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2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推荐]萧山区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专贴 [复制链接]

1#

[推荐]萧山区小学科学“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专贴

萧山区小学科学“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研修考核说明


一、考勤制度:


教师的集中研修活动,均需参加,不得无故缺席,如遇特殊情况,需提前3天请假,一学期中请假次数超过2次,或无故旷缺1次者,视其自动放弃研修资格。


二、作业要求:


1.每年至少执教一节萧山区级(或以上)公开课;


2.每年至少撰写一个课题或一篇论文,或在萧山区(或以上)活动中做一个观点报告;


3.每月至少撰写一篇教育教学随笔或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发表于“萧山小学科学网”上;


4.每学期至少读两本教育教学专著,做好读书摘记;


5.每年完成一篇研修总结材料和一份年度成绩汇总表。


三、其他说明:


1.小学科学“新蕊教师成长共同体”、“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和“教师联合发展协同体”三个组织的老师在外出学习,承担区级以上公开课、讲座、观点报告等机会优先。


2.积极申报参加各种活动、竞赛评优等。


3.严格执行出勤、考评制度。


4.请及时关注“萧山小学科学网”和QQ群的相关信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8 13:20:44编辑过]

分享 转发
TOP
2#

 

参加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专题研训有感


萧山区三星小学       沈建乐


        


     9月6日,有幸参加了参加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专题研训活动,活动一开始张青青老师为大家上了一节《植物的叶》,张老师虽然是一位女老师,却非常大气,把大幕墙作为展示学生课外收集叶片的场地,上面用装饰带横竖一贴,分为“不同植物的叶“与”相同植物的叶“两个区域。在学生们也非常能干,在张老师的引导下,不仅找出了叶片的相同与不同点,而且也顺利地说出了叶片基本的结构特征。作为我们听课的老师,当看到这像画般呈现的墙,我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我想学生们心情肯定也不坏。


第二个活动也让我们眼睛一亮,在引导学生认识叶子的一生,张老师不是去剪一些植物的枝条来,而是搬来了10几盆常青藤,当学生们领到一盆放在小组中央时,学生们所得到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显然这为学生顺利认识到叶子具有生长、发育、衰老这样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解决了不能随意采摘树叶这样的情感教育所带来的困惑。


    紧接着沈辽老师和杨老师分别就小学科学评价做了观点报告,让我认识到科学评价的题目要灵活,方式方法要创新,评价的指标是多元的,评价的主体要不局限于老师,还要包括学生自己、学生的家长等,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匆匆午饭后,来自下城区的教研员叶晓林老师关于《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的讲座,叶老师结合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从选题技巧、题目推敲、摘要写法、提纲架构、材料筛选、编辑规范等六方面为我们讲解了论文撰写的实用技巧。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常常是动了笔再去请教别人,其实这是不好的,好的选题应该要动笔前再三与别人交流,才能了解最新的信息,题目的价值,以及你可能想不到的困难。还有平时要把一些上课或听课的一些觉得有价值的心得体会记下来,这样就不会觉得“事到用时方恨少”!


     作为学期初的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研训活动,使我们对今后的工作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可是“心动不如行动”,还是让我们按照专家说的,慢慢体会,认真做起来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8 13:20:15编辑过]

TOP
3#

        “新课程实施能力”的研训随笔


        临浦三小   谭汉庆


      开学伊始,萧山区小学科学第一次集团活动“新课程实施能力”的研训活动在高桥小学举行,本次活动规模较大,既有从教多年的骨干教师共同体,新蕊合作体,还有新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本次活动内容也较丰富,听张青青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叶》、沈辽老师关于“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的观点报告,教研员杨老师关于本学期的教研布置,以及叶晓琳老师关于“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的讲座。


     张青青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叶》大胆而新颖,脱离了传统黑板教学模式,采用大面积软体墙面做背景,为探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堂上有许多的亮点,细节准备上,张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用于垫话筒的毛巾,减弱了话筒的磕碰响。语言上的,在课前张老师让学生找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坐姿,小小的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张老师的以生为本的思想。同时,张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对教材也进行了一些处理,整个教学过程系统有序。比较区别叶子数量和种类与小组总共的叶子数量与种类,然后引出不同的叶和相同的叶,在课堂上,张老师采用把树叶贴到墙上的方式,让学生把带来的树叶分为同种植物的叶和不同种植物的叶,然后把自己小组的分类结果挂到前面的墙上,这种展示方式很直观,便于在全班内进行交流,直观的视觉更利于学生的比较。本课的另一个亮点是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及时调整学生依据,及时补充学生依据。学生的思想无穷无尽,尽管张老师事先做了充足准备,血多学生区别的依据还是跑出了我们的想象。而张老师也及时的加以了补充,预设与生产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而沈辽老师的报告让我们认识到评价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对同学进行有效评价。评价是质疑,也是肯定,他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是在别人认知基础上的自我知识的构建和整理。同时,他还介绍了如何出好一张试卷,从题型,题量,难点系数,理论题与操作题等诸多方面来指导一张试卷的出题方向。


