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六年级的科学课,这节课和学生讨论《铁生锈》一课,这节课的逻辑是比较清晰的:第一部分通过观察实验找铁锈与铁的不同,从而证明铁锈时不同于铁的新物质;第二部分设计实验验证是铁生锈的因素。
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实验操作也不难,结果也是很明确的,所以就没有事先做实验。正是这个疏忽,就在课堂上出现了“意外”:在观察三氧化二铁是否能被磁铁吸引这一个环节上,学生一口咬定,氧化铁可以被吸引。一开始,我认为是因为学生操作不当,导致氧化铁黏在磁铁上,但是回到办公室自己动手操作了一下,情况还真不简单。

从图中可以看到,氧化铁的确被吸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一反应,氧化铁试剂不纯,里面有铁,于是我取了氧化铁放进稀盐酸中,但是没有看到产生气泡,因此暂时还无法判断是否这个原因引起的。也可能是铁的含量极其少,而是磁铁的磁力太强。总之,后来换了磁力弱的磁铁就不会被吸引了。
经过这个意外插曲后,看来要时刻提醒自己:时间再紧,也要自己“先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