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孩子在成长,我也在成长
从教科学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有7个年头,一路走来,3-6年级科学都教了几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也都相处了,但是回过头来仔细想想,让我回味的,留下最深刻还是教三年级时的课堂。
科学课堂中生命科学教学是我们近几年重点探究课程形式,为了上好这类课,让孩子们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多种生物及它们的种类,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我充分做好了每次上课的准备。比如说,《金鱼》是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蚂蚁》的课后延续观察课。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就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学习这一课之前,学生已对几种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活动中,学生通过各种观察的方法,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因此,观察金鱼,不仅仅是观察它的外形,更要关注它的生活习性,从金鱼的运动、呼吸、吃食、排泄以及繁殖等方面进行观察研究。
教学开始,我创设了“表演小魔术” “变金鱼”这样一个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问题及探究动机的形成。要形成问题和探究的动机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导入教学。情境导入是教学的开始,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与前提。小魔术是孩子最喜欢看的一种节目,漂亮金鱼的突然出现,激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金鱼。
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本课在教学中力求体现这样的理念。我给学生留足充分的探究的时间。课堂中第一个活动,学生小组观察金鱼用时2分钟,汇报交流8分钟。从时间上来说,保证了学生探究的时间,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使探究的理念较好地落实在了课堂上。从学生的反映来看,学生对金鱼的描述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小组观察描述的方法并不雷同,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和思想。对于金鱼的外形,头、眼睛、尾巴、鳍是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的,能够自己辨认出来。侧线、肛门和生殖孔对于学生来说,很难观察到,我采用PPT和视频进行指导与介绍,学生便能很快理解。鳃和鱼鳞,学生知道,但是会遗漏,需要教师提醒一下。金鱼的运动我主要通过一个模仿金鱼运动的游戏,让学生认识到金鱼是靠各种鳍一起协助运动的,再结合播放视频,增强观察效果,让学生清楚地观察到金鱼的运动。在观察运动的时候,金鱼各种鳍的参与,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仔细留意鳍的协调。对于金鱼的吃食我安排了一个活动,同学们选择了用喂食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给金鱼喂食,大家都明白了金鱼的“吞食”。记得还有一个孩子们站起来说:“老师,我吃鱼的时候看到了牙齿,为什么它不用牙齿吃东西还要吞?当时我感到很吃惊,当时心里面觉得这个孩子真的善于思考,同时也很庆幸自己的预见,知道在课堂上可能有孩子会问到这样的问题,我早做好了准备,查阅了资料,弄清楚了鱼牙齿有关问题:鱼类是有牙齿的,不同的鱼,牙齿也不同。我们在鱼市上经常看到的鲤鱼、青鱼、草鱼,它们的口中确实没有牙齿,可是它们却具备了咽喉齿。这些不同形状的牙齿与鱼类的食性有很大关系。这样的课堂,学生敢想,我感觉很欣慰,更让我觉得给了我们老师主动学习的机会,让我们也在成长,这样也说明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接下的是观察金鱼的呼吸,金鱼的呼吸的研究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知道金鱼是靠鳃进行呼吸的,但是看到金鱼在水中不断喝水,为什么还没有被胀死呢?由于金鱼是活物,在水中金鱼不是很好控制,对于这个问题做了一个演示实验,采用的稀释红墨水经金鱼嘴巴进入,让学生观察到色素从鳃流出,学生通过亲眼看到,理解了金鱼然来不是喝水,而是让水流过鳃趁机交换水中氧气。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个学生提出:“老师,你往水中加红色东西是什么?会不会伤害金鱼?”当时我没有想什么就顺口回答:“加的是红墨水,它不会伤到金鱼。”这个学生再次问道:“书本上用的食用色素,我觉得这个更安全,千万别伤害到它。”说实在话,我当时根本没有注意这点,根据生活经验,短时间金鱼生活在在含有红色墨水的水中是没问题,从孩子们的身上我顿时感觉到惭愧,在教学中我们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想想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从点滴开始,时刻关注孩子们的情感教育问题。做这个实验有难度,我没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做,课后我反思时其实还是有点遗憾,仔细想一下,越是有难度,就应该给与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孩子们能够体验实验的过程这就够了,当然让孩子们懂得做科学研究的严谨和方法也很重要,有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至于金鱼排泄,学生在饲养金鱼的过程中已经有一定了解,老师只要提一下即可。