    下午,我们又听了叶老师的论文写作指导。让我们认识到了论文选材的方向,材料积累的过程,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为我们更顺利的完成论文写作提供了较详细的理论依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8 13:19:53编辑过]

TOP
4#

学习了!
做有意义的事!
TOP
5#

 

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有感


萧山区葛云飞小学 田培中


 


这个学期我因副校级干部工作调动,我从原来的进化三小调到了葛云飞小学。说实话这次调动让我很意外,到了新学校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工作。网上看到这次培训,我提前与教研员杨老师联系,还想继续参加这个活动。因这类活动对我来说是有大幅度的提高。我事先把周五的二节课提前到周三和周四上了。


本次培训,首先上了一节公开课:张青青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叶》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课前到上课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与我以前所上的课的过程完全不同。张老师对教材也进行了一些处理,比如,教材中一开始涉及到个人统计自己带来的叶子数量和种类与小组总共的叶子数量与种类,然后引出不同的叶和相同的叶,但是张老师则在导入阶段出示一片虞美人的叶子,然后让学生找找自己带来的叶子中有没有和老师相同种类的,这样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如何区别是否为同种植物的叶的活动,与教材的设计意图是不谋而合,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在课堂上,张老师采用把树叶贴到纸上的方式,让学生把带来的树叶分为同种植物的叶和不同种植物的叶,然后把自己小组的分类结果挂到前面的墙上,这种展示方式很直观,便于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并为后面让学生到上面来指出叶子各部分结构奠定了基础。并让学生指出从哪几个方面可以来区分不同的叶,让学生充分进行分析,归纳。还有同一种叶不同时期的变化,嫩叶、成熟的叶、老叶、破叶,并让学生说明为何是同一种叶。思路新奇,变化多样。


其次沈辽老师的主题报告让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科学评价体系。科学评价不是一张试卷,而且寻找新的起点。沈辽老师从科学评价的实质是什么、关于科学总结性评价的一些现象、怎样设计一张试卷、怎样设计一些题目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然后教研员杨春晖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科学评价进行了剖析。首先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进行解读,教师应该树立教育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某节课教学难度的把握和处理,应该回归课堂,研究学生。这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了。课堂教学改革应从二方面入手,分别是“吃透”教材和“看透”学生。“吃透”教材要从宏观上把握科学本质、微观上设计课堂细节。让我受益匪浅。        


最后是是下城区小学科学教研员叶晓林老师的讲座,主题是《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论文的写作是我感到十分麻烦的事情,每次写作都是挤牙膏式的写出来,质量不高。虽然近些年我的论文偶尔也能在区内获个一、三等奖,但这些文章基本是东平西凑,科研的实际价值不大。而叶老师从选题技巧、题目推敲、摘要写法、提纲架构、材料删选、编辑规范等六方面为我们讲解了论文写作的技巧。听了叶老师举得几个例子,我发现原来我也有很多素材,课堂上的点滴都可以是我撰写论文最好的素材。


这次活动,充实而有意义,相信对我以后的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TOP
6#

 

参加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有感


 永兴小学   杨杰


    2013学年第一学期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于9月6日在高桥小学举行。虽说秋雨沥沥,但高桥小学报告厅却济济满堂,本次活动的内容为张青青老师执教《植物的叶》,云石小学沈辽老师及杨春晖老师的主题报告,最后则是由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叶晓林老师带来的讲座《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我很荣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享受了一顿丰盛的精神食粮。以下简单谈谈自己参加此次活动的体会。


     首先是张青青老师执教《植物的叶》,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名有思想的老师,为了这节课,她精心选择了一些有结构的材料,每个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叶子和不同的叶子,其中相同的叶子又有大小、颜色的区别,不同的叶子也有相同的地方,这样的材料能够彻底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后续思维碰撞做好铺垫,整节课主线明确,设计合理,最后引导学生悟出叶子也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达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


     接着是两个观点报告,沈辽老师为我们作了《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的观点报告。科学评价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评价,怎样设计一张科学试卷,这样的报告能够帮助我们一线老师提高命题能力,很实在,也很有用,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研员杨春晖老师作了《评价活了 学生乐了》的讲座,为老师们指明了学业评价的方向。作为小学生的科学启蒙老师,我们应该从“吃透”教材和“看透”学生两方面实施课堂教学,科学评价不等同与期末考试,更为重要的是注重学生平时的表现,及时、合理地进行形成性评价。


