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只要你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在角落里摆上你喜欢研究的东西,然后做你喜欢的研究,那么就组成了最简单的家庭实验室。”这是陈耀老师对家庭实验室的朴实定义。也是那次市教研员带队去温州实验小学参观回来,自己思考最多的一句话,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
我们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学生占一半左右,父母忙着打工赚钱,上班也是三班倒,也谈不上对学生不重视,但是也真的照顾不了孩子的学习;本地生学生家长多半是农民或者做小生意的,成天忙着挣钱,把孩子扔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不管不顾。基于此,开展家庭实验室活动的难度可想而知,一句话,语文数学都没工夫顾,哪有闲工夫来搞科学这小玩意儿。
因此,当时就想,在我们学校,家庭实验室也就只能自己想想激动,回校还是一动不动得了。
去年到绍兴轻纺城小学参加省特级教师工作室课堂展示活动成了改变自己的一个契机。那次活动的主题就是关于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姜向阳姜特的讲座中说到孩子们的课外探究活动形式——家庭小实验DV大赛,听了觉得形式新颖,能吸引学生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而且也不需要特别的设备,一般的智能手机完全可以做到DV的拍摄。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孩子爱玩,是天性,如果把带着这些顽皮的孩子参与家庭科学活动看成自己每天弹凑的高低音符,自己绘出的斑斓色彩。那是不是可以给自己的教学生活增添无限的乐趣呢?
学生的家庭科学活动能够进一步加深孩子在课堂上的所学,孩子们在获得机会与他们的家人交流、沟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这样一箭多雕的活动,何乐而不为呢?
下定决心,做点什么。
正巧那天周五,三年级的课上到《水结冰了》,其中有这样一个实验: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于是,在课堂上只做了演示,快下课时,我对孩子们说:今天在课堂上,老师不用冰箱就把水结成了冰,你能不能双休日回家也不用冰箱把水也结成冰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行”。我说:那成,但是老师可有一个要求。孩子们起劲问:什么要求?我说:必须得和你爸爸妈妈一起做。孩子们连说:好的,好的。然后,我给孩子们出主意:回家后先完成作业,然后神秘兮兮地跟爸爸妈妈说,说自己今天跟科学老师学了一个绝招,可以不用冰箱就可以把水结成冰。问爸爸妈妈信不信,还可以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先动手试一试。不成功,你就可以大显身手啦!最好能把做的过程用手机拍下来,然后把视频传给老师。最后,几个孩子们还向我借温度计,说上课时水到底什么温度结冰没看清楚,正好回家自己研究。嗨,还真是的,光顾了让孩子回家显摆,还真没想到这个问题。想了想,去仪器室借了40支温度计,索性一个孩子一个,让他们回家去探究。但是,心里很是担心,玻璃的温度计到孩子家里转一圈回来,会不会个个缺胳膊少腿的,还特意让班主任再三叮嘱;心里还担心,到底有多少孩子会去做……
回到家,吃完饭,散完步,打开电脑,登录QQ,桌面右下角就跳出3个家长发来的邮件,那份激动地心情无以言表,这么快孩子们就做过实验啦!赶紧下来瞧瞧,看着孩子们生拙的表现,一份温馨滋润了我的眼眶。接下去的两天里,怀着一份忐忑,一份激动,陆续收到了14个孩子家长发来的邮件,还有几个家长打电话来说家里没有电脑,周一让孩子把手机带来让我看。
最后,这次的家庭实验活动大出我的所料,竟然所有的孩子都去做了实验。但是,有2支温度计光荣“牺牲”,两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带来了10元钱,说爸爸让带来的,损坏东西要赔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终于,我迈出了一小步,我相信,我会一步一步往前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可是,带过一届学生,无论好坏,却没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因此,只有把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