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让我们一起分享家教经验—— [复制链接]

1#

让我们一起分享家教经验——

    有人说,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最大的差距不在于学校教育,而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家庭教育经验,有益自己,有益他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5 15:19:2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分享:《一辈子走好一条路》


 


    布兰科的父亲是一个大富商,每天,布兰科出门总是有车接送;


    奥特加的父亲是一个小摊贩,每天,奥特加出门总是靠双腿走路。


    布兰科的父亲总是对儿子说:儿子,将来无论你想做什么工作老爸都会帮你达成愿望。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律师,我会请我的私人律师来教你,他可是全国最有名的律师哦;如果你想做一名医生,我可以请我的私人医生来传授医术;如果你想做一名演员,我会请全国最有名的编剧和导演帮你量身定做,让你永远做主角;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商人,老爸我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经验,你老爸我可是一名大商人而不是一名小商人哦;


    奥特加的父亲总是对儿子说:儿子,老爸能力有限,不能为你提供什么帮助,我会做的只有摆地摊,除此之外,我什么都不会做了。


    两个儿子都记住了父亲的话。


    两个儿子都长大了。他们都该工作了。


    布兰科首先选择了律师,可是没多久,他就发现律师执业太枯燥了;于是他又选择了医生,每天和各种各样的病人打交道,需要耐心,他又觉得无法忍受了;还是选择演员好了,演员这个职业比较有趣。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演员这个职业实在是太辛苦了。于是他又决定和父亲学习经商。没想到,不仅就是金融危机,父亲的公司破产倒闭了。布兰科最终一事无成;


    奥特加呢,他则别无选择,每天跟着父亲摆地摊。摆地摊很辛苦,每天日晒雨淋,没过多久,奥特加就不想去了。在家里休息了几天,实在没别的事可做,又跟着父亲去了。中间也有过几次哭着不想做,但却只能面对现实。慢慢地,奥特加在摆地摊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懂得了,要想将来不摆地摊,现在必须把地摊摆好。后来,奥特加有了自己的第一家成衣公司。现在,奥特加已经成了世界上有名的富豪。他的公司在世界70个国家开了近4000家分店。


    有时候,有太多的选择并不是一件好事。往往别无选择的人,最终能获得成功!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5 15:07:40编辑过]

TOP
3#

读书琐语






                                                            梁丰高级中学 高冰峰 

1. 读书是不能勉强的,但是,对于成长的孩子来说,读书的兴趣又是可以培养的。


2. 人的身体离不开饭菜,人的精神离不开书。读什么书就如吃什么饭菜,经典作品就如粮食和蔬菜,是人的一生不可或缺的;一般的畅销书却像烤翅和可乐,偶尔吃吃无妨,但不可能一辈子只喝可乐不喝白开水,只啃烤翅不吃白米白面。
3. 
最好孩子自己去书店多走走多看看,翻开一本书,就像打开了一扇门,有些门后的风景是孩子喜欢的,有些却未必。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喜欢。
4. 
喜欢读的好书,要经常读。读好一本书,就像交了一个过得硬的朋友,一个过得硬的朋友强如十个泛泛之交。


5. 读书要一边读,一边圈画点评,读了之后还要经常回想咀嚼,写写读书日记或者读后随感是很好的方式。


6. 语文课本和读本其实也是很好的读物,不喜欢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孩子读不懂,可以借助参考书或者网络搜索引擎来解决阅读困难。


7. 读书先要读好目录,然后才能提纲挈领,整体把握。没有目录的话,自己要能归纳出一个目录来。


8. 读书要先把厚书读薄(把握框架和精要),还要能把薄书读厚(加入自己的联想感悟,结合自身和当下来思考)。
9. 
读书要能入,读得进去,身临其境,浑然忘我;读书又要能出,能从书中跳出来,站在自身和当下来批判性地看待书中所写。
10. 
我的看法都是主观性很强的,仅供参考。但是,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你读书,正如没有任何人能代替你吃饭。

TOP
4#

向诸葛亮学习十堂课:诸葛亮给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的环境。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你有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理想达到,你有否想过,有更多时间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意志力又会随著时间消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请你想一想,你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忠告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於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你有没有从大处著想,小处著手,脚踏实地,规划是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地传递了具体的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简沟通吗?

TOP
5#

一个母亲的思考(转载)



 今天中国的青年:

非常优秀,但是非常困惑;


    非常聪明,但是不够自信;


    是多年来第一代能够在平安的社会、完整的教育中成长的一代;


    出生在被信息铲平的世界中,他们必须成为融会中西的精英;


    有幸出生在拥有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


    当然最重要的是:中国的青年是我们的骨肉,我们的最爱,我们的一切。这一个理由就足够让我们努力学习,努力提高自己,让我们各自成为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父母


    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该遭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


    有一位母亲从不说一些令孩子泄气的话,也不会去抱怨孩子,责骂孩子, 这位妈妈在找不到适当的答案前都是保持沉默,以自身之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长,孩子在这样宽容的环境下,最後交出优秀的成绩。


    这个孩子对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只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地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落后?”     


    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


    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也不知道给孩子怎样说。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


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她真想说对孩子,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的人灵。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这位妈妈想了想还是没有回答孩子的问题。继续保持沉默。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等等的抱怨与责骂的词语来对儿子说。


    然而,这位妈妈也在思索这个问题;难道我的儿子脑袋真不够聪明吗?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他,平时以活得够辛苦了?在我这里还要给他一次打击吗?最后这位妈妈还是依然保持沉默,因为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就这样2年过去了,儿子也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有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相比,他的成绩也一直在提高。


    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她带他去看了一次大海。没想到的是在这次旅行中,这位母亲找到了回答儿子的问题。现在这位做儿子的再也不担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没有人追问他小学时成绩排第几名,因为这个孩子去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清华。


    寒假归来时,母校请这个孩子给同学及家长们做一个报告。


    其中他讲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那年我小学毕业,妈妈带我去看大海, 我和母亲坐在沙滩上,母亲指着前方对我说,儿子,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但是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海鸥。


这个报告使很多母亲流下了眼泪,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亲。


    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能的开发和拓展,让孩子健康地生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境,一种智慧的胸襟,一种独特的魅力,这一切必须以宽容为基础!


    在陪孩子读诵经典也一样如此,我们都要去学海鸥的笨拙,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跃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海鸥。有时我们做家长要慢慢的陪着孩子长大。


   每一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天使,每一个父母都是孩子的守护神,让我们用足够宽容的心,对待我们的孩子,言传身教,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孩子,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TOP
6#

你是好妈妈吗(转载)


 ——做一个智慧的妈妈


    下面这些细节,做妈妈的可以自省反思,对照检查,学做一个优秀的母亲!


