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读书笔记(1)——对比观察中美课堂综实活动实施取向
假期有了时间,逐本在读《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这几本杂志。在2014年第一、二期杂志上看到了我感兴趣的中美课堂对比的几篇文章,已经读过去了摘录一些片段以备忘。
1.在美国课堂上教师上课的每个环节,包括复习、知识点分类掌握要领、练习、分小组活动都是在老师点拨下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授课教师很随意,不要求学生统一校服,学生可以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这样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他们的课堂很和谐、很朴实,没有华而不实的作秀成分。反观我们的课堂,一旦有听课教师坐在后面,这节课的结构就需要精心设计,要有出彩的地方才算成功。
2.美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这样的:学生思维在课堂主题上自由发展,教师给学生机会犯错误,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问题时,教师都很耐心地进行点拨,直到写出满意的答案为止。美国课堂教学是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基础上的,有了问题才有了教学,而我们的教学则不同,提出的问题不是基于学生的实际,而是为了博得课堂的完美和听课者的满意。
3.综实活动课程的宗旨就是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实践活动性的课程。课堂要求宽松,学生和教师都无拘无束。美国课堂上学生都围绕着学习的内容活动在思考,尽管坐在地上、桌子上,也是在与同组的同学讨论问题,这就是美国课堂。这让国内的教师同行都有点接受不了。
4.美国的课堂上,教师只是布置任务和解答学生在动手操作时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具体的操作之中,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亲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按教师事先规定的方法去做,这就给了学生充分的机会发展他们的现象力与创造力。
中美教育的表现有种种鲜明的差别,我国学生从小学开始不同课程间就壁垒森严,学科专业性强知识互通性小,应试教育造成知识面窄而深,综合运用能力弱;美国课堂表现出一种学科的整合,语文课不但学语文知识,还涉及数学、地理、历史、社会等学科内容,培养的是学生视野、思维和兴趣。我想若中国的教材容量用美国方式来教恐怕老师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所以这就难怪现今中美两国教育的土壤不同,培育出的品种也各异。所以诚如杂志文章中所说,中美确需相互取长补短,中国教育可以适当降低学生知识水平要求,在促进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应该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美国教育要在发展学生能力的同时,适当增加知识容量,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
2014、8、2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8/2 19:19:1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