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关注被遗忘的角落
有人说:“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回顾自己的教育历程,深深反思:这些年,我造就了多少个精彩的同时散落了多少遗憾,遗忘了多少个不该遗忘的角落!
——题记
镜头回放:
那日,上《显微镜的使用》一课。
我不是作为一个执教的老师出现在教室,而是帮一个实习生听课。
学生见实习教师上课,又是使用显微镜一课,课堂氛围异常高涨,几乎差点失控。每个同学在听完教师指导后,纷纷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拿上显微镜,一探究竟。
好不容易,学生挨到了分组实验的时间。可在通知小组拿实验器材时,发现,少了2架。
看到如此状况,实习教师面露难色。
这时,我站了起来,插了一句话:“只有10架完好的显微镜,意味着2个小组不能直接拿到。只能这样,本节课表现不好、没静下心来听课的2个小组先不拿,待会参与到其他组里观察。林老师,点下哪两组吧。”
没等我坐下来,我突然发现有一个男生趴在桌上大哭起来。
林老师见状,已经走过去询问。
想着,课堂出现了突发状况,我就走过去,仔细询问:“怎么了?”
不问则以,一问自己大汗一把。
从周围学生断断续续的描述中,我弄清了缘由。原来是没有拿到实验器材惹出的祸。
看着学生情绪不佳,就想着用几句话安慰一下,然后跟边上的小组打好招呼,让这位同学先观察。
我以为,这样的安慰已经可以顺利将这件事情摆平。
可接下来,该生的表现,着实让我为之捏了一把汗。
该生不仅不愿意去其他组观察,而且似乎怨气很重,嘴巴里嘀咕着一些含糊不清的话,委屈万分,痛哭流涕的样子,惹得大家都朝该生看。
一看,事情恐有不妙,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我觉得应该叫到室外进行细问调解。
未出教室前,说实在的,作为教师,我内心也是有股气想发作的。那时,我心里想:一个六年级的男孩子,站起来跟我一般高,就是为了自己组没有拿到实验器材,需要拼组观察,就这样公然大哭,我还是第一次遇见。
可这样的情景,我只得压住自己情绪。我深吸一口气,谈话开始了:
t:“为什么哭?”我口气稍显强硬。
s:“又不是我表现好,是那两个女学生讲话,为什么我拿不到器材?”情绪波动很大,声音也高出了很多分贝,说完话,头扭向一边,似乎怨气很重。
t:“所以,觉得自己委屈?”我一看怒气很重,彻底缓和了自己的口气。我想着,给自己台阶,也是给学生一个台阶。
s“嗯。”哭得更伤心了。
t:“大家的眼睛雪亮的,林老师没说是你表现不好,她也知道是那两个女孩子讲话影响到你们组。可只有10架显微镜,意味着只有10组能拿到啊。你觉得怎么分配比较合理?”
s:“让那些讲话的人分到一组。”言辞尖锐,似乎有得理不让人的势头。
t:“分到一组,难道可以不给她们显微镜?显微镜的总数没有增加咯。”
s:“……”
t:“另外,老师有没有说,没拿到器材的小组,就不能进行实验?不能操作?”
s:“没有。”
"对啊。其实,你想,没有拿到的小组,无非是要走几步路,到其他组里去。两个小组拿不到器材,意味着8个人要合到其他组,其实,对于其他表现略好的小组来说,他们或多或少多了1个人参与。说白了,无非老师将原来的12组,缩小到10组而已,每个人的动手机会还是一样的。”
“……”
“你们组被点名了,说明,要引起注意。你自己能做到很认真,可也有义务提醒组里的同学,大家一起认真学才好啊。我们总是要有团队意识才行。”
“那个女的根本不听我们的。她们自以为自己是老大一样。”
“你提醒归你提醒,听不听,是她们的事。老师一切都看在眼里的。”
“。。。。。。”
“其实,老师知道你的委屈了,你哭是因为觉得自己表现够好,为什么不能第一时间拿到实验器材,所以才难过的对么?你还委屈,明明是她们讲话,嬉闹,却将你也拉下了水,对不?”
“本来就是她们说话,不是我。”……省略若干谈话。
“现在有没有好一些了?”
点头。
“擦干眼泪,再进去吧。男汉子要有男孩子的样子么,哪能动不动就流眼泪。”
事件反思:
关注被遗忘的角落,慎用差评点名的方式
事后,我觉得自己首先要反思的地方是:这个学生,我一点儿都不了解他。我甚至叫不出他的名字。
平时,他就是一个不出众的学生,上课不吵不闹,安安静静,但从也未见他举手发言过。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对他的了解几乎是零。
这也就是,我在最初跟他对话交流时,没能将事情摆平的最直接因素。
每个班级,总会有这样一小部分孩子,容易被遗忘,可偏偏这部分学生也是比较敏感的。他们属于可上可下的那一类人。也许,一个激励,他们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大阔步前进。如果,一个不留意,也许这些孩子,就会自甘堕落。看似极其普通的一件事,给予我的反思却是深刻的。关注被遗忘的角落,将阳光倾洒,你会发现更多闪亮的地方,也会给自己铺开更广的教育思路,让自己不再狭隘和偏执。
其次,反思我的做法,结论是值得商榷。
如果,我换一种思路去做,结果也许大不一样。
如果我这样来分配显微镜: 事先跟学生说好,只有10架完好的显微镜,表现好的10个小组将直接拿到,没有点名表扬到的小组,自己主动合到其他小组,参与实验操作。
其实,只是将表达的意思进行了微调,将点名不好的2组,换成表扬10组。
可就是这样的微调,换来的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尴尬,慎用差评点名的方式,与君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