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3 第一年小学科学生涯 [复制链接]

1#

2013 第一年小学科学生涯

  今天我正式开始了我的小学科学的教学生涯,第一年进来就带五六年级了,全校只有我一个专职科学老师,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琢磨,没有师傅带领,因此,在群里和论坛里不断的学习着,希望自己不是闭门造车。接下来的日子,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课堂及反思写上来,也是一个督促自己成长的机会,有那么多的前辈可以指导。希望大家可以指出我的不足。


 


 

分享 转发
TOP
2#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反思


今天给五年级的孩子上了第一节课种子发芽实验,事先想的是一课时就可以完成,后来真正实行起来发现时间比较紧,不够用。我一开始先让学生猜测了种子发芽可能的条件,同学们基本都说全了,然后我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了绿豆种子,不过我事后想想同学们可能并没有认真观察,而是在玩弄放大镜了。因此,下一节课我将把这一环节取消。接着我便问学生我们应该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一开始同学说不到对比试验的点上。因为五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对比试验,而且之前2年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并没有真正的动起手来,对科学探究还是非常不熟悉,科学思维依旧不够完善。于是我用跑步比快慢的方法来解释对比试验。但是我发现,在制定试验计划时,学生们还是很少的能够真正理解对比试验,不能真正控制好变量。甚至会出现与猜测不一致的变量。因此,我打算下一节课,着重的再把对比试验的制定,变量的控制这一块作为重点继续引导学生。并对于其他几个变量让学生来说说如何制定实验计划。还有就是,在课前,我自己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没有为学生准备好土壤,没有准备塑料袋等材料,导致课堂上只能研究种子发芽是否需要水这一个变量,很局限。也没有依据学生自己喜好选择变量,而是硬性分组规定变量。


   明天要在另一个班上这节课了,我将把今天的不足改正以后调整我的部分教学方案。还有六年级的使用工具这一课,我也将带领学生们在亲自动手的同时感受到工具为我们带来的便利,以及不同工具的用途~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3 20:44:12编辑过]

TOP
3#

热烈欢迎!

动手动脑,快乐探究
TOP
4#

支持下,我和你的状况一模一样,刚进学校,接手的是五年级和六年级的科学,但是学校条件很简陋,有的有幻灯机,有的没有,器材什么的也没有。明天要上使用工具了,我把家里有的工具都带上了,希望明天一切顺利
TOP
5#

欢迎新生报到,一次反思就是一次进步。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6#

多写写,多看看,多听听,在论坛会有支持者!祝贺你开帖!
请关注丫儿的感受帖哦!我的东西都收藏其中哈!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416&replyID=&skin=1
TOP
7#

在反思中进步……
TOP
8#

我也是,我还钉了2小时的钉子
TOP
9#

谢谢
TOP
10#

以下是引用上官亦茹在2013-9-3 20:38:00的发言:

  今天我正式开始了我的小学科学的教学生涯,第一年进来就带五六年级了,全校只有我一个专职科学老师,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琢磨,没有师傅带领,因此,在群里和论坛里不断的学习着,希望自己不是闭门造车。接下来的日子,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和课堂及反思写上来,也是一个督促自己成长的机会,有那么多的前辈可以指导。希望大家可以指出我的不足。


 我彷佛看到了五年前的我,情况都和我一样,只不过现在的浙江小学科学网非五年前可比,加油吧!


我看好你。


 


TOP
11#

五年级,那时候我很纠结。


比如这节课要得出结论了,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什么


可是,这个时候,准备好的对比实验,都还没发芽。因为一般都是7到10天。


然后,没办法,结论我告诉他们了。

TOP
12#

恩,谢谢!我一定会努力的!多多指导
TOP
13#

以下是引用长兴滴小鳄鱼在2013-9-4 12:28:00的发言:

