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凤仙花栽培活动记录贴
2013年是连续第三年执教三年级科学,也就连续第三年带孩子们栽培凤仙花了。积累了前两年瓶植凤仙花的实践经验,这次继续采用二代瓶瓶植方式开展这项长期活动,期间计划带领学生尝试嫁接凤仙花,将不同花色的枝条嫁接在同一个植株上,实现一株多色。凤仙花的嫁接之前没有实践经验,只能摸着石子过河,希望能够成功。今天植树节,孩子们完成了花瓶装泥,特开本贴,记录过程。
一、前期准备:
1、2012年9月回校,上学期未已经开花结果,采集种子的60多瓶凤仙花完全枯萎,让新一届的三年级同学搬到平日无人活动的屋顶,任其经受雨淋、日晒、冰冻,休养土性,泥土可以回收利用,部分旧瓶可以供无瓶学生再次使用或做备份种植。
2、10月请学校门卫老爷爷利用学校割草坪时产生的废草烧制草木灰一堆,过筛后袋装备用。
3、2012年11月26日,连日降温,昨晚北风强劲,这天周日,学校调休上班,早间到校见满操场的水杉树落叶,想到之前为种好凤仙花,去山间采挖腐叶土很不容易,是否可以利用水杉落叶,堆制腐土?马上行动,让值日生将水杉落叶集中堆放于墙角。随后带部分学生对落叶进行了一些处理,希望加快发酵。


当日即景打油:
——秋风起,落叶舞,孩童疾走集黄金;堆墙角,化腐土,来年好育凤仙花!
二、活动启动:
1、3月7日,课后利用5分钟介绍即将开展的凤仙花栽培活动,结合实物向孩子们介绍制作方法,强调制作过程的安全,并下发《凤仙花种植瓶的制作介绍》人手一份,带给家长,内容如下:
凤仙花种植瓶的制作方法
本学期,孩子们将种植凤仙花,观察凤仙花的一生的生长变化,为了提早播种,提早发芽,争取6月份能收集种子,我们学校开发了凤仙花瓶植技术,研发的种植瓶获得国家专利。下个礼拜我们将播种凤仙花,请家长按下面介绍的方法,指导孩子利用双休日制作好凤仙花种植瓶,下周一上交。为了整齐、美观,组装后的高度(不含保温保湿罩)统一为21-22厘米。谢谢!




2、周一巡视,绝大部分学生的种植瓶已经完成,其中不少制作精美,也有好几位在服装厂工作的家长带来了太多的弹力絮废料,家长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了。部分瓶体偏高,为降低重心,减少泥土的使用量,自己动手进行了修改。
部分制作优秀种植瓶:


3、3月12日(周二),原计划周三装泥,因为周三可能下雨,泥土太湿不利操作,就调了课,提前一天,也恰好于植树节开始实际开展了。
上午没有课,赶紧配置种植土:大课间让学生将60个旧瓶搬到司令台,倒出旧土;搬来老爷爷帮助烧制的草木灰;食堂取来一桶烧过的蜂窝煤;大号带盖垃圾桶内的水杉落叶,经过3个多月的发酵,下层的已经黑色变软。

充分搅拌,做成2堆种植土,右边的大堆颗粒较粗,含有较多的煤饼渣和基本腐熟的水杉落叶,装在种植瓶下层9成的高度,有利种植土的疏松、透气、利水而富有养分;右边的小堆颗粒较细,覆盖在种植瓶上部约2—3厘米的薄薄一层,有利后期种子的播种与发芽。
今年不再采用装泥后通过“浸瓶法”充分润土,改用装泥前先往储水部件灌三分之二高度的自来水,然后装泥,装满种植土后,先不播下种子,将种植瓶整齐摆放于走廊北侧,罩上保温保湿罩,在阳光的作用下,让种植瓶内的水分在密闭的瓶体内循环起来,等待第二天瓶内花泥充分湿润,且湿度均匀后播种。
罩上保温保湿罩十几分钟后,罩上水珠就密集了,说明瓶内水分已经“运动”起来了,因为有保湿罩的阻挡,绝大部分水分能循环回去,所以在育苗阶段,除罩之前的十天半个月,一般不需要另外浇水了。同时,可以提醒孩子们观察和思考:水珠从哪里来?为第三单元第5课做些铺垫了。




今天三个班88名同学的88瓶加上用去年旧瓶集体种植12瓶(作为四月份的嫁接砧木用)共计100瓶,所用植料一为旧瓶植料回收,二为食堂煤饼废渣,三为修剪草坪后烧制的草木灰,四为经初步腐熟的水杉落叶,全部来自校内,不出校门采集,不在地面挖取,再加上今年要求降低种植瓶的高度,减少了瓶内泥土总量,所以较往年备料轻松不少。
4、3月13日播种(3月13日续):
这次分发给孩子们的凤仙花种子主要是配套实验材料袋里下发的,凤仙花种子、蚕卵这些与教材配套的必须材料,我们已经多年享受配送,这大大减少一线教师的烦恼了,好像其他的一些地方并没有享受到这个便利;还有3月初,一位结识多年的江苏园艺师得知我们一直在开展凤仙花瓶植活动,快递了一些“双色凤仙花”种子过来,于是每个小组随机派发“双色凤仙花”种子一份,并不作特别之处的说明,以期开花有惊喜且引起讨论与思考了;去年上届三年级学生在《我们的大丰收》一课采集的凤仙花种子,都各随其主,学生带回,且作做庭院绿化、美丽乡村吧;12瓶集体种植的凤仙花,就采用我去年秋季房前屋后采集的凤仙花种子,那时采集的一盆种子去年末及今年初分邮科学网同行,虽所剩无几,也足够12瓶播种了,同时希望这批种子能在异乡美丽开放,让更多小孩子体验种植的快乐吧!

