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区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的测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
同一个塑料球分别漂浮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后状态如下:
(1)这个塑料球在三种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吗?( )
(2)由此判断,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哪种液体最重?( )
(3)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做成了( ),用来比较液体的轻重。
学生做了这张卷子后,(2)、(3)两题正确率较高,而第(1)题正确率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都认为浮力不一样。我调查了学生:为什么会认为浮力不一样呢?他们答:排开的液体体积不一样?又问:你也知道这是不同的液体呀?答:“是知道……”讲解试卷时,从“漂浮的物体重力等于浮力”入手讲这题,学生都能听懂。可是为什么学生做这题时第一印象都选“不一样”呢?除了他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不足外,对老师在教时(尤其是出现液体密度对沉浮影响的内容时)会有哪些启发呢?这里我们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做到知识掌握前后融会贯通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9 8:42:1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