五年级,那时候我很纠结。


比如这节课要得出结论了,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什么


可是,这个时候,准备好的对比实验,都还没发芽。因为一般都是7到10天。


然后,没办法,结论我告诉他们了。


我没有告诉,我是让孩子们回去实验,下节课跳到蚯蚓,再下下次课再回过来上这个,再来得出结论

TOP
14#

科学论坛,知识的殿堂。不管你学校有几个专职老师,不管有没有师傅,这就是你最好的科学“字典”。
TOP
15#

以下是引用上官亦茹在2013-9-4 12:54:00的发言:

我没有告诉,我是让孩子们回去实验,下节课跳到蚯蚓,再下下次课再回过来上这个,再来得出结论


上课时间是有时需要调整的,欢迎上官老师开记录帖!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6#

    种子发芽实验(一)第二次授课反思


    今天在另一个班上种子发芽试验(一),这个班在上课前我已经要求了把部分种子泡在水里,因此课前很多同学拿着自己发芽了绿豆种子过来给我看。于是上课刚开始,我便想让学生汇报了一下自己的绿豆种子的情况。在昨天第一个班上过课的经验上,我今天把重点放在了引导孩子学会制定实验计划,认识到对比试验中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的重要性。并把学生猜测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对其中的猜测说出自己具体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由我分配条件让不同的四个组分别在课后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下下节课再汇报。


    总体来说,今天课堂上的安排比昨天好些,因为发现学生对实验计划这一块比较薄弱,以及改变条件的时候经常会改变不止一个。同时,我也发现当我问和阳光是否有关和适宜的温度是否有关时,学生经常会把这两个混起来,我个人也觉得阳光和温度不是太好区分,放在阳光底下温度的确是高了,不也有2个变量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4 18:58:20编辑过]

TOP
17#

使用工具 教学反思


  今天给六年级上使用工具, 在昨天我花了近2个小时,做了十四块木板钉上了三种不同的钉子。当时成就感还蛮大的,而且我今天还带了很多工具,可以说是万事俱备了。但是课上完我对自己的课堂很不满意,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纪律问题,先是还没上课的时候学生下面就有窸窸窣窣,有些在玩自己带来的工具,当我说实验开始了的时候,场面就根本控制不好了,我说停下来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学生在下面干自己的。就算不说话看着他们也要很久才静下来,虽然第一节始业课强调又强调纪律问题和实验规矩了,可貌似真的开始上课并没那么管用啊。希望大家能给我点控制纪律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是非常会正确使用工具,甚至有用扳手去拔钉子的同学。以及羊角锤,有些同学不知道正确利用杠杆原理拔起钉子,而是往上猛拉的方法,看来同学们平时真的很少接触。


    明天要上杠杆的科学了,我打算分2个课时,备课去了。

TOP
18#

欢迎加入网络研修的队伍
TOP
19#

今年我也是任教五六两年年级,巧的是,教平行班的老师也是刚刚毕业的新老师!每天看她的教案,指点一二!有空听她的课,或者她来听我的课!互相促进!只要有心,没有什么能难倒你的!加油!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20#

以下是引用影随心动在2013-9-4 20:43:00的发言:
今年我也是任教五六两年年级,巧的是,教平行班的老师也是刚刚毕业的新老师!每天看她的教案,指点一二!有空听她的课,或者她来听我的课!互相促进!只要有心,没有什么能难倒你的!加油!

真好,她比我幸运,有前辈可以学习,但是我相信我也可以不断进步的!!嘿嘿!加油

TOP
21#

 蚯蚓的选择 教学反思


     课堂刚开始,我是先让抓到蚯蚓的孩子说说从哪里抓来了蚯蚓,然后又询问了那些没抓到蚯蚓的孩子失去哪里抓的,然后把学生们说的蚯蚓可能喜欢的环写在黑板上。这节课本来打算是四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实验的,但是学生们带来的蚯蚓只有少数,所以实验也只能从分组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但是实验方案的设计还是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进来了。在上节课种子发芽实验中设计了对比试验以后,这节课不少孩子们已经能够设计出可行的实验方案了。当然也是在我的一些引导下,这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对比试验有个更深的认识以及应用,并且明确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只在班里做了蚯蚓是否喜欢黑暗或者亮的地方的实验,还有一个潮湿的对比试验让学生设计了实验方案要求课后完成。本来预想的是全班分2类分别研究这2个实验的,可是实验材料不够导致不能展开。还有就是我在实验的时候应该把实验盒放在阳光下,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更好,实验现象会更明显。在第一个班的时候由于没有控制好时间,做完实验得出结论以后没有延伸到其他动物也也有自己对环境的要求,打算下节课的时候再补充一下。