1、每天进家门之前,一定记住: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孩子需要看到快乐的母亲,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2、当孩子和我们交流时,一定要有耐心,并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比如孩子在学校得到奖励,兴致冲冲地告诉妈妈时,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不屑一顾,一定要和儿子一样高兴地表扬他,和孩子分享这个快乐,因为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再比如当孩子问问题时,妈妈绝不能表现得像在单位里那么聪明能干,装装“无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鼓励孩子动脑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于网络。妈妈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答案都说出来,边说还边洋洋得意,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会造成孩子自卑心理。


3、我们家长都在意孩子的成绩,这很正常的,但要注意自己的方式方法。当孩子考试成绩优秀,在和孩子分享胜利时,也别忘了提醒孩子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当孩子考试没考好时,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发火或脸色阴沉,孩子这时正紧张地观察着妈妈的脸色,心里更是忐忑不安。所以,妈妈最好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一起分析错在哪儿。如果孩子已经知道错在哪儿,妈妈也不必再纠缠。最后要鼓励孩子:真正明白了才是目的,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如果妈妈无法控制情绪,就去卫生间洗把脸,照照镜子,做几个深呼吸,也一定不要带着情绪对孩子大喊大叫。


4、当孩子在考试前或做比较重要的事情前表现出胆怯时,妈妈不可以训斥他胆小或表现得比他还紧张,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无法正常的发挥。妈妈可以很轻松地对孩子说,爸爸妈妈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经历过这些,表现的还不如你呢,你比我们强多了。妈妈的鼓励会给孩子更多的底气和自信,他会发挥得比平时更好。如果孩子确实心事重重比较紧张时,妈妈可以在孩子床边陪他入睡,跟他讲一些有趣的事,疏解他内心的压力。 


5、当孩子遭受失败或挫折时,妈妈要表现得更加坚强和绝不放弃,冷静地告诉孩子失败只代表一时,不代表孩子终生失败。妈妈一定要相信孩子,并对他报以极大的希望。最差的做法就是用刻薄的语言挖苦他,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甚至新帐旧账一起算。这样的母亲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放弃自己本应美好的前途。


6、妈妈和孩子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关系(平等不是无原则),懂得互相尊重对方。妈妈不要在孩子还没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时,就自以为是地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以“你必须……”、“你应该……”的语气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观点来代表孩子的观点,而且要求孩子必须去执行。妈妈千万不能成为“专制”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是非判断能力。


7、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所以,母亲最清楚孩子的弱点在哪里,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控制自己说话的方式。如果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以讽刺、批评或要挟,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这无疑是用最尖锐的武器在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孩子内心会很受伤害,因为这个伤害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另外当妈妈的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语言的数量,千万不要唠叨。最让孩子害怕的是母亲的沉默,所以,与其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不停,不如用嘴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他所犯的错误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母亲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虽然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观察母亲是否把所说的事当真。


     所以,妈妈在家就是妈妈,不是职业女性,妈妈应该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关注孩子内心的起伏变化,关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呵护孩子的情感,培养孩子的性格。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够超越自己,那么,再能干的母亲,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得“无知”一点,表现得“笨”一点,表现得“迟钝”一点,表现得“和风细雨”一点,这样的话,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妈妈“有知”、“聪明”和“敏捷”,他觉得他每天都在超过妈妈,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过了妈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5 15:18:42编辑过]

TOP
7#

在孩子面前,请尽量少玩手机!(转载)




       家长是一种职业,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了!也不要以为你开着电脑玩着,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了!美国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能够取得成就,20%取决于后天努力,80%取决于父亲教导。作为孩子生命中重要的人,同样一句肯定的话,如果由爸爸说出来,对孩子的影响力会是妈妈的50倍。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能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而爸爸则是塑造孩子对人生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谁更重要?答案是都很重要。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婚姻是否幸福;和父亲的关系是否和谐,会影响孩子未来的事业是否有成就。


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需要每天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高品质关系的建立,需要每天专注的陪伴孩子15分钟。


所谓高品质的陪伴,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 父亲或母亲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没有跑神,没有想着工作,没有想着压力;固然这些都存在。可以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讲故事;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游戏或打球; 可以是一起听段音乐唱唱歌; 可以是和孩子一起坐在沙滩上听海浪的声音, 讲解大自然的知识。可以是和孩子一起爬山、一起坐在地上研究自然,观察小动物、花儿、小草树木。可以是不加评判、没有指责、没有轻视、打击、没有打断; 只是很单纯、很欣赏、很专注、很幸福的,静静聆地听孩子诉说。在聆听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有的是:嗯、 哦、哇、是哦、然后呢?还有呢?接下来呢?等回应。


在陪伴的过程中,尽可能多一些身体上的接触:拍拍孩子的肩膀,摸摸孩子的头,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拥抱孩子等等。 还有,很欣赏的眼神也很重要。方法还有很多,而最关键的就是:在那个片刻为人父母的你是否是——全身心的同在。不多,每天只要15分钟!家长这种职业的特点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也许你事业有成,但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家庭教育的失败。 无论儿女,孩子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孩子的成长教育,你只有一次机会,千万不要错过。

TOP
8#

“失望”的小孩,长大后会变成什么状态?(转载)






    有个小朋友,在妈妈过生日前夕,用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偷偷为妈妈画了一张生日卡,并写上了很多甜蜜的话。生日当天,他兴致勃勃的拿出了卡片,本以为妈妈会喜出望外,没料到,妈妈随手接了过来,扫了一眼,就放到了一边。他很失望,但还是提醒妈妈,里面还有很多字呢。妈妈敷衍他,等一会我有时间再看。他愤怒的抓起卡片,我不给你了,再也不给你了。气冲冲的跑开。这件事被他妈妈当笑话出来讲,你没看到他生气的样子,真好玩。”  听的人中也有人笑,小孩就这样,任性。但是只要用心感悟孩子的家长肯定笑不出来,眼前只会闪动着那双失望的眼睛。孩子得到爱,也想要回报给他所爱的人,却落了个一场空。而这样的相处方式,可能只是他和妈妈之间长久以来的一种固定模式。孩子一颗热烈的心,被冷着,淡着,直到慢慢地熄灭。


一位男士情人节给老婆买的鲜花,想要浪漫一下,谁知老婆毫不领情,拿起鲜花就扔到了垃圾桶里,并警告他,以后少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于是男士咬牙切齿的在心里默默发誓,自己以后再也不犯贱了。


那个失望的小孩,今后人生之路会和这个男士相仿,因为他们走的是一条有因果关系的道路:曾经付出的爱没有人要,最后索性关闭了自己,也不懂得怎么去珍惜和保存别人的爱。有时候,看有些父母抱怨孩子成年了也不懂事,不体谅父母,这真的怪不得孩子。要怪还是要怪做父母的教育引导。扪心自问,你教会孩子怎样去爱亲人了吗?你告诉过孩子接受别人恩惠需要感恩吗?爱不会自动从心里长出来,就像种子很难在贫瘠的土地上发芽。
    
如今学校门口接孩子放学的家长比比皆是,您会看见有些已经人高马大的孩子,一出校门就把沉重的书包甩给爷爷奶奶,他们两手空空嬉笑着和身边的同学打闹,完全忽视了孱弱的老人家已经不堪重负。当然,老人们也从不拒绝,他们彼此都默认了这种方式:孩子只管享受,不需要承担和付出。


