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芦苇的思絮之三(浙派名师培训专帖) [复制链接]

1#

芦苇的思絮之三(浙派名师培训专帖)

从去年寒假我一直纠结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无所适从,为了爱妻我是否应该放弃一些东西。虽然直到现在我都不知这样是否对?最终还是成行了,因为机会实在太难得!!

晚上七时,我来到了杭州师范大学。为期两年的浙派名师小学科学班将从明天开始,在今后的两年里将有四个月的集中培训,第一次为期12天。虽然心挂两头,但我将“放松心情,投入学习,放下工作重负,做个名符其实的学员;把握住学习机会,积极思考,做个认真的学员;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做个有参与感的学员;配合老师上课,勇于提问及发表意见,做个有见地的学员。”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科学老师!!

本次培训分三个部分:理论研修、实践浸润、思想凝练。内容涉及:通识培训、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期待有较多的收获!!

分享 转发
TOP
2#

兄弟哪位呀?来这还这么纠结?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3#

支持师傅,一起都会好起来的。

TOP
4#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TOP
5#

这么好的机会,羡慕

科学人生,人生科学
TOP
6#

是一个很好的培训机会。

TOP
7#

,关注此帖!

曹文佳的2012/2013,我的个人帖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1950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4393
TOP
8#

家庭也重要。
TOP
9#

好机会,同羡慕!
追求工作室:http://www.zhuiqiu.name
《科学播客》:http://www.kxboke.com
科学教师之家:http://www.kxboke.com/kxjszj
科学维客:http://www.kxboke.com/kxwiki
TOP
10#



今天是培训的第一天。上午是开班典礼,共有四个班(小学科学、中学科学、小学校长、中学校长)。之后童福勇的讲座。下午是戴耘博士的讲座。



开班仪式由叶哲铭主持。参加会议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周晓英、童富勇(院长)、严国忠(中学科学特级教师)等。义乌的楼曙光校长代表科学班发言。大家都是满怀激情而来,也带着责任而来。



正如周处长所说,这是一次.高度重视、高投入、高规格、高层次、高标准的培训。她也希望我们珍惜机会。做好使命召唤和个人责任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高标准与低要求(生活)相结合、预设的资源和即时资源的相结合、扎实的基础和远大的理想相结合、长度和效度的相结合、学有所成与学以致用相结合。



她说:“名校长带动一所学校;名师带动一个学科。”



   童院长的讲座是《名师并不遥远》。他是中国第一本《陶行知传》的作者;他讲了理想的教师的特征(威蒂)



1.      
合作、民主;2.仁慈、体谅;3.忍耐;4.兴趣广泛;5.和蔼可亲;6.公正无私;7.幽默感;8、言行一致;9.对问题学生有研究;10.处事有伸缩性;11.了解学生、给予鼓励;12.精通教学技术。



而不受欢迎的教师特征:



1.      
脾气暴戾,无耐心;2.不公平,有偏爱;3.不愿意帮助学生;4.不合理地要求学生;5.忧郁、不友善;6.讽刺、嘲笑学生;7.外表令人讨厌;8.顽固;9、啰嗦;10、霸道;11、缺乏幽默感;12.缺少教学技术。



他说:一个好教师应该具有裴斯泰洛奇的热情,莱布尼茨的学识,苏格拉底的智慧,耶稣的博爱;应该像陶行知那样的热情;像蔡元培那样的学识;像孔子那样的智慧;像墨子那样的博爱。



成为名师的八大要素:



内因:专业愿景、自我效能、研究反思、实践磨砺;



外因:专业引领、关键事件、同伴互助、地域文化;



龙应台的大江大河、火车站;



总之,名师是课堂里走出来,是教学中出来的。



TOP
11#



下午由纽约州立大学戴耘博士作讲座,他的题目是《创造力培养的三种理论取向和实践策略》,收获颇丰。这与科学教学关系更密切。因为科学是培养创造力的主要阵地之一。他说,创造力的培养有三种观点:



一是创造力培养作为思维课程(思维派,托伦斯模式)



思维方式、思维品格、思维习惯和人格培养;



二是 创造力作为个人化的知识建构(建构派,费尔德曼模式)



