导入。在一些电路中,可能会有多节电池或多个灯泡,因此,在实际电路连接中,往往有很多种连接方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的电路连接。揭题。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复习简单电路中通路和断路的有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实物投影作为一种很有效的现代教育手段,能将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现出来,并将实验操作实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结合相关讲述,让实验过程更加直观、清晰。】
二、灯泡的连接方式。
1.提出任务:把两个灯泡、一个电池连接成一个电路,使两个灯泡都能发光。尝试不同的连接方法。然后进行比较,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单上。
2.小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完成多种连接方法。选择完成的案例准备演示。
3.分别实物投影演示两种案例,板书电路图,揭示“串联和并联”的名称。
4.交流:这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有何不同的效果?
A、同样一节电池两个灯泡,串联的灯泡暗,并联的灯泡亮。结合电压适当解释其中原因。
B、提示,如果其中一个灯泡坏了,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预测结果——实物演示验证——课件演示原理,得出结论:串联中一个灯泡坏了,整个电路成为断路,其余的灯都不亮了,并联中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5.联系生活中实际。我们家中的灯是采用哪一种方式连接的呢?这样连接有什么好处?(接法采用并联方式,一是灯泡亮,二是保证正常使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重点为比较两种电路的不同,其中灯泡亮度的不同很直观,一个灯泡坏了对整个电路的影响,通过实物演示也很清晰,但要知道其中原理就比较难了。假如对照电路实物来看的话,要在这些线路中描述清电流的动态很是不易,即使对照线路图,也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阐述清楚,但借助了动画演示,在学生阐述的基础上进行动态演示,那么并联电路中,实际存在两个相对独立的电路的事实就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了。很好地解决了本环节中教学的难点。在此基础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三、电池的连接方式。
1.提出任务:利用两个电池、一个灯泡组成一个电路,两节电池分别采用并联和串联的方式。
2.小组试验。教师巡回指导。选择完成的案例用以演示。
3.交流。分别实物投影演示两种案例,板书电路图,明确串联和并联。讨论:
一是电池连接注意事项:并联时要正极对正极,负极对负极;串联时正极对负极。
二是探究两种连接的特点:
同样两节电池,一个灯泡,串联暗,并联亮。(结合电压。灯泡的额定电压。)
为什么要用几节电池并联?(和一节电池比,亮度一样,但使用时间长。)
4.课件出示电池并联的电路图,说说电流的流向,并进行动态演示。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仍旧借助实物投影展示了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比较了电池并联和串联的不同之处。运用课件演示的优势,选择了并联电池的电路,让学生描述电路中电流的流向,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演示,从而从更深层面上了解电池并联的特点。因为电池串联的电路电流流向相对简单,就不必进行演示了。】
四、应用拓展。
有一个3v的灯泡,有6节1.5v的电池,应该怎样连接电池才可以让它正常发光,而且使用时间长些?
1.小组讨论。
2.教师适当引导,明确思考方向。
3.课后完成电路图的设计。
【设计意图:这个思考题是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的综合运用。教师的引导,只为学生思考的方向提供点拨作用,具体的连接需要学生运用课上所学去解决,这也是培养学生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意识。】
本课设计意图:
《比较两种不同电路的连接》是第一单元《电》的最后一课《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中的一个内容。经过前面对电的探究活动,研究进行到这里,学生可能会发现同样是两节电池接亮两个灯泡,不同的连接方法,灯泡的亮度是不一样的。这节课的研究内容就是从这里引出来的,研究活动中要让学生认识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怎么比较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不一样?把灯泡串联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把灯泡并联起来使用有什么特点?把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又有什么特点?这两个活动的设计,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进行分析比较,抓住串联、并联的主要区别。
这课的内容应该说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简单的。引导学生完成电池的串联、并联和灯泡的并联、串联的连接就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再通过比较得出串联和并联的不同之处:电池串联比并联时灯泡亮,灯泡并联比串联亮,这样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了。但我要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并找出并联和串联的另外一个区别,就是:电池并联中拿掉一个电池(或电池坏了)电路仍旧是个通路,灯泡还亮,而电池串联中就不这样。灯泡并联中拿掉一个灯泡(或者说灯泡坏了一个)另一个灯泡仍旧保持通路,而灯泡串联就不一样。并且与生活中的电路连接相联系。要弄清楚这些,必须要弄清并联和串联两种电路连接的原理,即电路的电流流向问题。这成为了本课的教学难点。FLASH课件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事实证明,课件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非常大。在学生在示意图上指明电流流向的基础上,通过课件演示,可以形象的验证学生判断的对错;在学生不能理解的电路中,课件演示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突破这个难点。课件演示的电流流向成为这节课的核心,也成为了一个亮点。而实物投影的运用,让一些演示实验的操作成为“现场直播”,清晰,直观,为学生了解实验过程提供了一个很有效的平台。结合学生的动手探究,实验交流,老师教的很轻松,学生学的也很轻松,而且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说,这节课成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实验教学的一个有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