有的家庭父母很慈祥,虽没什么文化,但特别尊重有知识的人,竭尽全力的支持孩子读书,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学习最重要。孩子每天都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家务不用做,孩子有时候看见父母忙碌不忍心,想要帮着干点啥,还要遭到父母的呵斥,你只管学习,别的不要管。
    
而另一种家庭,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锻炼他们自理的能力,教育孩子劳逸结合,平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情以及寒暑假期间给孩子创造锻炼成长的机会,收拾房间,做简单的饭菜,洗自己的衣裤、袜子 ...... 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思维和价值观一定截然不同。  一直被父母偏移在自己的轨道上,从来没有也不需要付出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他走向社会最大的问题就会出现,那就是不知道怎么对他人好,也不会对他人好,甚至连起码孝敬父母也不会,因为这样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不懂人情世故,不懂人间冷暖,是父母一直让他心里只想着自己,不必对别人有任何回报,这种经年累月的暗示让他固有的感恩之心那部分都蒙了尘,落了灰,对别人好的那种基本技能好像许久不上发条的电动玩具,彻底失去了动力。有人总相信,孩子小不需要为父母做什么,以后他们就懂了。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懂得付出,是被训练的结果,而感受到付出的快乐,是比被爱还要大和广博的情怀。  


爱和能力无关,刚会写字画画的孩子给父母画一张卡片,那就是他所能做出的最好的关于爱的表达,不应该被忽视,而应当及时予以适宜的鼓励或褒奖。  民间有句老话说:惯子如杀子。你娇宠他,捧他在手心,他永远只需要想着自己,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私,而自私的人很少有真正的快乐,因为他们永远只看到自己失去了什么,最后他们的世界将缩小到只有他自己。


所以说,娇惯孩子是很短视的一种行为。漫长的人生中,当父母的只能有短暂的时间将孩子奉为至宝,在绝大多数光阴中,他们需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教会他们有爱,会爱,才是父母给孩子最珍贵的一份礼物。父母的爱再浓再烈,若是都在他的心里结不出善意,那这样的爱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一个人连朝夕相处的父母都不知道怎么爱,在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别的值得去付出的人吗?


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可谓无私”——从小管到老,一刻不能放松,丝毫不求回报。这是伟大的爱,也是狭隘的爱。因为这爱的终端是死胡同,它只是单程路,从这头到那头,没有河流蓬勃入海的那种力量,也得不到落地生根,繁花似锦的结果。睿智的家长会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在父母面前做“大人”,证实孩子心存的强烈的荣誉感和存在感。孩子需要知道父母爱自己,更需要知道父母也需要自己。这对孩子而言,是双重重要的事情。 


任何爱,无论父母之爱还是伴侣之爱,都应该走双程。 从一颗心到另外一颗心,如种子落到潮湿的土地,生根发芽,长出嫩绿的枝叶,生出一片阴凉。这样的爱才会有价值。


被爱,叫人找到在人世间的温暖,而主动的去爱人,则是在为人世间创造温暖。


孩子不仅仅是父母独有的财产,他除了是父母的孩子,还是未来社会的公民,他所爱的人的未来的伴侣。而一个好的公民和好的伴侣,从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身上展现雏形。养育孩子,前半生用心,后半生省心;前半生省心,后半生伤心。用心陪伴才是最好的爱。孩子最在乎的不是父母为他花了多少钱,而是在他成长过程中花了多少时间。孩子的力量来自于信念。唯有父母内心强大、自由,才可能给孩子真爱。在孩子遭遇挫折时不是责骂训斥,而是接纳和鼓励: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永远会和你一起,我们永远爱你!永远支持你!在孩子做出自己选择,走一条与我们不同的路时,给予尊重和支持:生命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场竞赛,让孩子懂得人生之路需要自己买单,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正确的家庭教育,会使得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理性的家长必定给孩子灌输理性的爱,先知先觉需要家长与时俱进,不断学习。

TOP
9#



       
选择做什么样的家长(原创)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救救孩子,还是救救你自己》,里面的一个观点非常赞同:“你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是你自己问题的投射。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

所以一直在问:我到底想培养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其实质就是问自己,我该做一个什么样的家长?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爱阅读的人。我们常常埋怨:孩子不爱阅读。那么,先请扪心自问:你是个爱阅读的家长吗?在吆喝孩子阅读的时候,你在干什么?是在电视机前看连续剧,还是捧着手机聊QQ……如果你自己都没做到,都没有自制力,你如何来要求你的孩子?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个有上进心的人。对我来说,做教师不一定称得上事业,但我始终保持着上进的心态。所以,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老师;所以,参加了实验小学副校长的招考;所以即便在40多岁的时候,还参加了在职教育硕士的全国联考,并以200多分的成绩被西南大学录取……说实话,这些行为,一方面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些,更重要的,是给儿子做个榜样,让他理解到: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


我希望,我的孩子是个大气淡定的人。所以,我常常反思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成熟冷静?是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跟朋友相处的时候,是不是斤斤计较……工作之余,朋友群里也会聊聊,朋友们都爱拿我开玩笑,仿佛我是一个开心果。我常常引以为傲:一个能被大家拿来开玩笑的人,一定是个有气度的人。

    我还希望,我的孩子是个负责任的人。我一直认为,男人就应该有担当,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如果选择做一名教师,你要为孩子的成长负责;如果选择做一名医生,你要为病人的健康负责;如果选择做一名公务员,你也该对得起自己的这份薪水……。所以,我对自己说,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浑浑噩噩,至少,得知道自己是谁,自己该做什么。守得住底线,对得起良心。
可以被人家忘记,却不可以被人家轻视甚至鄙视。


什么样的你,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让我们三省吾身:努力做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一个成熟大气的人,一个有追求的人!——一句话,一个有素养的人。

TOP
10#

家教学问博大精深,意味深长,但是好的家教一定有好的效果,以上美文值得好好学习,谢谢楼主的分享!
TOP
11#

没有最好的经验,同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2个孩子就会明显不一样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2#

家庭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成长成熟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为了自己的孩子,也为了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所以平时也非常重视家教经验的学习,也阅读、收集了一些家教的书藉和杂志文章。我印象最深的有:孙云晓著的《忠告天下父母---好习惯是一生的资本》、《好父母、好方法---孙云晓23年家教精华》,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小卡尔威特著《卡尔威特的教育2》,还有浙江省妇联主办的《家庭教育》杂志。最近从萧山图书馆借了一本詹姆士杜布森博士著、裴彤和王跃进译的《勇于管教》。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好方法、好经验,以后抽时间把自己阅读过程中感觉不错的一些摘录和大家分享。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13#

感谢分享!
一个人能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TOP
14#

好文章集合。谢谢并点赞!
享受教育
TOP
15#

很丰富的内容,学习了。
TOP
16#

好深刻的帖子,楼主非常有心!敬佩!静下心来,沉下心去,和孩子在一起的世界可以很美!持续学习中!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17#