知识结构、价值取向,独特悟性,独特知识建构;



三是创造力作为有意义的实践参与(实践派,索耶模式)



领域性、情境性,实践性,互动性



其中思维派



1.      
心理学背景:杜威(人的思维陋习和良好观察、思维习惯)、托伦斯(创造性的学习与思考,与依赖权威的学习不一样,学习更主动,更有想象力。)



2.      
心理过程



对问题的态度,独立的立场,人格的特点



思维方式,倾向的内化(形成习惯)和一般迁移;



3.教育策略:



全方位改变方式;



自由探索的学术氛围;



容纳异己



建构派的心理学背景则是皮亚杰的建构论。心理过程是持续的差异化,独特世界观的形成;认知多样性与创造性;教育策略是个体化,定制化教育,根据优势和兴趣优化发展;



通识教育,自由教育的意义。



实践派的心理学背景:情境认知,分布智力理论。认为学科是什么?学科并不是静态知识的总和,学科也是一种社会实践;一个学科最主要的并非是内容,如果内容是指事实和原理的话。学科本质上是一种为我们所体验,并不断历经历史文化变化。



总结:三种模式并不冲突,但有侧重。体现对创造力来源的不同认识,



最后,他认为拔尖性人才主要内部靠:悟性、兴趣、坚持、自我导向‘



外部靠:资源、机会、激励、文化导向;



   最后戴博士,认为创造力=创意习惯、方式,人格形成+知识建构,内化,迁移+实践活动的历练。学校是提供这些思考,建构,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



 



 



TOP
12#

 下午戴博士的讲座,使我想到了科学是什么?是静态的知识体系?还是一种认识方式?还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实践?
TOP
13#

脱产培训是我们在职教师一直梦寐已求的事!不过我更倾向于家庭与事业齐飞!

心动,影动,行动的足迹 http://www.zjxxkx.com/bbs/dispbbs.asp?boardid=4&Id=12396
TOP
14#

    培训是一种福利,家庭也很重要,但我觉得有这样好的机会应该去参加,不就偶尔出去几天,应该问题不大,小别胜新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25 8:12:15编辑过]

QQ:573014161  网名:灰太人
TOP
15#

羡慕


 


期待后续的详细报道,并希望有自己的感受

海宁小学科学联盟   联系QQ389853241
http://blog.kxsy.net/user1/4012/index.html
TOP
16#

上午,来自台湾的欧用生在讲《课程美学》。
科学种田,番薯丰收,土豆丰收! 与孩子一起追随科学的脚步! QQ:4541082
TOP
17#



2013/3/25



今天是培训的第二天。上午由欧用生先生主讲的《课程美学——教师即艺术家》,他是台湾首府大学讲座教授、台北教育大学的原校长。



他首先从2009PISA评量排名讲起,当时上海代表参加测评,在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均排第一。但台湾分别排在23名、4名、12名,比前一届下降了很多。



其实跟大陆一样,升学苦,3成学生曾想自杀;台北市教师忧郁,近5成达临界点。50岁,可以申请退休。中考也非常激烈,进入台北最好六所中学,就可以进入台大了。



教师“讲光抄”,学生“背多分”(贝多芬)。为此,提出2014年要进行12年国教课改(即相当于我们的义务教育)。



十二年国教课改六大愿景:



生命的喜悦;



生活的自信;



学习的渴望;



创造的勇气;



共生的智慧;



即兴的美学。



 为此,他提出了“课程美学”。分别从“课程美学为什么要上舞台|”、“创造美学时刻”、“丰富美学课程”三部分来讲。他认为关键是教师要迎接挑战——教师要成为艺术家。



他在讲座中,有两个观点值得我们借鉴:



观点之一理解课程为美学文本是:把每一次看到的颜色都当作第一次,将颜色经验为动词而不是名词,教师的任务也是动词而不是名词……质疑日常的、传统的东西,要求我们从多元的观点审视知识、教学和学习,从深陷的知觉中爬出来,像第一次一样看她。



同样一个美景,为什么当我们再去看时,我们麻木了,感觉它不美了呢?欧教授认为,当我们第一次一样看她时,就会发现原来还是那么美。我们双眼蒙蔽了,太多经验让我们感觉麻木了。我们周遭的都睡着了,艺术的功能就在将睡着的唤醒,如何将他们唤醒?你要轻轻摇动他,一直到他醒来。



