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教故事]031乌云是烟污染形成的吗? [复制链接]

1#

[科教故事]031乌云是烟污染形成的吗?

   注意:跟帖请不要暴露作者的相关信息。

更多科学故事请关注2013“我和孩子们”的科学教育故事发布评奖公告: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3&Id=14966


 


 


乌云是烟污染形成的吗?


 


如同以往一样,我走进教室开始上课,那是我第5次重复这一课,教案已经很熟了。我开门见山直入课题——云的观测。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所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个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个课堂,这群充满个性的生命体总喜欢“搅局”,还时常给我“难堪”。


我的课堂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有关云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哪些?你想知道哪些?”我笑嘻嘻的非常温柔地问学生。手举起一片,我任意叫了个平时不太发言的,只见一个怯生生声音问道:“老师,我们能够抓住云吗?”我直接的反应是怎么会问这么稚趣的问题,好象那是4年级学生早就应该知道的问题,小孩子是不是把云想象成棉花或者想借助什么仪器把云摘下来吧,这问题让我经典的笑容有点僵硬,我们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


师反问:你能够抓住雾吗?。


生:当然不能够。


师:你把雾搬到天上,就成了云,把天上的云搬到地上就成了雾,你说你能够抓住云吗?


学生笑:当然抓不住噶。


生:那云是不是水变的?


师:你说呢?


——议论开始了。


生:有雾的天气让我们感觉很潮湿,我想云也应该是这样。


生:我从课外书上看到过,云好象是小水滴变的。


生:不对,云是烟形成的。


哇,难题来了,烟妖娆蜿蜒,是有点象云的婀娜。学生还分不清烟与雾、云呢。快拿我的绝招:“润物细无声”。


师:手露在雾里,你的手感觉怎么样?


生:凉,会湿。


师:你拿一块白手帕盖在烟上,手帕会怎么样?


生:会黑。


师:黑黑的东西还用手可以抹下来对吗?(生肯定,若有所思。)对啊,云跟雾一样,与水有关,是小液滴或者小冰晶组成的,而烟是固体的小颗粒,本身不构成云,但也会在不知觉间如同灰尘一样被小液滴吸附融入到云里。


生:老师,那乌云是不是被烟污染才形成的?


好晕的问题,好单纯的问题,是啊,一滴墨水可以让一盆水染黑,难怪他们会那样想了,看来环境污染与环保的概念深入人心那。灵机一动,我还是决定做个学生的引路人,便说:那我们把教室所有的窗户关上,窗帘拉上,你在教室里面看到什么?


生:什么也没有看见。


师:什么也没有看见,那我们眼前——


生:漆黑一片。


这时已经有学生联想到了乌云的形成,急着举手要发言了


生:我知道了乌云是因为天上云太多,挡住了太阳光,我们看不见光所以说云是乌云了。


我一阵欣喜,终于展开了轻松、真诚的笑容,顺势把学生引入到云量与天气的关系中……


是啊,多么活跃的学生,多么活生生的力量,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了活动,他们总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精彩”也时常呈现。


云是飘渺的,是让人遐想的。“腾云驾雾”的童话世界,怎么不让孩子好奇呢?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往往是学生另类思维的外在表现。新课程不是强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吗?作为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我们怎能“熟视无睹”?


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教学活动中即时生成的教学信息,还要善于启发“生成”。有时候学生的提问被教师一“追究”,往往会出现“噎语”。这并不表示,学生刚才的想法只是想当然的,很多时候他们这种短暂的困惑,只要老师的轻轻一点、一拨,便能令他们得以“顿悟”,智慧的火花随即便会绽放,生命的活力就会释放,课堂就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关注“生成”并非摒弃“预设”,其实,生成也是可以预设的,兵法中就有“不打无准备之仗”之说。教师的预设越周密,“生成”就越有可能发生。只有这样设计教学,才能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预留“弹性时空”,才不会在课堂中被学生“逼”得手足无措,处于尴尬的境地。


云里雾里的画面是美的,云里雾里的世界是飘渺的,但学生的思维应该是清晰的。教师关注的是课堂的“动态生成”,追求的却是学生的生命成长,我们的教学故事都可以很美!