玩手机这个习惯要改啊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8#

感谢楼主的分享
生活是个多面体
TOP
19#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原创)


1.陪孩子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阅读就像一个点金石,点到谁,谁就能收获成功”。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而且有切身的体验。为了培养儿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他很小的时候,我就每天给他讲故事,从不间断;到了小学一年级,儿子便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自己阅读了,我也总喜欢陪在他身边。整个小学阶段,我们总是鼓励他杂读,并且和他一起读,比如《世界上下五千年》《明朝那些事儿》、秦文君系列儿童小说等,这些儿子喜欢的书,我基本都读过。读孩子喜欢的书,不仅营造了很好的家庭读书氛围,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到了初中,儿子的阅读有了自己的喜好,偏爱科学与历史,不喜欢文学。为了避免阅读面的狭窄,我采取了一些策略。比如,去新华书店挑书时,除了挑他喜欢的类别外,我故意挑了一些名家散文等。他当时很有意见,不同意我买这些书。我马上说:这个不是给你看的,而是爸爸妈妈看的。然后,我每天会把这些散文书,放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等他看完自己的书后,发现我读得认真,好奇心促使他也想拿来翻翻。真的去看了,他才发现,原来名家散文确实有值得称颂的地方。因为读得杂,读得广,所以对他各门功课的学习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使他可以融会贯通。可能有的家长说,我孩子不喜欢读书,怎么办?我想,从现在开始,家长带头读,孩子一定会跟着慢慢的转变;还有的家长说:没时间读,怎么办?我觉得,时间是挤出来的,不如把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花到阅读上,相信,日积月累,孩子定会逐渐发生质的变化。


TOP
20#


2.交流与鼓励很重要。


我一直认为,如果你的孩子有什么想法,遇到什么困难或问题,愿意第一时间跟爸爸妈妈交流,那么,这就是做家长的最大成功。从初中到现在,我们从没跟其他家长拼车,目的就是想利用接孩子的这段时间,跟孩子交流他一天的学习、心情以及班级里的趣事,以便更好地了解他,给他加油、鼓劲。


当然,交流与鼓励是需要方式方法的,有时候,行动也是一种暗示与教育。儿子刚进初中的一个月,在老师的眼里,是一个问题学生。因为他课堂上不记笔记,坐姿也不那么端正,有时候,还会忘记把订正的作业给老师批……常青藤第一个月月考,考了班级25名。有件事让我记忆深刻: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我跟朋友们有个约会,就把儿子送到弟弟家晚饭。结果,却收到数学老师的短信,速把订正的作业送到常青藤初一数学办公室。当时,真是又郁闷又生气。怎么办?我知道发怒不能解决问题。原本想让弟弟送他去学校的,但反复权衡后,觉得还是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教育一下他。于是,先跟朋友请假,有要紧事必须处理好之后再过去。然后陪着他到数学老师办公室,交上作业,以家长的身份当面跟数学老师道歉,并代替他许下承诺,绝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虽然没有严厉的批评,但是这件事情对他触动很大。晚饭时,他跟舅妈说:我一定好好努力,再也不会考25名,再也不会让妈妈为我去道歉。之后的一段时间,我明显地感觉到儿子的变化,每天回家的路上,他主动跟我交流关于学习方法的问题。而我,也正好给他一些建议:比如,虽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但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些共同的做法,这些做法可以借鉴,并内化为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相信,这样的交流对他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一个多月后的期中考试,他一下子从25名进步到第三名。这次进步,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自信心,也增进了他对我的信任度。之后的三年,他遇到什么问题,总会主动地与我探讨,而我,也得以更多地了解他的内心。初三时,当他回过头审视刚进初一的那段时光,这样评价自己:“那是一段混乱的日子,幸好,老师和家长及时点醒了我”。


作为家长,我们很少给孩子负面的打击,更多地是正面的鼓励,因为我们相信,他可以变得更好。比如每一次考试后,我们更多地引导他去分析存在的问题,更多地和自己比是否有进步,而不仅仅是关注名次;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但不会给予任何的物质奖励,因为,我们一直给他树立一个观点: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对于好成绩,他即便内心窃喜,但却表现淡定;我们允许他失败,经常对他说: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只要自己不放弃,就能收获成功,所以,他有着一颗与年龄不符的强大的心。可以说:目标与理想的确立,内心的强大,使他觉得,学习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乐在其中。


TOP
21#


3.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我。


如今,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挤占了孩子大部分的空闲时间,我们应该如何管理呢?我认为,家长的引导很重要。从小,我们就跟儿子渗透这样的观念:手机是用来联系的,电脑是用来查资料的。所以,直到现在,儿子上学期间从来不用手机,更不会夜里趁家长不注意聊QQ;至于电脑,我不能保证说100%不玩游戏,但绝大部分时间是用来查资料。这个学期,他迷上了台风,空闲时间上电脑基本都是了解、研究台风的信息;


如何安排自己的假期,对孩子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鼓励儿子自己制定假期计划,安排每天的学习与生活,尽量保持上课期间的作息规律。初中三年的假期,在学习方面,主要以各门功课的预习为主。儿子经常说,跟班级里的同学相比,他是最幸福的一个,因为,爸爸妈妈不给他报补习班,他的学习,完全出于自己的自愿,他可以更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我们经常给他加油打气:别人靠假期补习来获得好成绩,你要通过自学来提升能力,从而获得好成绩。每年开学的预习考,儿子都把它当成对自己预习能力的一种检验,而每每获得了成功,则又是对他自信心的极大提升,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TOP
22#

上个学期期末,梁丰高级中学邀请我给全体高一年级的家长谈家教体会。其实,教育这个事情最是需要技巧和艺术的,且因人而异。儿子并不是一个最优秀的孩子,我总觉得自己上台颇有些王婆卖瓜……


儿子是一个有特点的孩子:他爱阅读,且知识面广;他内心强大,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他交友谨慎,宁缺毋滥……我常常觉得他比较孤独,可他信奉自己的原则:宁要一个知己,也不愿趋炎附和。语文老师也说,因为他有思想,所以注定孤独。我不知道,这样的态度会影响到他人生的快乐吗?毕竟作为一个家长,孩子的快乐才是父母的最大幸福。


儿子常有经典之语,让我每每为之感叹。记得上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儿子说了这么一句话:学习,如果仅仅为了应试,那就简单多了,只要学习获得分数的技巧而已;然而,学习,不仅仅为了应试,所以,它是一项很复杂的工程啊。小小年纪,竟有这样的感悟,让我们从内心深处为他而鼓掌。


从初中到现在,儿子的学习成绩不断提升且趋于稳定,初中三年,四次奖学金考试,他三次获奖(一、二、三等各一次);高中第一学期,他又一次获奖,而且是高一年级的唯一一个一等奖。其实,我们不在意他是否获奖,更在意他学得轻松而快乐。