他认为创造美学的时刻就是综合时刻、完全时刻、诗情画意,宁静时刻,放空时刻。这时:



知性、身体、精神、宇宙合一;



时间、地方、意义合一;



过去、现在、将来合一;



内在、外在合一;



天人合一。



观点之二:教师是陌生人:



探究式的,惊奇的观看自己的生活世界,注意到从前忽视的细节和类型,更注意到当地的仪式和习俗。看到没有意义的乡亲看不到的,过去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不在你们理所当然,过去不被质疑的成为可质疑的,隐藏的成为显著。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科学?还是艺术?教师是什么?



教师是艺术家,是故事的创造者。艺术家就是每天都有新的表现,新的挑战。教师的挑战——教师即艺术家。爱儿童、爱知识;革新、冒险、实验的精神;教育的鉴赏与批判;



可能性和生成性;艺术的境遇、敏感性。



教师是研究者;教师要成为艺术家。(ART)教师不能永远是教师,有时要成为艺术家,有时要成为研究者。游离于研究者和艺术家的之间。



只有这样,就会出现新的空间:



第三空间;



游移的空间;



幽灵的空间;



美学的空间;



游戏的空间;



在不同的空间,就会生成、创发、转型、超越、可能性。



所以教师要敢于与陌生性共舞。拥抱陌生;教师像画家一样,化熟悉为新奇;像现象学家一样,在黑暗中书写,看到白天看不到的东西;像后结构主义者一样,在熟悉与陌生间游移,看见新的希望和可能性。黑暗中隐藏着很多,很多的东西;黑暗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下午是杭师大副院长何俊教授,内容是《儒家思想与当代教育》。因与科学教学关系不是很大,故略。不过,我认为现在的国学,太多关注于人文国学,太多关注于经典著作,把国学等同于《论语》、《弟子规》、《孟子》等。其实国学也包括自然的国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3-25 16:10:19编辑过]

TOP
18#

王校动作好快哦,再次学习,呵
离目标远一点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还在努力着!虽然我们才刚刚起步…… “成功之路,紫薇起步” 浙江省缙云县紫薇小学 陈志强
TOP
19#

学习内容好丰富,王校学得好认真,期待更多精彩。

TOP
20#

明天各路大神开始上课。
科学种田,番薯丰收,土豆丰收! 与孩子一起追随科学的脚步! QQ:4541082
TOP
21#



声明:贴子所内容未经执教者和点评专家审核,记录脱漏,甚至曲解、错误都有可能,望谅!



今天开始我们学员进入了实践浸润阶段。上午分别由朱潮海、谢小立、竺红波同课异构《放大镜》一课。这是六下微小世界单元的起始课。“万事开头难”,起始课不好上,因为单元起始课的有着如下的目标:



1.学生开始关注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了;



2..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4.呈现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



前三个目标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后两个目标针对教师教学需求。



他们的课为我们后面的学员作了很好的示范。



下午:施昌魏独辟新径,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改为《怎样放得大》。下面根据自己的听课笔记,将施老师的课堂实录供大家分享:



TOP
22#



怎样放得大



执教者:施昌魏



教学过程:



课前施老师进行了前测,两个问题:1 是关于放大镜我们知道了什么?2是关于放大镜,我们还想研究什么?并把大家的前测填在教室左边的大黑板上。



一、师: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放大镜(课件演示)



师:通过前测我知道大家已对放大镜有所了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播放课件:生1、生2、生3:通过图画出了放大镜的作用:如放大文字,聚焦光线等。



师小结:板书:聚焦、放大;



二、关于放大镜,我们想研究什么?



播放课件:生:为什么会放大?生:纸为什么会燃烧?是什么制作的?为什么有凹凸面?



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放大镜会冷冻?



师:本单元,我们会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先来研究“怎样能放大?”(板书)
TOP
23#



三、指导研究



1.出示研究材料和研究单(玻璃片、透明立方体、透明球体、透明扁球体、透明圆柱体、不透明圆柱体)



(1)       思考,能放大的物体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2)       实验过程中有一些事情让你惊奇吗?如果有,是什么?



