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童年的时代
——读《童年的消逝》有感
这是一个没有童年的时代。早在在上个世纪,美国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 波兹曼就儿童问题进行了研究。他非常有说服力的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成娱乐,新闻和广告地位也在19岁孩子的智力水平。
这也使我想起很多年前台湾作家三毛在《塑料儿童》一文中写道:
这一代的孩子,有他们喜好的东西,旅行回来,方才发觉,孩子们马上往电视机奔去,错过了好几天的节目,真是遗憾啊!我家十二岁的两个外甥女,已经都戴上了眼镜,她们做完了繁重的功课之后,唯一的消遣就是看电视,除了这些
之外,生活可以说一片空白。将来要回忆这一段日子,想来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就带过了吧。
再回到加纳利群岛来,荷西与我自然而然的谈起台北家中的下一代。“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萤火虫,分不清树的种类,认不得虫,没碰过草地,也没有看过银河星系。”
“那他们的童年在忙什么?”荷西问。
“忙做功课,忙挤校车,忙补习,仅有的一点空闲,看看电视和漫画书也就
不够用了。”
……
童年这个概念是18世纪后渐渐产生的。卢梭的《爱弥尔》让我们知道童年的存在。儿童有儿童的世界。
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西方文化与渗透到中国国内。童年也渐渐在中国显现。人们渐渐“懂得”尊重儿童,尊重他们的隐私,如日记,信件。也不会再棍棒相加。一系列儿童文学在不断产生,如童话故事,漫画书籍,动画片……
想到如今的儿童正在被铺天盖地的信息和所谓的“教育”袭击,孩子整天就是学习、作业、作业、学习……到了周末,奔跑于各种培训班之间。
真正的童年是什么?那是有童年的纯真,嬉戏,自由。自然的山水,清澈的池塘,有鸟鸣,有蛙声,最重要的是青春和快乐。如今的儿童还拥有什么?信息?信息只要百度就可以搜索到了。比起信息,世界更需要创意。
儿童,需要快乐,自由,原始,疑问和探索。童年,是人类文明的产物。请不要再让童年消逝,让自己和下一代丧失文明。