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天上地下都有的科学故事
因为我是科学老师,吃苹果的时候会留意比较苹果的哪部分最甜?因为我是科学老师,冲热水的时候会听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是否能够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实验载体?因为我是科学老师,看到公交车的轮胎前后不一样,就想到可以作为学生的小论文素材。因为我是科学老师,学校的五彩学堂开设项目会用调查问卷后的数据来说话,统计分析。因为我是科学老师,学生试卷上的名字消失了,我们会一起去探究,变成一个即时性的研究课题。因为我是科学老师,看到网上有平菇菌包出售,买来和学生一起种平菇,实践活动就这样开始了。因为我是科学老师,我会把家庭教育比喻成土壤,家就是那土壤底下的根。
师范毕业就一直教学常识、科学,我从抗拒到慢慢接受,到现在我享受这门学科带给我的快乐和成就感,回忆这么多年和学生经历的一个个有趣的课内外实验、探索活动,孩子们在成长,我更是在成长。
校园山坡上的艾草,我们一起观察、采摘、制作青饼
太阳在周三终于早出晚归,五彩学堂“观察自然”成了现实。突然想到这个季节正是艾草葱茏青饼飘香的时候,于是兴起就带着40多个小不点去学校的小山坡寻艾草。
在室内,我们通过课件了解了艾草的特征,小不点们按捺不住地往山坡跑。很快就有眼疾手快先下手为强者带着战利品来我地方鉴定,一传十,十传百,每个孩子都寻到了艾草。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破坏,小手里的艾草越来越多,何不收集起来做青饼?
想到自己做青饼,脑海里马上浮现老家的山坡,也是这样的时节,放学邀三五好友,带上剪刀和篮子,一起去“割青”。山路边随处可见长长的艾草,印象最深的是容易和另一种不知名的野草搞错,鉴别的最好方法就是闻香和撕开叶片看细毛,有白色细毛的就是艾草。我家妈妈很少做复杂工序的青饼,家中做青饼的印象更是少,只记得老屋的后间不知哪年米缸上面放了一蒸笼的青饼,一条条的艾草脉络清晰可见,碾青不到位,没有如今这般艾草和糯米粉的水乳交融相濡以沫。
艾草的清香,满山的自在,胜过了青饼带来的口腹之感。今天,有这样的机会,让孩子们自己采集艾草,然后把它做成艾草团子,品尝,这样的体验是不是更是难得。第一节课,40个多孩子人多力量大,马上采集了一大袋子的艾草,我们收集起来,先放入实验室的冰箱。第二星期的五彩学堂观察自然课,我把洗干净的艾草拿出来,和孩子们一起拣干净,放入锅中煮,靠着一点点仅存的对于做青饼的记忆,择青——煮青——碾青(有现代化粉碎机帮忙,真是轻松)——加糯米粉——揉搓成青饼团子,一步步,孩子们雀跃着,很快一个个青饼团子做出来了。放入实验室的电磁炉上加热,哈哈,热气腾腾的艾草团子,香飘实验室。蘸着糖,每人分到了2个,小不点们一个个吃得香香美美。第三周的五彩学堂,孩子们提出还要去采集艾草,我们的校园真好,山坡上一片,果园里还有一大片,孩子们积极性更高,准备再重复一遍,加深印象,也算是不一样的校园生活留念吧。观察自然课里孩子们采艾草、做青饼团子的故事在校园里传开了,很多孩子还发展到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采青,做青饼,我也因此在一二年级小朋友眼中成了一个“不上课”的青饼老师。
有些味道,因为童年而变得特别不一样。从小课堂走向大自然,那里和学生的故事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我们在为孩子们增加童年趣味的时候,我们也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里一样生机勃勃,温暖自在,在生命的某个节点,滋长。
夜晚的星空,我们曾一起仰望寻找
世界的尽头是什么,生命的长度有多少,我们不知道。我们很希望有位神仙姐姐站在世界的尽头,“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事实上,只有一个面目不清自称是上帝的老汉在那里自赏。当我们起身寻往那里的时候,老头儿屁颠屁颠儿过来了:“嘿,你娃还一无所知呢!”