分享 转发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2#

随手拍下既成风景!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3#

科学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学生在学习时总能由此及彼或者天马行空的想到很多问题,创设培养这种思考、想象的能力也非常重要,同时我们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更要帮助孩子们自己去研究问题。


 


至于乌云是烟污染形成的吗?一般我们都认为是云层太厚,光透不过来,所以看上去是乌云了!但事实是不是这样呢?


 


白云是因为透光度高才是白云,乌云是因为透光度低才是乌云?


 


生活中白色的物体和黑色物体是怎么看到的呢?


 


两这联系起来??????

欢迎光临酸牛奶博客:http://blog.kxsy.net/user1/zjzzb/index.html
努力经营生活,细细品味幸福,让微笑从心底漫溢——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我们。
TOP
4#

虽然是简单的常识,但学生的好奇心确实值得保护。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5#

呵呵,乌云的形成还需要老师和学生继续去探究……
TOP
6#

教师步步逼问,课堂生成很精彩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个人博客:凡人咖啡馆http://blog.sina.com.cn/xiongfeng
科学博客:品味科学http://122.225.119.42/168/index.aspx
科学微博:http://t.sina.com.cn/cxf34
TOP
7#

师生的对话很精彩,我想课堂上很多时候,我们在备课时要设计一些小问题,这些小问题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思路,发现问题的根源或答案。
TOP
8#

这样的动态生成很美,但离不开教师充分的课前功课哦!
TOP
9#

生成,动感课堂的关键

TOP
10#

有争论才有思维的碰撞!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1#

云、烟、雾的区别,老师讲得够透彻。赞。
轻倚在时光的门口,用一支素笔,轻描淡写,穿越四季。。。
TOP
12#

我觉得教师要适当的小结提炼,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真不是一般能够招架的。
TOP
13#

师生的对话很精彩
TOP
14#

教师关注学生,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赞一个。科普下各种云:


天空有各种不同颜色的云,有的洁白如絮,有的是乌黑一块,有的是灰蒙蒙一片,有的发出红色和紫色的光彩。这不同颜色的云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所见到的各种云的厚薄相差很大,厚度可达七八公里,薄的只有几十米。有满布天空的层状云,孤立的积状云,以及波状云等许多种。
很厚的层状云,或者积雨云,太阳和月亮的光线很难透射过来,看上去云体就很黑;稍微薄一点的层状云和波状云,看起来是灰色,特别是波状云,云块边缘部分,色彩更为灰白;很薄的云,光线容易透过,特别是由冰晶组成的薄云,云丝在阳光下显得特别明亮,带有丝状光泽,天空即使有这种层状云,地面物体在太阳和月亮光下仍会映出影子。
有时云层薄得几乎看不出来,但只要发现在日月附近有一个或几个大光环,仍然可以断定有云,这种云叫做“薄幕卷层云”。孤立的积状云,因云层比较厚,向阳的一面,光线几乎全部反射出来,因而看来是白色的;而背光的一面以及它的底部,光线就不容易透射过来,看起来比较灰黑。
日出和日落时,由于太阳光线是斜射过来的,穿过很厚的大气层,空气的分子、水汽和杂质,使得光线的短波部分大量散射,而红、橙色的长波部分,却散射得不多,因而照射到大气下层时,长波光特别是红光占着绝对的多数,这时不仅日出、日落方向的天空是红色的,就连被它照亮的云层底部和边缘也变成红色了。
由于云的组成有的是水滴,有的是冰晶,有的是两者混杂在一起的,因而日月光线通过时,还会造成各种美丽的光环或虹彩。

TOP
15#

      小学生的思维确实还不能很好地体会、理解这一概念,用一种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即使他们掌握的不是真正的科学知识又何妨?至少在他们原先前概念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
TOP
16#

善于点拨善于引导

TOP
17#

很好的师生交流,学习了!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18#

成人眼中普通的事情,或许就是孩子探索大自然的第一步。

王琦峰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龙山小学 315311
QQ:151412943
Email:FS00120@163.com   wangqf@zjxxkx.com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