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资料
王琦峰
大师之作,非常值得学习!
看到活动了。学习。
9月17日,我非常有幸聆听了舟山名师袁优红老师的《听听声音》和温州市名师老师的《日食》,在感受到名师独到的教材处理方式的同时,也享受到名师那灵动的教育机智。袁老师让学生在讲台下倒水引入课题同时引导学生听声音时要安静,要会分辨,很好的把握住声音起始课应该呈现给学生的重点。然后,袁老师充分利用铝片琴、吸管、音叉等材料,让学生在听各种自已制造的声音中分辨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而郑老师先通过录像资料把学生带入奇特的日食这一天文现象中,让学生在提问、猜测中初步感知日食的形成原因后,让学生充分体验老师自制的非常有创意的教具,使得学生在更趋向于真实性的模拟实验中了解日食,最后提供网址让学生课后继续了解日食的更多知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两位教师都在材料上动了很多的脑筋,袁老师是用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充分感知,郑老师则用自制的教具让学生模拟日食形成的原因。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材料的选择与呈现上两位老师还有改进之处。
《听听声音》要求是安静的听声音中分辨声音的特点,袁老师呈现的材料虽都各有特色,但这些材料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虽然老师再三强调听的要求,但还是有同学被材料所吸引,使听的效果大打折扣。特别是吸管,有些学生因为第一次尝试时没有吹出声音来,他一直想再吹吸管,希望像其他同学一样能吹出声音,因此整节课,他的小心思都在吸管上。正如评课时,喻老师所说的,以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好的效果,建议袁老师可以把铝片琴的用处放大,用好铝片琴,其他的材料可以在使用时再呈现给学生,不要过分地相信学生的自控能力。
郑老师的自制教具能使模拟实验更加真实,但老师所呈现给学生的记录单有点难,可以降低要求,更接近模拟实验的方法来记录,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同时自制教具的成本太大,可以用自制的纸板代替,效果也一样,或者做成眼镜状,学生的观察点更固定,效果更好。
科学课的材料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事,准备并选择好的材料,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条件。
杨周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22 22:20:42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