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水的多少”短信评课
授课教师:李家绪 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指导教师:姜向阳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对36的问题同感,教师能不能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不置可否怎么知道学生的思维变化呢?
老师对学生的用什么工具怎样进行测量是否重要或者是否要指导
上科学课的时候,实验安全很重要,我认为老师应该提醒学生如何正确实验工具和注意安全!
感觉记录单太复杂,完全可以用一句话综合
学生汇报的时候教师如何去控制学生刚刚进行的实验情绪而达到不影响后面的学习的目的
凡是测量也都有误差!测量的量本身就是近似量不是精确量.
展示不同器具引起冲突,使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很好.
这里是难点!水用什么单位表示!
学生自由去取实验材料,很能突现学生对研究这个问题的想法。
不知学生组间测量时工具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就失去了组间比多多少的价值,再回到了不同形状瓶的比较了
在实践的课堂中学生能像今天的课堂个个如此投入吗?当课堂上出现走神学生,怎样处理最合理有效。
作为年龄特征,三年级的孩子在“精确描述”、“模糊描述”的哪个阶段?是不是我们要关注
这个环节是不是太繁杂 老师直接介绍毫升不可以吗
我们一直说以学生为主,可教师还在无意中扶着学生在走,甚至在学生思维?
比较水的多少,儿童原有的科学概念是什么?老师意欲帮助学生解决一个怎样的难题?
板书完全应该“手写”,而不是“贴膏药”,科学老师的环保意识在哪?
体积的问题可以就大或小讨论,不要就长和宽在绕.
???标准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能建构准确表述液体多少的概念.
用宽度来表述底面积 是乎不是很恰当
让学生认识到体积再来认识体积单位很重要
学生既然已提到“毫升”,老师为不直接接过话题…?
在对体积、长度还未形成正确科学概念的情况下,怎样引导学生准确表述两瓶水相差多少?
教师的语言如何让学生较容易的领悟值得深思
教材是把知识概念简单化,教师的课堂教学更是进一步的简化过程。太累了,学生,老师都累!
一堂成功的科学课离不开课堂上成功的探究,所以优秀的科学老师就是一个课堂探究的杰出领航员!
直接出示毫升不是更好吗?有必要绕那么大得圈吗?感觉浪费时间.
润物细无声,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渗透在交流活动中,可取!
有一个女生说得很好了用同样的工具高度一样宽度一样为什么还要往下讨论而不直接提出量筒
是否通过实例直接引出体积避免学生无效的讨论
前面的教学给人的印象似乎是老师"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儿童建构数学概念"
该课的探究环节放得开,但收的太快。从研究宽度引导到研究底面不够自然。
教师在帮助学生建立水的体积概念,绕一绕很有必要.值得肯定,但绕的时间太长了
学生还没有体积的概念吗?后面提到单位,学生说了重量等单位,可见绕了个弯又回到原地了!
老师应该灵活地把学生的问题引领到有利于科学探究的轨道上.不能把时间花费在散问题上
整个环节意义在于改变学生原有的对于水多少的测量方法的不正确认识,但引导却过于迂回,显得思维混乱了!
其实科学课也应讲究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像一些数学名词可以清楚表述
如果学生没有认识体积或者老师没有强调这点那学生很容易与质量长度混为一起
花大力气和时间,引导学生得出"毫升"概念,并去生活中寻找"相识",十分有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值!
重视了科学概念的引出,却忽视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为了学生不熟悉的概念花了这么时间有必要吗
谢帮大家界定下什么是量筒?什么是量杯? 它们有什么不同?上面二个都叫量筒?
课堂教学一定要根据教学预设吗?学生说出了体积,即可顺水推舟。
学生测量仪器底和高的讨论花费了太多的时间,而且在同一个问题上绕来绕去,意义不大。
教学是否也要讲讲经济价值,有些特定的东西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也能产生感受。
科学概念的探索是不是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出发有些是学生已有的(前概念)有必要这样的探究吗
有点乱,教师要对学进行更有效果的引导,对学生的用词也要进行急时的纠正。
我们要理解老师的想法,比较与测量的基本方法是描述表达的基础,我想这是老师的目标
克,千米,等学生的表述,应是混合思维的反映,混合思维怎么发展成科学思维?就这样吗?
测量工具选择环节:师生谈话中多次出现“瓶子的宽度”,最好能说成“底面的大小”
看到孩子们的表述逐渐趋向于完整、精要。课上的有新意,值得探讨。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