 



2.生进行预测;



3.提出研究要求:



1)为了便于比较,请将材料直接放置纸条上观察;



2)做科学是自己的事情,每一种材料都要逐一研究;



3)及时记录,记录方式可以是文字或图片;



4)学会分享和交流;



5)听到音乐,马上停下来,整理好材料。



TOP
24#

 

四、小组活动



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共16分钟)。



五、汇报



一女生上台汇报:我发现透明物体不是都会放大的,透明物体越厚放大的倍数越大。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其他想法?



1:立方体很厚,但不能放大;



2:透明的圆柱体,上面看不能放大的;



师:对于她的研究结果有没有异议?你的预测和实测是否一致?



女生(汇报人):我本来认为玻璃做的是不能放大,是和材料有关。



师:跟什么有关?



女生:是否凸面;



其他同学补充



师:板书:透明、外凸面;



师:出示粉笔,它有凸面吗?它会放大吗?生:不会



   出示烧瓶,有凸面吗?生猜测会。



师演示让学生观看,结果不会放大。



师:怎么办?



生:加水?



师进一步演示,结果能放大。



小结:实心体。



五、总结



1.师:根据板书,我们对于放大镜都已有认识,然后提出问题“怎样能放大”,通过我们的研究,有了新的认识,知道能放大的物体是因为具有透明、外凸面的特点。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解决后又有新的认识,又有新的问题……科学家就是研究。



2.师:有新的问题吗?



1:三个都放大的,若放在一起却不会放大了,为什么?



2:圆柱体为什么从上面往下看不会放大?



3.出示水滴的图,它能放大吗?大的水滴会放大一些吗?小的呢?



师出示蜡光纸,上有数排****



TOP
25#

 

附板书:



已有认识  提出问题   新的认识   新的问题          新的认识



聚焦    怎样能放大   透明       透明的烧瓶        实心体



放大                 外凸面     为什么不能放大



TOP
26#

 

在研讨时,大家畅所欲言。特别是章鼎儿老师、李霞老师两位专家的点评和指导给大家启发很大,当然压力也很大。



章鼎儿老师提到:研究的是什么?我们研究的不是常态课,我们研究的是各位名师继续往前走,碰到的问题,怎么往前走?这是我们要关注。



我们科学课,内容很多,目标很大,但课时不多。我们只能做什么?我们只能经历典型的探究活动,不是什么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做。因为孩子只有六年,我们要想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是不是典型的活动?投入与产出?教知识教得完?知识与概念是不一样,知识不能求多,要求活,统领千万。不要求深,求有结构的知识。孤零零的知识的死的。要有价值的知识,如放大镜是谁发明这样的问题,就没什么意义?是无意义的认识负担。



要革新作为主题。革是什么?批判,质疑。新是什么,找出新的路子、新的方法。



1.要学会批判教材,什么是有用,什么是可以挖掘的,什么是可以的改善的,你动过脑筋的,就是你的课,你的风格就是在对教材的批判过程形成的。教材的对象应该主要针对孩子的。所以,你在使用的过程中,要解读教材,哪些是孩子可以自己的看的,哪些是需要上课的你重点对待的。



2.批判自己的课,完全忠于教材的课就完蛋了。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建议你们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今天的主要活动:放大镜为什么会放大图像?其实教材也没什么回答。
找放大镜的共同特点。要不要研究透明?这个不是问题。主要认识目标是什么?凸面。老师在上课时主要目标和主要活动,不够突出,其他的枝节问题影响了它们。前面的活动没有为主要活动作准备,前面的活动与主要活动联系不够。出现断层。两者之间缺少铺垫。主要活动前面的工作没做好。



出示两个放大镜?可以进行猜测,为什么一个放得更大?一个放得更小?生可能推测,大的,或厚。凸度是难点,今天的课缺少指导,缺少干预。



主要活动之前要准备,包括对已有知识的整理,以及提供新的信息,新的方法。怎么样证明自己的解释?



 



TOP
27#

关注学习中
TOP
28#

好羡慕!

TOP
29#

支持!关注!
TOP
30#

27、28日,分别由六位老师上了《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和《放大镜下的晶体》。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