TOP
22#

杠杆的科学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一撬棍引入杠杆,然后分析一些杠杆的支点,用力点,阻力点,接着判断一些常用的工具是否是杠杆。加深学生对杠杆的认识。然后再对杠杆尺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第一个班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自己很不满意,因为讲课的顺序有点乱,不够流畅和循序渐进。所以在第二个班的时候我改进了。但是,在进行到杠杆的秘密这个活动环节时,虽然我事先对实验做出了一些要求限制,可是发现学生在自己动手实验,记录数据的时候依旧比较乱,而且出现钩码乱放的情况。也有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向我提问:怎么样来判断省力费力,我引导学生认识到当用力点挂的钩码少于阻力点挂的钩码数是便是省力的。学生们记录的数据较为凌乱,没有一个系统的有逻辑性的记录方法,很难发现规律。下节课准备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和学生们一起来分析数据,引导学生从钩码数发现2点到支点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

TOP
23#

社团活动课


    今年我要带一个科学的社团活动,类似科学兴趣班,考虑到资源比较有限,无法开展一些比较大的活动,所以打算以小实验,小制作为主。


    今天下午科学社团活动课正式开班了,来了12个学生。比我想象中少,我还以为会有很多报科学社团的呢,看来魅力不够啊!


    社团课是2节课的时间,第一节课我给学生看了去年太空授课的视频,并在看的过程中向学生提问,讲解一些知识点。第二节课,我安排了2个实验,一个是面粉溶解的实验,一个是食盐溶解的实验,然后延伸到过滤实验和蒸发结晶的实验。并在实验操作的同时介绍了各个实验器材以及用途,还有实验操作的注意点。让学生回去以后记录在自己的记录本上。班里有学生居然能把元素周期表都背出来了,真的出乎意料。看起来大家之前没有接触过实验,现在有机会接触了都很开心。希望接下来的社团活动能开展的顺利。

TOP
24#

      我和你情况一样,一个人带4个班级,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人完成,唯一的最大的依靠就是网络,所以让我得到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也认识了不少人。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25#

杠杆的科学 杠杆尺研究专题 教学反思


  杠杆的科学这节课的重点是对杠杆尺的研究,而整理分析数据便是这节课的难点,上节课在杠杆尺研究的实验过程中,虽然实验前已经和学生说过方法、要求,但实行起来依旧很乱,数据也杂乱无序。所以我课后反思了下,这节课便采用了演示实验的方法,在黑板上画了大表格。由我来操作,全班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请一位同学帮我在黑板上记录。我规定了杠杆尺右边的距离和钩码数,让学生猜测左边什么位置应该挂几个钩码,然后我来操作,观察杠杆尺是否平衡,平衡了全班就记下这个数据。我也发现在我操作学生记录数据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已经找到了规律。最后实验完毕,我先问大家怎么判断省力还是费力的情况,从比较钩码数过度到了比较用力点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之后学生也发现了阻力点乘以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用力点乘以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虽然这节课是由我来操作的,但是因为数据记录的有序性,学生们也更加能够看出规律。