有人说,高中是魔鬼般的三年,但我衷心地希望,他能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最值得珍惜和回忆的三年。

TOP
23#

有思想的人站的高度不同,会孤独很多。
一直努力中……
TOP
24#

家教的责任比任何形式都重要,现在很多家长总认为教育应该是学校的事,事实并非如此,好的家教才有好的孩子。
TOP
25#

白岩松给儿子的信:站在第一位置的不一定是胜者

 

    今天这篇文章,来源于人民文学出版社暑假出版的一本新书《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他们致孩子》,里面汇聚了30位名人倾心写下的亲子家书集。这些名人,既有来自教育界的教授,如陈志武、于丹,也有来自文化界的名人,如池莉、安妮宝贝,还有媒体的主持人、记者,如张泉灵、白岩松。
    第一篇文章的作者是白岩松,曾经担任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1997年儿子白清扬出生。对儿子,他褪去了新闻主持人的犀利与干练,剩下的是父爱的宽厚与温情。
  少有宏大遥远的嘱托,更多是关乎品格的叮咛。他深知人生是孩子独有的体验,旁人甚至父母都难以掌控,所以他以洒脱淡然的态度来伴儿子成长。


学会宽容
今日落笔,是在充满乳香的房间里。我的儿子饱餐一顿后,安静地睡了。那种照看新生儿的奇妙感受充满我心。我知道,我们在彼此的生命历程中,将相互温暖与扶持。
  做了父亲,我不该两手空空迎接他的到来。但孩子那稚嫩的小手还举不起任何可称为礼物的东西。那就让我将祝愿当成礼物,投入生命的邮箱,来一个慢件邮递。当他长大的时候,再好奇地拆封吧。
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孩子,你就先把宽容挑出来吧。也许平和与安静很昂贵,不过拥有宽容,你就可以奢侈地消费它们。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随和,让你把一些人很看重的事情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灵里过夜。于是,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一旦你拥有宽容的美德,就将一生收获笑容。


不争第一
  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当了第一的人也许很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于是,就将永远向前。可生命的每个阶段,第一的诱惑总是在眼前,于是生命就变成劳役。
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时代的风向总是在转变,那些被风吹走的名字,总是站在队列的前面。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你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在和自己赛跑,在那条长长的人生路上,追求更好强过追求最好。


爱上音乐
 在我们的身边,什么都会背叛,可音乐不会。哪怕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背过身去,音乐依然会和我窃窃私语。我曾问过一位哲人,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还是需要一两百年前的音乐抚慰?哲人答,人性进化得很慢很慢。
于是我知道,无论你向前走多远,那些久远的音符还是会和你的心灵很近。生命之路并不顺畅,坎坷和不快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但爱上音乐,我便放心。因为一两百年前,那些独对心灵的音乐编织者,早已为你谱下安慰的乐章。在你成长的时代,信息的高速发展将使人们的头脑中独自冥想的空间越来越小。然而,走进音乐的世界里,你会在和音乐的对话中学会独立,学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激活生命。每当想到,今日在我脑海里回旋的那些乐章,也会在未来与你相伴,我就喜悦,为一种生命与心灵的接力。


还有来点幽默、健康
  其实还有,比如说,来点幽默、健康,有很多真正的朋友;但我想,生命之路自己走过,再多的祝愿都是耳后的叮咛,该有的终将会有,该失去的也终会失去。然而孩子,在父母的目光里,你的每一步都将是我们生命里最好的回忆。
  很久很久以后,也许你会为你未来的孩子写下祝愿的话语,只是不知,是否和我今日写下的相似?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心路历程,所以它和朝代的更迭无关。孩子,当将来你拆开这封今日寄出的邮件时,我还是希望,你能喜悦并接受。
via《成长,请带上这封信:他们致孩子》
TOP
26#

LZ太有心了,谢谢!
TOP
27#

李嘉诚谈教育:如果子孙是优秀的,他们必定有志气,选择凭实力去独闯天下。反言之,如果子孙没有出息,享乐,好逸恶劳,存在着依赖心理,动辄搬出家父是某某,子凭父贵。那么留给他们万贯家财只会助长他们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的恶习,最后不但一无所成,反而成了名副其实的纨绔子弟,甚至还会变成危害社会的蛀虫。如果是这样的话,岂不是害了他们吗?——李嘉诚
李嘉诚在教育子女方面是很成功的,他的两个儿子在商界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大儿子李泽钜帮助其父亲打理家族传统生意,二儿子李泽楷在新闻媒体、数码港、电讯盈科等业务上接连取得令人注目的业绩,靠自己的奋斗赢得“小超人”的美誉。李嘉诚对孩子的教育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做正直的人,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
做正直的人,李嘉诚的这种思想由来已久。那是1943年的事情,父亲刚刚去世,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泪去买坟地。卖地给李嘉诚的人,是两个客家人。李嘉诚将买地钱交给他们,并坚持要求去看地。这两个人看李嘉诚是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用客家话商量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他震惊地想,世上居然有如此心黑、如此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将他安葬在这里,九泉之下的父亲也得不到安眠的。
李嘉诚深知这两个人绝对不会退钱给他。就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他另找卖主。这次买地葬父的一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使他不仅上了一堂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课,而且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李嘉诚来说,也是面临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在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在生活上乐于助人,做正直的人。
李嘉诚不仅自己坚持做正直的人,而且还着力培养孩子们这种美德。小儿子李泽楷曾说:”我从家父那里学到的东西很多。最主要的是怎样做一个正直的商人。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与合伙人的关系。李嘉诚常常教育俩个儿子,要注意考虑对方的利益,不要占任何人的便宜。
2、注重孩子的文化教育
李嘉诚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很早,当李泽钜和李泽楷八、九岁时,每当董事局要开会,他们兄弟俩就会坐在专门为他们而设置的小椅子上。进行独得的商业熏陶。不仅如此,李嘉诚既具有细心又有耐心,总是在会后鼓励两兄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认真地进行解答。两个儿子称赞父亲是最好的商业教授。
当两个儿子读完小学和中学后,李嘉诚就将他们送到国外留学深造,从他们自身条件以及能力方面打下坚实基础。李嘉诚说在西方先进国家留学深造,既可以优先吸纳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使他们充分运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外面的世界,去增长他们的见识,一如俗语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家长需知勤力求学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是闭门读书,根本不认识外面的新生事物,则只是一个书呆子。
3、教育孩子不要过于计较个人得失
李嘉诚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勤俭节约,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榜样。甚至到他成为巨富时,他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十分平淡。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他带的是廉价的日本表,穿的是十年前的西装,居住的是三十几年前的房子。他要求孩子们养成勤俭节约饿习惯,当孩子在美国留学[微博]时,鼓励孩子勤工俭学。李嘉诚教育孩子们,创业之初,重要的是抓紧机会锻炼自己家,使自己学到真正的商业本领,而不要其计较个人的得失。
4、给孩子磨砺的机会
为了培养孩子们独立处事的能力,能更多的积累商业经验,李嘉诚允许两个儿子在大学毕业后,各自在加拿大创业一段时间,以证实自己的才华。当儿子李泽钜在温哥华发展物业的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时,李嘉诚总是信赖儿子的意见,放手让他去处理每一个难题。苦尽甘来后,李泽钜也由此得到了面对各种创业艰辛的信心。
5、告诉孩子处世哲学
李嘉诚认为,作为企业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打交道,注意人们怎么想,怎么做,以及做什么都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李嘉诚告诉孩子们:“工商管理方面要学西方的科学管理知识,但在个人为人处事方面,则要学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断修身养性,以谦虚的态度为人处事,以勤劳、忍耐和永恒的意志作为进取人生的战略。”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总结出前人的养身之道来教育孩子怎样重承诺。他说:“如果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你就必须重承诺,在作出每一个承诺之前,必须经过详细地审查和考虑。一经承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难,也要坚守诺言贯彻到底。
在李嘉诚的培养下,两个儿子都能独立处理加拿大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庞大发展规划,以及策划收购美国哥顿公司”垃圾债卷”等一系列大动作中,都表现出惊人的胆识和灵敏的商业头脑,李嘉诚曾自豪地说:“即使我不在,凭着他们个人的才干和胆识,都足以各自独立生活,并且养家糊口,撑起家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8 9:39:27编辑过]

