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嘉兴市数字校园教育教学应用成果展示暨长三角“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嘉兴市实验小学开展,来自长三角各地200多名老师聚集一堂,交流、分享在数字校园方面取得的成果。
语文、综合场:民俗和科技链接 语用和实践并举
唐宋时期,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夜晚,民间盛行着这样一项活动,那就是乞巧。嘉兴市实验小学陈朱磊老师带领303班的孩子们共同演绎了乞巧习俗的盛况,朱老师以电子书包为载体的智慧语文课堂,指向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真可谓“古人乞巧乞慧手,今人乞巧乞慧脑。”课后,朱老师还对自己运用电子书包上语文课的教学设想跟大家作了交流。
第二堂课是杭州市三墩小学的五位老师给杭州、嘉兴二地的两个班学生同时上课。课堂教学别出心裁,以“端午节习俗”为主题,内容涉及语文、数学、科学三门学科。这样的“泛课程”“异地互动”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更带给了与会老师诸多的思考与启发。课后,主持人陆小萍老师通过“访谈”的形式与上课老师作了交流。“你校是基于怎样的思考设计了泛课程教学?”、“这样的泛课程教学在杭州市三墩小学常态化了吗?”来到嘉兴上课的陈艺浩老师和周坚老师一一解答了这些问题,让听课老师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数学场:数字化建模 差异性闯关 个性化发展
数学专场是由嘉兴市实验小学沈华老师和常熟市实验小学吕老师展示《植树问题》和《角的认识》两节课。沈老师充分利用电子书包动态直观的教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植树问题三种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整体建构植树问题中树与间隔的数量关系,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比比异同点,说说计算方法等学习活动自主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巩固练习与知识拓展环节中沈老师利用电子书课堂评价及时客观的优势,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活动。在解决110米栏跑道上放置多少栏架问题时,通过飞人刘翔获得奥运冠军的比赛视频不但让学生验证了计算结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怎样的图形是角?你能指出这个角的轮廓吗?你能做一个比老师这个角大些的角吗?在吕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学生们操作着、思考着、探索着。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这样的数学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课堂上学生们在吕老师积极鼓励下在电子书包的直观支撑下,学生顺利地突破了学习难点。在课堂检测活动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在教师提供的学习题库中学生个性化的进行自主练习,在不断挑战与“闯关”活动中学生快乐地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科学场:技术影响学习 技能改变生活
科学场第一节课由嘉兴市实验小学莫加伟老师带领学生探究《月相变化》。莫老师借助电子书包首先让学生通过画月亮的活动,解决了对学生月相前概念的了解。其次,通过月相观察软件让学生观察月线变化的规律,为学生探究月相变化提供了一个脚手架。最后,保留模拟实验来探究月相的变化规律,变抽象为形象。
第二节课嘉兴市实验小学阮晔斌老师从饮料出发,组织学生利用传感器测量各种饮料的PH值,和健康生活建立连接。传感器相对来说更易于学生操作,精度也比较高,它的PH值可以精确到0.1,不像传统的PH试纸,需要跟色卡比对,有一些误差。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学生操作中的复杂性,可以使他们在课堂当中更多关注于课堂当中学习内容的本身,而且这种传感器可以检测液体过程性的变化,这就为学生学习综合现象奠定了基础。
将数据分析融入教学,学生透过可见的数字,通过对数据的记录、比较、计算、分析,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定量观测,这样也让科学探究更有意义。
活动期间,嘉兴市实验小学TED小达人们纷纷展示了“绝活”,为整个大会增添了色彩。
下午,常熟市实验小学,杭州市三墩小学,嘉兴市实验小学教师代表分别介绍了数字校园建设情况和未来构想。南湖区教文体局副局长徐小焱,嘉兴市教育装备中心书记姚瑶,分别作了点评和总结。
未来的教育,该如何诱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让他们得以适应快速的变化,随时为自己预备新的能力?技术正在促进学与教方式转变。
(图文报道:嘉兴市实验小学 李张宇 吴建伟 陆小萍 王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