是呵,我们还不知道“一”,也不知道“无”,这不是已经上路了吗?就如弗郎荷费的墓志铭,“他接近了星星。”这群“一无所知”的人们醉心于天上的的星汉灿烂,天上的风云变幻。每一个深深的夜里,他们仰望着深远的星空,并把每一颗星的信息传达给地上的人们。
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那将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把星空的信息传达给地上的人们,让更多的人来仰望星空”,这就是科普的意义。相信这么多人一道上路,风姿绰约的神仙姐姐终会忽然心动,于是五百年的呼唤等来她的一霎回眸。
上完《在星空中》(一)、(二)两课之后,学生已经从纸上谈兵中了解了关于星空的一些基本概念,那时候学生们最大的渴望就是能够真的看一看天上的星空。因为我们学校是寄宿制的,学生上完晚自习后刚好是8点,适合于观察星空,于是我们的仰望星空活动就这样在每个星期四——我的晚自习结束后开始了。
第一次因为天气的原因,我们没有找到北斗七星;第二次我们惊奇地发现了,但是第四颗不是很亮;第三次学生们已经很熟练的自己能够找了,还帮助路过的低年级弟弟妹妹一起找;后面几次我们还找到了狮子座、夏季大三角、甚至还有土星。学生们有的自发买来了天文望远镜,大多数在老师的指导下回家下载了观星软件,学生们走在回寝室的路上,开始自觉抬头仰望星空了,第二天学生开始围着我们科学老师问这问那,开始和我们分享“昨天晚上,我们寝室后窗口就能够看到北斗七星那个呢。”真的,这样的感觉真好,当我也像孩子一样,带着纯净的心,一起静静的仰望星空的时候,我发现原来这是多么美好,我们应该去享受这样的一个过程。
一、借用多媒体软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
因为客观的原因,我们的教学都是在白天进行,而观察仰望星空只能是在晚上,怎样让学生能够明显的看到体验到星空,特别是星座的美好,在一次培训会议上,一位嘉兴的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个“星空软件”,回来下载自己先用,真的是非常实用,能够让我们看到任何一天任何一刻的星空情况,而且操作简单,学生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之后,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星空软件中丰富的星座吸引了学生,这时学生最大的渴望就是“要是我能够真的在天上找到这些星座,那多好呀。”于是有了我们下一步的行动。
根据我们的经验,观星软件一定要多看,多用,这样学生才能够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星座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一定模型,真正去实地找的时候就方便多了。
二、利用指星笔,快速方便的查找明确星星的位置
感谢我们上级部门的培训,在5月份学校娄老师参加完省里的天文培训后,给我们带回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指星笔,类似于学生们以前在玩的激光枪。不过这个比激光枪的射程还要远,还要清晰。当我们和学生一起在操场上找到北斗七星的时候,如何找北极星,只要用这个指星笔慢慢的沿着北斗的斗口延长5倍线,就能够找到北极星了。
指星笔的蓝色光线在天空中划过美丽的弧线,伴着学生兴奋快乐的笑声,那是一种发现后、证实后的喜悦和快乐,我想科普活动的推广意义就在于从小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发现的种子,让我们用活动中的收获去浇灌这样的种子,以后种子就会有更大的长大空间。
三、运用望远镜,拉进和星空的距离,看的更远
学校有一架天文望远镜,一直在我们的实验室静静地等待,这一年终于有了她的用武之地,第一次调试好架在办公室的时候,学生们兴奋地来看,就像看邻居家刚来的新娘一样。胆子大一点的孩子,开始要求老师给他看一看,于是我们就这样架着天文望远镜,成了办公室最受欢迎的新成员。
现在的学生条件好了,我们在课堂上鼓励有条件的孩子自己买天文望远镜,于是买来的孩子自己放在老师办公室,慢慢地观察的人员固定了,充实起来哦了,我们自己也学会了怎么简单的调试,看到了月球上的环形山,看到了图形,星星变大了,亮了。利用工具,学生的观察仰望活动更加的规范科学。
四、定点定时,让仰望星空成为一种习惯和氛围
寄宿制的学校条件让我们在开展这一项活动的时候,有了充足的时间保证。每个星期二、星期四是我们科学老师上晚自修的日子,我们就先和一些有兴趣的孩子约定好时间、地点,课后8点准时仰望星空。慢慢地,路过的学生看见了,停下来,一起加入了仰望星空的队伍,慢慢地学生会自己相互影响,问:“昨天你看到了北斗七星吗?”似乎今年的5月,这一项活动成了我们校园里最热闹的民间活动,自发慢慢扩散。愿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记得曾经我们一起仰望星空的日子,在仰望的过程中,树立美好的梦想,并拥有宽广的胸怀。
五、组织专家引领,让科普活动成为校园中的新时尚
我们学校有专门的少科院,在近几年中,我们已经联系了XX的师生(XX有一个专门的天文社。国内也非常有名)来我们学校进行天文学的讲座。毕竟作为我们普通的科学老师,我们在一些天文的专业知识、技能上非常有缺陷,那么就让我们运用他人的智慧,来帮助我们。除了讲座,我们还和专门的仪器配备中心联系,给每个学生购置了护目镜,分发日全食等天文简单知识的小册子,安排晚上和xx的师生一起仰望星空,孩子们经历过这样的活动,也许在今后自己就会去关注,去探索,我们的小小XX天文社也许就这样慢慢诞生了。
今年5月份,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也到我们学校进行了《寻找外星人》的讲座,专家的到来给孩子们更是打开了一扇求知的窗,引领孩子们探索无穷的宇宙奥秘。
这是一次我们说常见也很常见,普通的课后科学拓展活动,其实在我们小学阶段,孩子学习科学,喜欢科学,并不是真正的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感兴趣,而是对参与的一个个的活动、实验产生了兴趣。这个现象提醒我们,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给学生留下哪些东西?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或者说学生在学习科学课之后应该留下什么,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思考。
喻伯军老师在《科学课》杂志卷首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中说到:“许多事例证明,小时候的学习,如果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那么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及其重大的影响,这也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的意思。科学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中,课外是一个重要的天地,希望我们不仅关注课堂,而且还要关注课外;不仅关注现在,还要关注未来。”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让我们和孩子一起仰望星空,在科学的探索之路上,并肩前行!
细数十六年来和孩子们走过的一段段科学时光,我感谢自己是一个科学老师,享受了很多惊奇、意外的快乐、自在和收获,也感谢孩子们一次次让我找回最美好的对世界的好奇,对自然的敬畏。故事还有很多,故事还在继续,下次有机会继续讲。
本文附有孩子活动图片5张,感觉对文章内容影响不大,所以不上传了,请理解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