跟孩子们上完课,我经常会反思,有时候我也会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这样久而久之我对科学课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什么样的课堂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孩子们上课,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让孩子们喜欢上科学课,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金鱼》教学活动和平常的科学课的教学给我的一些思考:
1、对教学重点的把握。 过去的教学是一个个知识点的连接,而现在的科学教学强调的是一个个活动的连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经历,去体验,从而获得儿童成长所需要的经验。因此他关注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活动以及活动的价值。在本课中如果我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学生对金鱼吃食和呼吸的观察上,对学生的发展会更有利。因为学生对金鱼身体的观察是他们平时就会注意的内容,没有必要在课堂上重点展开。而对金鱼呼吸的观察是学生原来忽略的,如果在课堂上作为重点观察对象的话,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对动物身体细节观察的经历,进而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的观察,产生更多的发现,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去寻找对儿童来说价值更大的活动。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在科学教学中,不仅是我,恐怕大部分的教师都会感觉时间不够。要让学生活动,没有时间的保证,活动是不会有效的。但要给学生时间,我们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就产生了问题。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唯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效率可从这些方面入手。一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活动结束了,该停就得及时停下,不然一等一两分钟就过去了,几次活动下来,仅40分钟的课堂已浪费了好几分钟了。在培养习惯方面还应包括记录的有效性,组内分工的快速,活动开始的及时等。二是对观察活动的组织。组织观察活动时,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该放手时就放手,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把学生当成白纸,什么都去指导,时间自然不够用。当然也不能高估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能力,放任自流。只有把握了学生的实际,让我们的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3、如何引导学生生成新问题。 来源于学生内部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产生学习的内驱力。科学教学中学生如果能不断地发现,在新发现中也许新问题就会不断地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
下面是我从学生汇报中发现学生观察金鱼的记录,不难看出,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刚上两个多月的科学课,就写出了这样的观察记录,可见他们探究学习的热情非同一般。只要坚持下去,定会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观 察 金 鱼
今天我在鱼鸟市场里买了几条金鱼,向市场的阿姨要了一点金鱼藻,回家后我找来一个玻璃缸,先在缸底铺上一层小石子,把放了几天的自来水放进去,然后把嫩嫩的金鱼藻搁在石子上,最后将金鱼放进缸里去。
第二天我发现金鱼运动的时候总是在后面摇着“小尾巴”,它的眼睛长在头上,游动的时候眼睛一动一动的。我买的这四条金鱼个个都不一样哦!有一条金鱼很小,但身体覆盖的鳞片并不比其它大的金鱼难看。它的头部像戴着一顶金黄色的帽子,帽子上有黑色和深褐色的小点点,因此我给它取名叫“小布点”;第二条还是头上戴着帽子,帽子上的花纹和小布点可不一样,它的帽子中间有一条黑色的、细细的线,因此我给它取名叫“咪咪线”;第三条和第四条金鱼可比小布点、咪咪线大得多!它们是没有戴帽子的,外表比小布点、咪咪线简单的多!它们的鱼鳞都是红白相间色的,第三只我叫它“白加红”,第四只因为长着大尾巴我管它叫“大尾巴”。它们四个是一个队伍,这个队伍就叫“金鱼队”。
第三天我又有新发现了!金鱼队的队员们都在缸底小石子上寻找着什么,看起来很团结!它们游过的地方石子都被动过。它们一碰到像食物的东西就把小嘴巴张得大大的,它们在水里好像在不断喝水,其实我早就知道他们那是在呼吸!
第四天晚上我从梦中醒来,想看看我的金鱼队员们。我提起玻璃缸看,发现它们不像白天一样活蹦乱跳,游来游去,而是在水中一动不动的,我知道了金鱼和我们人类一样也要睡觉,只是金鱼是睁开眼睛睡觉的!我获得了新知识,我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