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孔融让梨遭遇美国孩子 [复制链接]

1#

孔融让梨遭遇美国孩子

 

       转来的文章。   


 


                孔融让梨遭遇美国孩子




  孔融让梨在中国谓家喻户晓,孔融是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二十世孙,泰山都尉孔宙的第二个儿子。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四岁时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很懂礼节,巧言擅答。据传某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让孔融分给兄弟们吃,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给自己,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哥哥弟弟们,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梨,大的应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很赞许地接着问:“那弟弟比你小为什么梨也比你的大呢?”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应该让着他。”


  千百年来,孔融让梨一直作为一个道德教育故事而广泛流传,成了许多父母拿来教育子女怎样懂得礼仪谦让的典范。


  可到了去年这个老故事在生长在美国的一位中国小学生那里却遭遇了一场“孔融让梨我不让”的风波,从那时起我一直想知道 美国孩子 对这个故事会怎样反应,最近终于在丫丫中文学校的学中文班里有机会得以见识,这些孩子的年龄范围在8-12岁,学中文时间不等,以下是老师讲完孔融让梨故事后的讨论记录。


  老师:关于孔融让梨你们怎么看?


  学生:爸爸的朋友为什么要给孔融家带梨?


  老师:作为礼物。


  学生:既然是礼物一定要是好梨子了,为什么还明显地有大有小,不能一般大吗?


  老师:……



  学生:既然梨子有大有小,爸爸为什么还要四岁的孔融去分,一旦分不公平怎么办?分出去了的梨子难道再要回来?


  老师:……


  学生:为什么要分给每个人吃,不愿吃不吃、谁愿吃谁自己去拿那不行吗?


  老师:那样或许会不公平。


  学生:但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所有的兄弟都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


  老师:你说的对,这个故事的确基于每个人都喜欢吃梨的假设前提。


  学生:孔融为什么对哥哥和弟弟实行前后矛盾、绝对相反的标准呢? 他难道没有固定的做事原则吗?



  老师:他是在表现谦让。


  学生:他只能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


  老师:那你怎么看孔融?


  学生:我不喜欢孔融,他这么做对别人不公平,剥夺了其他兄弟选择和表现的机会。


  学生:我觉得孔融不诚实。


  老师:为什么?


  学生:这件事情有点自相矛盾(catch22,美国俚语),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讨巧地编出一堆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很虚伪的。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的话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什么该勇于承认才对。


  学生:我也不喜欢孔融的爸爸。


  老师:为什么?


  学生:他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四岁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


  老师: ……


  学生: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老师: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学生: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听到这里我走出了孩子们的课堂,一个中国儒家思想的典范在美国孩子这里却变成了主观武断、践踏平等和假心假意的典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4 12:17:06编辑过]

分享 转发
享受教育
TOP
2#

另一个视角,会有许多独特的发现!


 


文中的交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许多时候只能是无助的辩白!

TOP
3#

传统与传统的碰撞,当然在我们身边关于孔融让梨的事有,而且是不少,但是基于自由选择也是较多的。


 


同样是谦卑和自由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也许是中美之间相隔的距离太远了吧?


 


世界秩序同样如此,人与人,族与族,国与国,都是天时地利决定人的观念的不同吧!

TOP
4#

很多时候榜样是艺术的,所以我们总是发现自己和榜样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此人只应天上有,何似在人间?
想一想其实咱们每时每刻都幸福!
吴KING视界影像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593611640
欢迎您的指导
TOP
5#

有意思,这些孩子说的也是句句在理。不同的思想熏陶,不同的观念。

TOP
6#

孩子的话值得我们思考!


 


特别是他对不喜欢孔融和其父亲的原因分析。

TOP
7#

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教师缺乏相应的引领。
TOP
8#

文化的差距,观念的异同。
TOP
9#

以下是引用陈荣林在2014-2-24 14:43:00的发言:

    
    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教师缺乏相应的引领。
    



观念不同罢了
TOP
10#

观念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肯定不同;环境不同,思考的范围和方向也必定不同。

一直努力中……
TOP
11#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理念下的结果。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12#

孔融是一个圆滑的人。,懂得人情世故
TOP
13#

谦让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提倡,文化背景不同,孔融一点也不虚伪。
TOP
14#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实的,那我不得不佩服这些美国孩子对孔融让梨的质疑和分析:在这些美国孩子的心中,民主平等和诚实自由的观念是如此的深入人心。


 


孔融让梨故事的真实性有待查证,如果这不是真实的,那就反过来折射出封建礼教的权威(主观武断)、虚伪(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谦让固然是一种美德,但民主平等和诚实自由是不是比谦让更重要呢?


 


延伸阅读: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现实矛盾(图):http://roll.sohu.com/20120420/n341094165.shtm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5 8:30:57编辑过]

我的BLOG: http://blog.kxsy.net/user1/528/index.html
TOP
15#

这孩子非常有质疑精神啊,问了好多,也思考了好多,我们的孩子往往只是接受老师的讲解,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6#

善于质疑,据理力争,有自己的主见,看来美国的孩子在这方面确实很强。
三江居 http://blog.kxsy.net/user1/7267/
TOP
17#

这是小孩子的语言?

TOP
18#

不同的教育制度培养出了不同观念的孩子!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9#

以下是引用吴王不凡在2014-2-24 12:45:00的发言:

    
    很多时候榜样是艺术的,所以我们总是发现自己和榜样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此人只应天上有,何似在人间?
    

鼓掌
我的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2/17012/index.html欢迎您常去做客!
TOP
20#

文化背景的冲突,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向往自己的选择。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21#

不管真实与否,以及中美国家的差别。就在我们身边,今天当我们给孩子们讲这样的故事的时候,孩子们的想法又是什么呢?传统的观点孩子们认同吗?

享受教育
TOP
22#

曾经看到过,现在再读还是很有韵味。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310007
TOP
23#

学生: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剥夺了民主,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这真是学生说的!!!
我觉得这个片段是经过了人为修饰的,MG的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能说出这样高水准的话??强烈表示质疑。虽然故事有可能是真的,但是学生的言论却是经过了老师的修饰修改,变成了让我们去质疑这个故事的关键。
只是环境和背景不同罢了,呵呵!
我的BLOG:
http://hi.baidu.com/caomaoyaya
http://blog.kxsy.net/user2/12762/index.html
TOP
24#

从不同角度看。国情也不同。教育的痕迹可见一斑。
秦爱军  杭州建德市 QQ:403962363
我的淘宝   http://yumifeifei.taobao.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