     下午,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叶晓林老师做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的讲座,说实在的这天有点私事,却不留神听完了讲座,这说明叶老师的讲座真的吸引人。叶老师结合自己撰写的方法,从选题的技巧、题目的推敲、摘要的写法、提纲的架构、材料的删选、编辑的规范等几个方面介绍撰写论文的技巧和方法。听了以后,收益匪浅,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叶老师写写论文两三天就行,其实前期的素材提炼,后期的论文修改,都是需要积淀的。


     一天下来,感觉这样的活动是我所需要的,从事教育工作近20年,还是需要不时充充电,多了解了解科学教育的前沿信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9 11:18:16编辑过]

TOP
7#

向前辈学习!

TOP
8#

细细品来,别有收获!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9#

 

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有感


渔浦小学王丹凤


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萧山区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于9月6日(周五)在高桥小学举行。作为骨干教师成长共同体成员的我很荣幸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的内容有课堂观摩课高桥小学张青青老师执教《植物的叶》,主题论坛云石小学沈辽的《小学科学评价的题目设计》,专家讲座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叶晓林老师《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技巧例谈》,现将自己的一点感受体会记录如下。


《植物的叶》一课中张老师准备了大量的树叶,形状多样,色彩丰富很能抓住学生的眼球,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材料的准备是关键,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材料是非常缺乏的,虽然说有每个学期都有一只工具箱配备,但是里面的材料真的很不好,基本上有一半以上是用不上的,经常要为下节课要准备什么样的材料而犯愁,有时候我觉得作为一名科学老师真的很累,像数学课语文课只要有书和笔就可以把课上好,但是科学课不行,要学生去观察,去探究,那么要完成这些就必须要由材料,材料的准备就要花很多的时间,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区很多老师发明了科学教具,一些好的教具可不可在我们萧山区内推广,让每个学校都配上几套,像何老师介绍的一些科学教具比如轮轴、张永法老师设计的斜面功能、斜面类别变形以及摩擦力大小比较组合仪 ,郑益平老师设计的月相变化模拟演示器 ,沈洋和俞华正老师设计的“沉和浮”单元教学多功能探究装置等等,我都非常羡慕,如果能让这些教具在自己的课堂上应用,就能很轻松的抓住学生的目光,课堂效率也能大大提高。

TOP
10#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随记



所前二小  钟琦钢


“第X小组的同学已经观察结束,并将植物小心翼翼地放回去了。”


“第X小组已经完成实验,端正地坐好了。”


这是高桥小学张青青老师在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能力”研训活动中执教的《植物的叶》一课中的话。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孩子们却能快速地顺着老师的意愿走,这是颇具实效的导评方式。


想到自己,今年也正在教三年级,但我的课堂还是时常会被自己的训斥声打断。引起我思考的是,到底应该怎样来抓三年级学生的科学课堂常规。


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科学课,我经常会在第一节课上问学生:“在你们的心目中科学课是怎样的?”孩子们总是会提到科学课就是做实验的课,而且他们非常渴望上科学课、做实验。孩子们的好奇心很强。正是因为对科学课感到好奇,在科学课堂上孩子们各个都很兴奋,尤其是碰到实验课,甚至会兴奋得蹦起来。我想,这绝对是好事,说明孩子们对科学课的学习很感兴趣,根本不需要老师耍手段来调动、激发。作为科学老师,我们应该为这一点感到高兴。然而,也正是因为学生对科学实验太感兴趣了,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教师难以控制,课堂效率低下。


于是,很多科学老师会感到烦恼,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压制,比如大声斥责,用教鞭敲打讲台,甚至定下比较重的处罚规定。然而,好动是低年级孩子的天性,尤其是碰到他们感到好奇的事或物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斥责和敲讲台只能够维持三、五分钟时间。当我们的斥责和批评多了以后,导致的结果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麻木了,课堂继续混乱;第二种是课堂安静了,孩子们不再吵闹了,因为他们开始对科学课感到反感了,原因就是科学课上总是会听到老师的责骂。孩子们不再原意多说了,课堂变得越来越寂静。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抓好课堂常规呢?我想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三四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很多都不懂察言观色,但好胜心比较强,所以我们可以像张青青老师那样,抓住榜样学生,引导其他学生比较、“跟风”;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懂事了,可以耐心教导,偶尔“镇压”一下效果也是不错的,但绝不能打击他的自尊心。


好的课堂常规是有效课堂的前提保障,课堂常规的培养应该细心关注、常抓不懈。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