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求助]五下科学《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中结论是否需要让学生讨论... [复制链接]

1#

[求助]五下科学《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中结论是否需要让学生讨论得出?

在五下科学《昼夜交替现象》这一课中,教材中有这样一个结论性的语言,“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者地球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产生”。在很多参考资料中也提及这一结论。我的疑问是地球自转,太阳不动的情况也是可以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所以,课本中的这个结论是否需要让学生讨论得出呢?

[此贴子已经被海风于2014-4-8 12:39:2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把学生前概念暴露出来,所有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情景都可以说一说,讨论一下的,但不要下结论,只是说可以解释就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8 12:43:16编辑过]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3#

这个结论是来源于学生的猜测和模拟,自然而然会产生的。并不需要教师去强调。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4#

夏老师的疑问应该有两个:1、既然是结论性语言,应该表达严谨,能包含所有情况,但这句显然没有全包含。2、这个结论一定要学生概括得出吗?首先我觉得这不是结论性语言,教材显示是插图中的学生小组的讨论,是一个思路的引导。如果要作结论性语言,应该换做“地球和太阳作相对圆周运动”比较严谨,而非“绕着”(事实上配套教参也是这样写的,和教科书有区别)。其次觉得这个结论作为思维的一个训练点,让学生在通过大量的实例验证后,自己得出并不困难。
TOP
5#

我想这个毕竟不是最后的结论,如学生自己归纳出的话则提提,说明其实也不完整,否则无需强调。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6#

 

本课让学生从熟悉的昼夜现象开始研究地球的运动,试着从地球和太阳的运动关系入手,来解释昼夜现象。学生的解释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所有的解释都要求得到模拟实验的证据支持。通过实验,学生可能会发现更多的解释和解释的共同性:只要地球和太阳处于相对圆周运动都有可能产生昼夜现象。


 


本课教学中,不要求学生立刻掌握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而是展示他们对昼夜现象的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提出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亲历科学探究过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4-8 20:21:25编辑过]

TOP
7#

现在学生的科学知识相当丰富,很多知识点其实不需要我们多花精力,了解学生的科学前概念非常关键。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8#

这句话按照我的理解,不能算是结论。只能算是其中的一个发现和观点
TOP
9#

这其实是学生概念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发现,根本不是什么结论。更可况还可以咬文嚼字一下,这位孩子说是“只要”,并没有说“只有”。建议教师要从单元高度去解读教材文本,本课无需得出昼夜成因,只需提出几种可能并给予证实就行。重演人类发现昼夜成因的探究历程,比直接告知原因、结论更具内涵价值。
TOP
10#

昼夜交替作为学生每天观察到的现象,可能已经熟视无睹,也有学生已经从一些渠道知道昼夜现象的原因,不管怎么样,对现象的解释,是学习的内容之一。学生如何解释现象,如何自圆其说,如何运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解释,这比单纯记住一个结论更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本中的这句话,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说法而已。从整个单元来看,本节课不需要下确定性的结论,留着后面继续学习。
TOP
11#

是学生一个自圆其说的解释,但这个解释应该有一定的共性,是这节课的一个初步成果,能取得大多数学生的认同。这样说应该没问题吧。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