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科学的足迹
几次提笔,又几度搁笔,只因惶恐于自己科学教学的浅薄,羞愧于自己文笔的晦涩。但在我懵懂蹒跚的科学教学之路中,科学和孩子却给我带来太多的惊喜和意外,欣慰和自信。这偶然的兼科,让我收获了许多。我并不是科学教育大家,但科学的欢愉却属于大家。就此不惭记下我和孩子的点滴,记录科学的足迹,和朋友共勉。
——题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兼任了科学课。带着儿时老师为我植下的欢喜,开始了我的科学教学。
在《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第一个活动:观察更多物体的沉浮。我并不一次性提供所有材料,而是将材料分批呈现。我把小石块和泡沫塑料放于1号袋,把回形针和蜡烛放在2号袋,把带盖子的空瓶和橡皮放在3号袋子,观察完所有提供的材料,学生还可以观察自己带的萝卜和其他材料。而三袋材料放于不同课桌之下。记录表如下:
(此处的记录表不知道什么原因在下载时不能显示,很抱歉,发布者说明)
我们这学生普遍动手和观察能力较弱。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把教师演示实验中学到的观察、思考、及操作方法再一次迁移到自己的小组实验中。而且这样上课同学们都有了分工,能更积极投入实验,更因为有了材料的分组,学生在收放拆封材料时,也为下一步的“预测”及“理由”的思考提供了时间的间隙,尝试努力避免以往热闹活动,却交流苍白的现象。
当孩子们在做到2号袋子时,就有人蠢蠢欲动,交头接耳。做到3号袋子时,有的没带自备材料的聪明学生竟把“带盖的空瓶子”一分为二,分成一个“盖子”、一个“瓶子”写在自备材料里,再一试究竟。这是多么可爱的孩子,这是多么有趣的学生。萝卜是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有的新鲜红润,有的蔫儿了吧唧,有的丑乎乎的还带着黑斑。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小家伙们的探究热情。只是大多萝卜没有像教科书中预设地那样漂浮而起,而是乖乖地躺在杯底。但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最真的事实,我也并不在意,依旧和孩子们一样沉浸在“沉浮”之中等待实验的结束。但一声惊呼差点打乱了所有的计划:“哇!我们有一片萝卜能浮!老师,它浮在半空!”只见那只烧杯底部红红的静躺着一小堆零星的萝卜,一片被切得不是很规整的萝卜小片倔强地随着晃动的水面在杯中轻窜。孩子的眼睛远比老师想像得尖得多,小家伙们立马在书包里翻找着类似小刀的东西。调皮的几个早已掏出“家伙”手起刀落……
几经波折终于把孩子们拉回到预定的教学上去。而后的讨论虽然并不热烈,但看得出孩子们有困惑、在思索。那时无知的我还沾沾自喜。如今想来真是委屈了那片“倔强的萝卜”那时如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去切去发现,那不是也很好吗?那不也是一种真正的探究吗?那时如果能先做下水实验,能再提供更有层次的材料,不是会更好吗?那时的发现可能更具深度更有价值……
在第二个活动“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当时只做了演示实验。在对橡皮的实验中,当我把橡皮切成1/2时,有一小半的孩子认为它会浮起来,结果在一双双瞪得大大的眼睛下它直溜溜地钻到了玻璃缸底躺下。当我再把那块橡皮切成1/4时,反而有更多的人认为它会浮起来。当然结果还是沉。在一阵小小的骚动之后,我举起了被切成1/8的橡皮,这时孩子们像刚被驯服的“小狮子狗”般失落却又纷纷转移了阵营。当然结果再次令他们兴奋——终于猜对了。当我问:“再切下去会怎样”时,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沉!”我们兴奋地再次实验,结果一样的让人愉快。“我们再切下去呢?”“沉!”“再切?”“沉!!”全班沉浸在大一统的兴奋中,但一只高高的手轻轻举了起来:“老师,我觉得不对!”声音不大却很坚定。一时同学们的眼睛齐刷刷地望着他,有疑惑的,有不解的,也有讪笑的。“老师,”他有些胆怯却依然坚定,“我想,那应该是您切得不够小,如果足够小,他一定会浮起来的。”那一刻我被他深深感动,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在这样一致而热烈的课堂里,要坚持自己的观点是多么的不易,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说出自己完全相反的观点又需要多大的勇气!我夸奖他的执著与思考,并请他上来自己试着切一切。他很努力地切着薄片,结果依旧是沉……他说他需要更薄的薄片,我说欢迎下课再试……当然在以后的课里他也慢慢发现沉浮和物体密度有关。
那一节课的深远影响也是我始料不及的。对我和那届孩子都一样……
科学他自身的魅力会牢牢吸引着孩子。看着孩子们课堂上那种全情的投入,和因好奇而跃跃欲试的兴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孩子好好准备、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丰实自己呢?孩子用他们的行为提醒我:兼职只是一种状态,而科学却是一种责任。
在以后的课里总有许多令我这个门外汉惊喜的发现。或是孩子们一本本干净整洁的记录本,或是上课一双双充满灵性的眼睛,有时也是一只在欢呼声中见证洗手液优美穿越的试管,还有可能是总目睽睽之下一小截因演示短路而迅速烧红并最终烧断在电池负极的铜丝。但我总忘不了,最初“新手上路”时的那片“倔强的萝卜”和那“轻微却坚持”的声音。
这便是我和孩子平常的故事,没什么微言大义,有的只是我和小孩子对科学的喜爱,和科学带给我们的时时惊喜和努力的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