TOP
28#

教育,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钱文忠在“第三界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各位尊敬的校长、老师,非常高兴来到本次论坛。本来,我的演讲题目是俞敏洪校长规定的,但是,听了四中校长和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的发言之后,我想临时改改。我打算以一个学生、一个家长、一个老师的身份,来谈一谈我对教育的看法。


  对于中国当下教育的看法,坦率地说,我只有四个字——“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中国今天的教育。为什么?因为在我看来,今天我们对中国教育所有的看法也许都起源于一种错误,今天我们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什么是教育。


  我们在不断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我想说,教育不是这样,也不应该是这样。中国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我不相信所有问题都有解决办法。我们这个民族现在有一个奇怪的心态,就是不怕有问题,只要找到办法,问题总能解决。我要告诉大家,这是谎言,有些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得了癌症,如果早期发现还可以治疗,如果发现了却不去治疗,或者用更坏的办法去对待,或者说纵容它发展,到了癌症晚期再去治疗,还有用吗?没有用。我想,中国教育可能就是这个情况。今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教育的问题,我们也给出了很多理由,也有很多理论,也在做很多努力。但是请大家扪心自问,你们相信中国的教育还有救吗?恐怕很难说。我个人不相信。为什么?我们的脑海里有太多似是而非的想法。中国正面临着很多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面临过的问题。


  比如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请别忘记了,我们所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都是针对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在拼命反思,但是别忘了,接受教育的对象的主体已经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亚种了。我们没有办法,不知道怎么教育这些孩子。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们今天讲快乐教育,讲我们的童年很快乐。可是,我们的童年快乐吗?至少我一点都不快乐。回忆一般都是虚幻的、快乐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座的我们谁不是一路考试拼上来的?我们小时候也有那么多作业,我们小时候还吃不饱饭,有时候还被老师揍两下。


  凭什么教育是快乐的?我实在想不通,教育怎么一定是快乐的?教育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凭什么对注定将要接替我们的子孙让步,我想不明白。


  现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励。那么,惩戒呢?教育可以没有惩戒手段吗?单凭鼓励就可以完成教育了?我也不相信。刚才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说,家长无论在任何情况都下不要看孩子的日记。我不敢苟同。为什么不让看?我从小的日记父母就看,也没把我看傻了。


  听说前段时间教育部发了一个文件,内容是“赋予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要赋予?何况什么时候剥夺过?没有剥夺要重新赋予吗?现在的孩子骂不得、说不得、批评不得,一点挫折就接受不了。小时候,我的老师惩戒过我,但我们的感情到今天都很好。现在对孩子一味表扬,那惩戒呢?


  我们讲跟国际接轨,接轨了吗?我看是“接了个鬼”。我是在欧洲留学的,我们常讲欧洲的教育怎么怎么好。好啊,大家看看英国的好学校规矩严到什么地步。英国议院通过了一条法规,大意是“允许教师在历经劝告无效的情况下采取包括身体接触在内的必要手段,迫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遵守纪律。”说白了,就是可以适当地揍。大家都说新加坡的教育好,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墙上不是经常悬着一把戒尺?据说,孩子表现不好,按规定打三下,只许打手心,不许打手背,必须两个老师在场的时候才允许执行。


  但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思路是对孩子不停地让步,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如果说过去的教育都不对,那俞敏洪校长是怎么培养出来的?徐小平、王强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我们不是过去的教育教育出来的吗?我们是随地吐痰了还是耍流氓了,我们什么都没干,挺好。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让步,我们对孩子要真的负责任。不要迎合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


  人类社会没有绝对的公平,美国也不公平,中国也不公平。现在几乎可以说唯一的一条公平线就是高考了。如果说按照所谓的素质来招生,那么,中国的平民子弟有多少能进北大、清华?一个孩子连公平竞争都竞争不过人家,还说素质很高,谁会相信?所以,不要迎合社会上有些所谓的专家的话。


  我现在提倡恢复全国高考,而且是裸考,不要加分。王强是内蒙古高考的第二名,我是那年高考的上海第二名,我们都是这么考到北大的。如果高考制度不能改,我们的教育就不能改,高考是指挥棒啊!高考制度之所以不能改,是因为我们找不到比高考制度更不坏的制度。高考制度不是最好的制度,但它是最不坏的制度。


  问题是,我们面临的矛盾我们必须自己心里清楚。有人问我:“钱老师,您这几年讲国学,讲《三字经》、《弟子规》,您觉得推广《三字经》、《弟子规》的最大难处在哪里?”我一般的说法是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推广,进入学校。其实这不是最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如果按照《弟子规》、《三字经》,按照出席今天论坛的名校的标准培养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你把按照《弟子规》那样忠诚、守信、孝悌、守规矩的孩子放到社会上看看,很可能就吃亏!这说明,我们的社会出了大问题。谁能否认?我们要讲传统优秀文化的最根本的理由正在于此。


  我自己也在教书,跟学生有接触,我想告诉大家,对于中国的教育,我们要有一种极度的忧患意识,而且应该是在接近绝望基础上考虑的,可能就是没治的。很多人问我,“钱老师,你的孩子怎么办?”我的回答是,“听真话还是假话?如果是真话,我就把他送出去,没有办法,没有选择。”我儿子在华东师大附中,那是我的母校,上海的名校,当然很好。但是社会环境跟我们那个时候不再一样了。所以我想,我赞成对孩子真的要严格。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必须让他知道教育绝不仅仅是快乐,学习绝不仅仅是快乐。当你意识到学习是快乐的时候,这位学生就很可能将来要成为俞校长了。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


