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为什么需要大概念
围绕大概念(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是目前科学教育的一个趋势。在【英】温·哈伦 编著,韦钰译的《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提出我们需建立以下的大概念:
一、
科学中的14个大概念
1.
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
2.
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其他物体产生作用;
3.
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需要有净力作用于其上;
4.
当事物发生变化或被改变时,会发生能量的转化,但是在宇宙中的能量总是不变的;
5.
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程,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气候。
6.
宇宙中存在着数量极大的星系,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星系——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
7.
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8.
生物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为此它们经常需要依赖其他生物或与其他生物竞争;
9.
生物的遗传信息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
10.
生物的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的结果;
11.
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都具有一个或多个原因;
12.
科学上给出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与事实最为吻合的;
13.
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
14.
科学的应用经常对伦理、社会和政治产生影响。
以上14个大概念,1-10是有关科学概念,而前4条是有关物质世界的,5、6是有关地球与宇宙的,最后4条则是生命世界的;11-14是关于科学的概念。
二、
为什么需要大概念
作者认为现在的学校的科学教育无法使许多学生接触到发展着的、宽泛的科学知识,无法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周围的事物,使他们能够成为一名能作出有依据地进行决策的公民。文中特别提到了“在小学,科学活动一般是从周围的物体和事件开始的,这种学习背景能给学生真实的感受,教师也力图使内容引起儿童的兴趣。小学阶段的问题不在于缺乏能使学生感知的内容,而在于难以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并使这些内容不仅对学生在中学的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一生有用。”所以,在构思科学教育的目标时,“在知识方面不是一堆事实和理论,而是趋向于核心概念的一个进展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件与现象。我这点上,与我们现行的减负政策也是相符的。
同时,也是推行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科学教育原则的需要。“科学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目标,科学教育应该致力于:理解一些科学上有关的大概念,包括科学概念以及关于科学本身和科学在社会上所起作用的概念;收集和运用实证的科学能力;科学态度。”
在为了逆转学生对科学缺乏兴趣和乐趣的状况,近年来的采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方面,广泛提倡基于探究的教学方法。“一英寸宽,一英里深”,基于探究的教学大大增加了理解的深度,但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摆长”这个概念,在教科版中五下第三单元,就用了整整四节课的时间,从“机械摆钟”、“摆的研究”到“做一个钟摆”、“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在大量的探究,让学生建立了“摆长越长,摆得越慢;摆长越短,摆得越快”这一科学概念。这样的教学,就必然要求我们在内容的广度上要减少。因此,要推行基于探究的科学教育,就必然需要选定一些大概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14 9:27:1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