TOP
26#

   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反思


     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是谁被谁吃这样的关系,学生还是有不少前概念的。课堂刚开始我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学生们都很认真的听,并让学生说出故事的名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于是我便顺势问学生们在这个故事中谁被谁吃,请学生说一下。学生基本都能说出是蝉——螳螂——黄雀,但是很少有学生想到蝉吃什么,当然我们这节课的目的也是完善学生的知识,如果学生都知道,那我们就不需要上课啦。从这个故事我引入了食物链,并强调了食物链的起点是绿色植物,并引导学生知道食物链的完整性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接着根据书本上的图片让学生说出食物链,并引入了2个新词汇,生产者和消费者并让学生加以解释。接着继续让学生说说田野中的食物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发现了食物链很多,各个生物之间关系很复杂,从而顺理成章的引入了食物网这个说法。在这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对于有些动物到底被谁吃不是非常清楚,因为在生活中没怎么接触过。接着让学生观察食物网,看看有什么特点,有人说到一种动物有多种食物时,顺势提出,如果其中一种食物消失了会不会有影响。班级意见有2派,于是课堂便成为辩论场,有双方来各抒己见,反驳对方的观点,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本来课前认为这节课没什么太多内容,但是真上课发现时间也并不是完全有剩余的,而且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期间,我发现不少学生的知识面其实很广,知道很多知识,倒是我有些不知道,有点惭愧,应该不断加强丰富自己了。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

TOP
27#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反思


     上一节课对杠杆尺进行了研究,并且知道了通过比较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可以判断是否省力。这节课就是对这个知识点的实际运用,学会找杠杆类的三个点,并知道是否省力是由杠杆的三个点位置决定的,要能判断某种杠杆类工具是否省力。考虑到开瓶器的支点和阻力点学生可能不能准确的判断出来,我在课前准备了啤酒瓶,准备用实物操作,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然后再进行分析。还有筷子的支点也不容易找出来,因此也准备了实物。第一节课在一个班上课的时候,电脑坏了,不用能课件了,所以只能凭借书本来上。首先是回顾了上节课得出的结论,杠杆的三个点,以及省力费力的判断依据。但还是不少学生不能说出省力判断依据,感觉上节课中用杠杆尺研究其实过于复杂,如果直接让每位学生拿自己的尺子橡皮自己在位子上试一下,移动支点位置感受一下翘起同一个物体所需的力,或许这样的感觉更为直观深刻。在分析杠杆类工具的三点以及判断省费力的情况是,的确对开瓶器和筷子有较大的争议,所以我进行了实物的操作,并要求仍然不能理解的学生回家后自己动手操作一下。下一节课我安排学生花一节课的时间去制作小杆秤,希望学生能够动起手来,因为布置课后完成会有很多学生不去动手。也强调了做杆秤最难的就是刻度的标记,怎么去标记刻度,让学生课后去思考了。


     在六年级上课,还是感觉纪律上面不够好,掌控不好班级纪律,使上课的效果受影响了。

TOP
28#

杆秤的研究 教学反思


    今天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制作小杆秤,主要也是想让学生体验体验动动手。课堂刚开始先让学生对杆秤的三个点进行了分析,然后提问杆秤由几部分组成。刻度要怎么标注,在一番介绍和讨论之后再动手,希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有点头绪,不过在制作的过程中还是发现不少问题。比如0刻度位置怎么标注,50克,100,克等数量怎么标注,有什么方法,是不是都适用。不少同学0刻度找不到,因为用纸片做的秤盘太轻了,还有不少同学提绳的位置在杆的很后面,这样导致实际可用的刻度范围就很少,可称量的重量就比较少了。不过通过这样一个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们亲身经历之后,就能理解“称砣虽小,能压千金”的道理了,也从学生之间的比较中发现提绳位置不同所导致最大称重的影响了。


    所以总结一句话,科学课,动手非常重要,很多东西自己动过手就能理解,比言语授课效果好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12 16:17:06编辑过]

TOP
29#

反思的非常认真,以后可以尝试着整理其中一些精彩的片断,写教学随笔或论文。


 


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多看着专著和文章,增加自己的理论素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9-17 8:06:03编辑过]

TOP
30#

 第一年你就找到了这个网站,这个网站就是一位好师傅,多来来!
一直努力中……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