  我们要告诉孩子,犯了错误要付出代价。如果在全社会形成家长对孩子让步的氛围,以后的孩子是很可怕的,我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接不住中国未来发展的重担的。中国30年的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社会发展的奇迹,是谁干出来的?邓小平老人家、江泽民主席、胡锦涛主席,他们都是了不起的领袖,但领袖之外也得有人干活吧。在中国历史上,无意识造成的真正精英是“老三届”。这一批人在文革前完成了初高中教育,文革前的初中高中教育水平恐怕不比今天一般的本科教育低,这批人由于历史原因被分散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1978年,一切回到了原点。这批人是中国人的精英,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真正的精英,懂知识、受得了委屈、懂担当。现在,这批人要退休了。而现在,孩子进一步,社会让一步;孩子进一步,老师让一步;孩子进一步,家长让一步。这样的教育怎么行?更何况,现在的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冲突,根本就不能按照一般的教育学理论思考。


  我父亲受过很好的教育,但他就看不得儿子教育孙子。有一次,我教训孩子,我父亲在旁边就有些不愉快。我儿子说:“爸爸,你为什么用这种口气跟我说话?”我说:“因为你错了。”他说:“错了也不能用这样的口气跟我说话。”我说:“《三字经》没读过?”他说:“你不就是想说 ‘养不教,父之过’吗?”我说:“是啊。”他说:“你前两天不还讲《弟子规》的吗?《弟子规》里说‘守孝悌,次谨信’你都不让你老爸高兴,凭什么我让我老爸高兴?”这件事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今天已经全然崩塌,我们正面临着根本的冲突。作为家长,我倒是希望如果我儿子的老师看他不成器,揍他两下,罚站一会儿,这是应该的。教育部就应该定出这样的规则,对学生要有惩戒。


  我们现在都说鼓励孩子的自信心,赞扬他,鼓励他有自信,这是对的,但是不能过度。在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他面临的反差足以把他摧毁。我们应该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残酷的,要准备受到很多委屈。


  如果校长惩戒确实犯了错的我的孩子,甚至揍他几下,我会感谢老师。我相信,大多数老师是有大爱的。我希望老师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还得拿着大棒。新东方创造了不起的教育界奇迹,我是觉得这个论坛要发出一点真实的声音,要告诉这个社会,教育不是这样。再不要简单地这么说了,快乐教育、快乐学习、成功教育,都成功还了得?


  我觉得,教育是最真实的事情,不应该去揣摩家长、孩子的心思,不停地对孩子让步。所以,到今天我对中国教育还是四个字——“我不相信”。


  我现在只希望孩子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孩子考不考国内的大学我无所谓,我只希望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好好过完这样一辈子。更何况,人类到底有多少年谁都不知道。霍金说还有200年,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会跟我的孙子说不要生孩子了。这是一句笑话吗?


  我们现在要让孩子尽量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我们把未来的选择权放开给他,因为我们对孩子负不起责任。不像我们小时候,生活很困难、社会不发达、经济也不发达,但是我们的父母还能对我们负责任。我觉得我现在非常羡慕我父母,他们敢骂孩子、揍孩子,但是我们依然爱他们。今天的孩子打不得、骂不得,哪怕是一个眼神,没准明天就能把长辈杀了。


  我讲《弟子规》讲到“守孝悌”时,叫我的助手搜索一年以内的“不孝、杀父”的反面例子,然后打印出来,以备我选用作反面例子。不一会儿,助手告诉我:打印纸没有了。我们对孩子没有一些控制、抑制、约束,一味以爱的名义对他们让步,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也许这个想法很突兀,应该想办法如何让孩子学习更成功,但我内心“不相信”,所以我选择把我的真实想法跟各位校长、老师汇报。如果我们再不把一些虚幻的东西弄清楚,我们是要完蛋的。


  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恐怕未必应该全然简单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是一个大问题,我们简单地认为,教育就应该跟着社会发展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教育是应该跟社会“对着唱的”。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还是教育在教育社会?应该是教育在教育社会。现在是社会在教育教育,这样教育的本体性就不存在了,教育最基本的价值理念就不存在了。我们这个民族原来给教育赋予那么高的地位和价值,在今天都已经被打乱了。


  我们这个社会最后一道防线是教育。我们不要轻易向社会让步,我们也不要轻易向我们的孩子让步,也不要轻易向家长让步。我们这个社会要赋予校长、老师更大的权利、更高的荣誉、更好的待遇,但是也应该赋予他们更大的责任。


  只有这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大概在那时候还能考虑让我的孙子留在国内受教育。这是我的真心话,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校长首先把我当成一个学生,其次把我当成一个家长,最后把我当一个晚辈老师,给予批评教育。我刚才讲的没有一句假话,全是真话。当然,季羡林先生教过我“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TOP
29#

与你分享:赵小兰的家庭教育(刘墉)


在我念研究所的最后一年,日文课班上突然出现了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太太。当她正襟危坐,挤在一群二三十岁年轻人之间,跟着教授朗读的时候,实在很有意思。起初我以为她只是排遣时间的旁听生,后来看她也紧张兮兮地应付考试,才确定是正式的研究生。她从不缺席,笔记又写得好,所以溜课的人都找她帮忙,我们称她为赵太太,直到毕业,才知道她就是前两天刚就职的,美国交通部副部长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女士。
  我今天跟你提到赵小兰,并不想强调她是华裔在美国政府职位最高的人,也不想讨论她的白宫学者、花旗银行或哈佛大学的经历,而是想让你了解一下,赵小兰的家庭生活。因为我相信,没有那样成功的家庭教育,很难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就。最起码,赵小兰今天立身华府高阶层,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必然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
  我用特殊,是绝不为过的,因为在美国的中国家庭,能有她家那样完整而严格训练的已经太少了!即使在中国,我相信也不多。
  你记得《真善美》那部电影吗?当朱丽安德鲁丝初去当家教的时候,孩子们由大到小,一吹哨子,就列队出现的画面,几乎也能在赵小兰的家里看到。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博士很好客,每有客人来,六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会出来招呼。她们以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尤其令你难以相信的是,当赵家宴客时,几个女儿不但不上桌,而且守在客人身后,为大家上菜、斟酒!
  当我不解地问朱木兰女士时,她说:不错!我们是教她们做女侍(Waitress),但那何尝不是一种训练!?
  也就因此,他们家虽然有管家,孩子仍然要自己洗衣服、打扫房间。大人的道理很简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帮助孩子,年轻人理当自己管自己的事,不能太早就受人伺候,否则很难学会独立!

