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整合(2课时)教学 [复制链接]

1#

《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整合(2课时)教学

 

  三下《温度与水的变化》第3课《水结冰了》这课主体的实验是让试管中的水结冰并测量试管里水温的变化过程,这个实验需要用到冰创设低温环境。第4课《冰融化了》这课的主体实验是观察冰的融化,并测量融化过程温度的变化,用到的材料还是冰。我把这两节课整合起来,进行两课时教学是基于以下的考虑:1、由于冰容易融化,学生必须要用保温杯把冰装回来,比较麻烦,两节课二合一后学生只需要把冰带回来一次就可以了。2、按原教材的设计两节课都是先测量温度再进行交流,由于实验花去较多的时间,分析数据的时间就显得紧张,往往只能蜻蜓点水,直奔科学结论。二合一后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实验,一节课来进行数据分析,时间就比较充裕。3、水结冰和冰融化是一个可逆的过程,一起分析更便于学生理解热量的传递过程。


  两节课整合后的教学是这样的:第一课时主体实验是把冰放在烧杯中,试管再放入烧杯,一支温度计插入试管测量水结冰过程的温度变化,另一支温度计放在烧杯中测量冰融化的温度变化。给学生准备的记录纸除了要记录每分钟的温度以外,还要记录此时的状态(水?冰?冰水?),这样在分析时就可以清晰看到“水变成冰”“冰变成水”的那段时间温度是持续不变,0摄氏度附近。最后讨论加快冰融化的方法。第二课时让学生把数据绘制温度曲线,这样更便于学生发现变化规律,然后分组展示他们的温度曲线。先从共性上分析水结冰和冰融化的温度变化和热量的变化,再组织学生讨论各小组的温度曲线哪些地方存在不合理性,误差的来源是什么。由于水结冰和冰融化的实验在一起做,学生都把两者的关系能联系起来,较易理解水结冰过程中水的热量传给了试管外的冰,冰吸收了试管中水释放的热就融化了。这节课的最后比较水和冰的相同和不同点。


  整合两节课进行2课时教学后,感觉实验的时间更充裕,学生分析数据也更充分,他们不仅能分析出共同的变化规律,还懂得去判断不合理的数据和推测造成误差数据的原因。并且实验和数据分析放在不同课时学生的精神更集中,不会出现在分析数据时学生的心仍然放在实验上的情况,并且学生对于热量在水结冰和冰融化过程中的变化也理解得更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5 9:30:32编辑过]

分享 转发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2#

我们的水结冰了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3#

 

看看我们的温度曲线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4#

用教材教的有益实践,孩子们的曲线图超级可爱!
TOP
5#

长时实验以及合二为一,每一次都是有的放矢,值得思考!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6#

两课整合,不仅节省了材料的准备时间,还留给学生更过时间去探究,一举两得,挺好的
TOP
7#

把握整体,适当调整教材,值得点赞!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8#

非常赞同温度曲线图的绘画。直观,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融化和结冰那段时间,温度相对保持不变的过程。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9#

折线图用在科学现象分析上的确非常好,对学生的思维也有很大的帮助。赞一个。


有一个问题请楼主回答,让水结冰的那些碎冰块里是否加了盐?如果不加盐,试管里是水结成冰的速度会比较慢,甚至长时间也不结冰的现象。如果加盐的话,那能做冰融化了实验吗?我个人觉得这个加盐的冰的温度不能很客观反映冰融化的温度变化。

TOP
10#

楼主的方法值得一试。
TOP
11#

我也是将这两堂课整合的,但是没有这么细致!赞一个,学习了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12#

和“一品”同问:你在外面的冰中加盐了吗?


 


分开两节课做这两个实验,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小,合起来我觉得难度会更大!学情需要充分考虑!


 


第一节课需要很多碎冰,可以让学生带;用剩下的用保温瓶保存,第二节课上课还可以用。

TOP
13#

 记得我当时在一个班没安排加盐,试管里的水就是不结冰。无奈,后叫学生去食堂拿了一包盐分了9份,结果加盐后就开始结冰了。
TOP
14#

以下是引用章兴波在2014-3-19 13:40:00的发言:

    
    

和“一品”同问:你在外面的冰中加盐了吗?


    

 


    

分开两节课做这两个实验,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也不小,合起来我觉得难度会更大!学情需要充分考虑!


    

 


    

第一节课需要很多碎冰,可以让学生带;用剩下的用保温瓶保存,第二节课上课还可以用。


    



没有在外面加盐,用碎冰。冰就算放在保温杯第二天也融化了,并且有些班不是第二天就有科学课的。我是一个四人小组分成两个小组,一组做结冰,一组做融化,操作难度并没有增大。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360/index.asp
TOP
15#

三、四年级的课程本来就排得很紧,我们学校就有老师也这么做!任务也能完成。但上课一定要环节紧凑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