如往年一样,分发种子后要求每个同学挑选三粒饱满、健康的凤仙花种子,在种植瓶中部用笔杆按压三角形分布的约0.5厘米浅坑,每坑播下一粒种子,回拨泥土覆盖,严密地扣好保温保湿罩,然后将种植瓶移到走廊北侧栏板下整齐摆放。我们学校坐北朝南,这个季节,根据太阳高度角运动的规律,走廊南侧的墙根日间大部分时段有阳光直射,而走廊北侧则整天处于栏板阴影之下,只有散射日光。我们的种植瓶在戴有保温罩期间,不宜长时间处于阳光直射的环境,否则密闭透明的罩内会成为一个小小的阳光暖房,温度偏高,很容易伤及种子或灼伤幼苗。而种子的发芽与幼苗的初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并不是必需阳光的。在种子发芽,第一对真叶长成、间苗除罩之前的大约2-3周时间,它们都将紧贴走廊栏板列队摆放了。

完成播种后强调几点:1、种子已经播下,凤仙花新的生命已经在我们脚边开始,从现在开始的3个多月100多天,我们在走廊的走动和课间的活动要时刻注意呵护这些小生命,尽可能不碰到种植瓶,发生情况随时向科学老师或班主任报告;2、我们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科学浇水、合理施肥,中好我们自己的凤仙花,不能自作主张给凤仙花施肥(农村家庭多有化肥,需要强调以避免部分好胜学生为求自己的凤仙花长得快而偷偷施肥伤苗),在接下去的一个时期,耐心等待种子萌发,多观察勤记录,在储水容器里还有存水的情况下,不需要浇水;3、关爱自己的凤仙花,关爱我们班的凤仙花,关爱我们学校的凤仙花。
5、首批发芽
3月13日播种后,气温波动较大,偶尔阴雨,总体偏冷,凤仙花种子较去年发芽明显偏迟(2012年3月14日播种,3月26日大部分种植瓶已有种子发芽),而3月25日巡视,88瓶学生的凤仙花毫无动静。3月27(星期三),终于接到喜讯:发现一粒凤仙花种子发芽了!好消息传播很快,引得孩子们纷纷除罩查看,又陆续发现一些种子发芽了。




附:学生种植日记一则:
今天是3月27日,从播下凤仙花的种子那天起,我就盼望着种子发芽,天天去看,今天大课间运动后,我拿掉保湿罩,看到一个小白点,仔细一看,发芽了!我好高兴,因为我的种子第一个发芽。我马上去报告了杨老师,杨老师来拍了照片。我认真仔细地观察,看见凤仙花棕色的种皮还在,但是破了,从破洞里钻出一根白色的根,根弯弯地扎进泥土里,像一座拱桥。我的花瓶的泥土里有许多水分和矿物质,凤仙花种子的根吸收着,一定能长得很快。
——三(3)班:蒋均宇
之前布置过一个自动作业:在发现你的凤仙花种子发芽后,经过仔细观察,写下一片小日记,写好后放在老师的讲台上,随着种子陆续发芽,讲台上学生的日记也来了:




6、小苗初长
今年的凤仙花种子萌芽较去年慢,估计与今年春季本地气温波动较大,总体偏冷有关,去年3月14日播种,3月26日大部分发芽,4月9日间苗补植,除罩炼苗;今年3月13日播种,3月27日才首粒发芽,4月7日查看,发芽率只有三分之一略强,大部瓶里小苗1株,少量多株或无苗,考虑到进度,采用芽苗移植的方法提前间苗补植,4月9日较大小苗除罩炼苗,并进行第一次的喷施稀薄液肥催长。




7、营养生长
5月6日,凤仙花长得更高,更粗,大部分凤仙花长有5、6对真叶了,几株比较高大的凤仙花叶柄的夹角里出现了很小的花蕾。






8、生殖生长
5月13日,更多的凤仙花孕蕾了,有的比较膨大,应该马上就开花了。





5月18日是星期一,一早就有学生来报告好消息:凤仙花开花了!果然开着2朵紫红色的凤仙花,还有一朵含苞欲放。引导学生根据花朵的数量和开放程度,估计是昨天甚至前天就开花了,只是因为礼拜天,我们错过了第一时间看到花开的时机。


有了第一朵,就有更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更多的凤仙花开放了,花色也很丰富。




其中,江苏海安育种专家赠送的双色凤仙花也于5月下旬开花了,双色凤仙花色多变,组合丰富,特别漂亮,有幸分到双色凤仙花种子的同学也就特别高兴了。










6月上旬,较早开出的凤仙花结出果实了,这个时候凤仙花还在继续往上开出更多的花。








8、大丰收了
6月25日,离期末检测只剩下2天了,很多凤仙花下部果实的果皮开始转黄,纵向的纹路变得明显,有同学发现一株双色凤仙花的果实不知道什么时候裂开了,就像一只捏得不很紧的小拳头,掌心里握着一些种子,我们终于可以再放假前收获凤仙花的种子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7-6 20:27:3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