  不仅料理自己的内务,每天上闹钟起床,小时候赶校车上学、回家由姐姐带头,自动自发地念书,而且他们家的六个孩子,还分担家里的琐事。

  每天早晨,她们要出去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掉水上的脏东西。到了周未,则要整理那占地两英亩的院子,把杂草和蒲公英拔掉。赵小兰十六岁的妹妹,已经负责处理家里的帐单、将圣诞卡的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而且,只怕讲了你也不信,赵小兰家门前长达一百二十英尺车道的柏油路面,竟然是几个姐妹,在父亲指挥下自己铺成的。赵小兰曾经在《我的事业与人生》那篇文章里说:那时我们不见得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谈,很能领会父亲良苦的用心了。
  可不是吗!如同她母亲所讲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正由于她们贡献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会爱她们的家,觉得自己是家的一份子,家是属于自己的。特别是在一家人的工作中,更能体会到荣辱与共、同心协力,而产生共同意识。

  你想想,同样是家里的车道损坏了,对于你和赵小兰姐妹,感觉必定不同,因为我们车道不是你铺的,你不曾流汗,怎么可能有大的感触呢?
  我常强调家庭关系(Family Ties),赵小兰的家就是真正实践的例子,他们在晚餐之后极少开电视,父母也以身作则,不在电视前花大多的时间,母亲跟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处理未完的公务。
  至于星期天,他们一定全家去做礼拜,午餐后的点心时间,则举行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大伙高谈阔论,每个孩子说出自己新的想法、收获,提出计划,并征询父母的意见,所以当我们惊讶于赵家姐妹的纪律与服从的时候,要知道那是经由亲子之间充分沟通,所获得的共识。当她们为家里做事时,不是想到父母命令自己做,而是心里有着使命感。家是一个共荣圈,每个成员都这么有向心力,自然会兴旺。
  我们也确实看到赵家,由一九六二年坐船来美国,孩子们半句英文不通,艰苦奋斗到今天,已经有四个从名校的研究所毕业;赵锡成先生更成为航运财经界的名人,连赵小兰的母亲,都以两年全勤的纪录,修得了硕士学位。
  但是你知道吗?赵家虽然富裕但孩子却多半进公立高中。在外面的花费,不论大小,都要拿收据回家报帐。赵小兰念大学时还向政府贷款,靠暑假打工还钱。这不表示她的父母小气,而是因为要求子女独立、负责,把钱花在当用的地方。
  所以赵小兰能打高尔夫球、骑马、溜冰,更弹得一手好琴。父母对孩子说:我们虽然俭省,但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说要学,就有责任学好!
  他们也每年安排两次全家的旅游,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的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父母都少过问。如此说来,这旅行,不也是一种组织、分工的训练吗?

  所以我说:赵小兰姐妹的成功,与她们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连布什总统前几天在白宫接见赵锡成先生一家时,都特别强调这一点,还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向赵小兰的母亲学学怎么管孩子!
  怎么管?答案应该是:
  将中国传统的孝梯忠信与西方社会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既培养个人的独立个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透过沟通后产生的共同意识,达成期望的目标。
  在你听完赵小兰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之后,是不是觉得我们彼此都该有所检讨与修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9/17 10:46:04编辑过]

TOP
30#






育儿经:不挨打的孩子更聪明(卡乎)




 







 “创造家庭谈话氛围”工程,你我何妨参与?



  我从来不打孩子,不骂孩子,也不恐吓孩子。比方说,你再不听话,爸爸就不喜欢你了!你再不睡觉,大灰狼就会来啦——当然这也吓不倒她。在我和女儿编的故事中,大灰狼和小兔子一样,都是她的好朋友。大灰狼的确爱吃肉,不过他知道去超市买。



  德国人听了,往往会说,那当然,不可以打、骂或恐吓孩子。还可能出现困惑的表情:难道这还用说吗?



  中国人听了,往往会说,那……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怎么办?在几天前的“国际不打儿童日”,这也是网络上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不打骂孩子的人,难以想象打骂孩子的生活;打骂孩子的人,也难以想象不打骂孩子的生活。



  长沙一家幼儿园里,老师竟然用针把孩子的小手扎了十几个针眼。关于被扎的原因,孩子的奶奶对记者说:“孩子告诉我,在幼稚园午睡的时候,他有东西掉到墙边上,便爬起来去捡,结果被老师用针扎了手背。”老师(保育员)则说:“我跟他说了好多次了,午睡时不要讲话了,他老是坐起来讲话,我只是吓他一下。”



  这两种说法看起来不一样,但都包含了一种危险的倾向:如果孩子真的不听话,甚至非常调皮,那就可以体罚吗?幼儿园负责人的回答是:“这个事本来不算严重,把它放大了,反应有点过度。”她的答案显然是,扎一扎其实也没有关系的。



  我曾经在《不要和孩子作对》一文中,介绍了女儿在德国幼儿园不肯睡午觉而且故意捣乱的故事。老师也一度很头疼,但是再头疼也不敢想到体罚。多日劝阻无效之后,老师换了一个办法,把她抱起来,让孩子感觉到爱(而不是反对),到另外的房间给她单独铺床睡。这样做了不到一周,女儿主动回到大房间,安静地和大家一起睡下。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如果她每天都这样,老师能一直这样对她吗?事实是,老师一直反对她,她就一直这样,甚至变本加厉;老师关爱她,她就不再这样了。接着又一个常见的问题: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这样,老师能忙得过来吗?事实是,没有也不可能每一个孩子都这样。此类假问题经常被滥用,而且用得振振有词。比如有人要人大代表接待一下上访者,人大代表会说:如果每一个人都来找我,我有那么多时间吗?!



  很多人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都把现有条件视作恒定不变的东西。人际关系是一种互动(你也可以说是博弈),打孩子的人会感觉“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那是因为你和孩子的关系产生了那样一种路径依赖。当你的行为改变,孩子的反应也会随之改变。尽管未必立竿见影,但往往比你想象的更快。



  我当然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对于生计艰难的底层父母来说。他们经常时间不够,心情不好,道理不多,又缺乏社会关心和支持,以为殴打、呵斥和恐吓是最顺手也最省事的办法。事实上,顺手没有错,但并不省事。粗暴带来的后果,使他们陷入无休无止的麻烦。那些有时间、有耐心而且有方法的中产阶级和富人家庭,更容易和孩子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



  这也是西方社会的一大麻烦。研究表明,孩子教育的贫富差距还在增大。并非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未来成就,富人的孩子越来越好,穷人的孩子越来越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赫克曼(JamesJosephHeckman)说过,并非多给穷人一些钱就能解决问题。他用经济学的统计方法,证实了堪萨斯大学著名的哈特-里斯雷研究(Hart&RisleyStudy)。这些研究表明,孩子智力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语言环境。孩子听到的话越多,就会变得越聪明。那些吃救济的家庭,孩子每小时能听到的单词约为600个;成长在工薪家庭,可以增加到1200个;父母是专业人士,则变成了2100个。一个3岁的孩子,在贫寒人家听到的单词要比在专业人士家庭听到的少3000万个。如今,“创造家庭谈话氛围”工程,正在美国一些城市推广。



  这些研究并不针对家庭暴力。我借用过来想要强调的是,假如你不殴打、辱骂和恐吓孩子,那么你只能每天和孩子磨嘴皮子了。棒棒底下不仅出不了好人,也出不了聪明的孩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